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八月《经济研究》载张培刚、毛钢、胡俊杰文《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与中国人口问题》,否认中国有人口压力,但赞成宣传和提倡节制生育。八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室。八月二十日陈云副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言说:“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中央和各省市都要成立专门委员会”,“可以号召共产党员不生第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酉阳全县61万多人民散居在5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山区,农村人口占96%,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9.1%。在生育问题上有人认为少数民族特殊,只生一个孩子的思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我国人口理论界和社会上广泛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人口逆淘汰”。它指的是:目前推行的“城市一对夫妻一般只生一个、农村符合条件的可生两个”的政策,将造成人口天平的严重失衡,即占我国总人口绝大比重的农村人口中新增人口的  相似文献   

4.
算一算     
<正> 小陈:李大姐,您是做计划生育工作的,问您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决心响应国家的号召,准备领取独生子女证。可是,婆婆的思想不通。她说:“一个孩子太单了,不保险,再说国家这么大,也不多咱们这一个!”我不知如何才能说服她老人家。李大姐:小陈,你婆婆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是长期以来“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反映。我们来算一笔帐:解放后,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两千多万人,都将进入婚龄,每年要有一千万对青年结婚,到本世纪末,总共两亿对,如果每对夫妇多生一个,就等于多生两亿人呀! 小陈:哟,这么大的数目真惊人!可我还有个问题模糊不清,解放以来,我国不是很重视人的增殖、强调“人多热气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大力宣传党中央公开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广泛宣传党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北京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市计生办于十月底召开各区、县、局计生办主任会议,部署今冬明春的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使党中央的公开信家喻户晓,以进一步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巩固与提高只生一个孩子的比率,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城区有不少于95%、郊县有不少于90%的育龄夫妇响应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会议还要求边宣传、边解决一胎户的困难,并提高他们的荣誉感,以促进出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降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我国的人口政策是:限制人口数量,奖励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困难不小,阻力很大。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没有造成人们少生少育的客观条件。人们生育多少孩子,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它牵涉到家庭利益,也牵涉到一系列的社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要摸清人们要求多生多育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注重“生小”与“养老”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从内部去影响人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制定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必须制定一个既坚定而又可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发点。由于我国人口主要在农村,关键是要制订一个既坚定而又适合当前我国农村情况的政策。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两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第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央认为,这一政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8.
30年前,中共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前,我们这代人正是当年响应《公开信》号召的第一代人,也有幸成为计划生育30年成就的见证人。中国的老百姓对计划生育政策也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理解和自觉实行。  相似文献   

9.
北京军区某团从一九七四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没有多生一个孩,没有处罚一个人,多次被评为北京军区和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这个团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他们善于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深得人心,赢得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和自觉响应。 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 一、宣传教育注意把理说顺 这个团的领导同志认识到,要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得人心,必须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切合实际地把道理讲顺。他们在宣传教育中,克服片面性,不讲过头话,密切联系指战员的思想实际,实事求是地讲清道理。比如,在宣传提倡晚婚晚育时,既宣传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部队建设和个人成长的好处,又指出不是越晚越好,男二十五岁、女二十三岁是我们提倡的适当的晚婚年龄。在宣传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时,不是简单地宣传只生一个就是好,而是从我国人口现状和增长趋势出发,讲清今后二十年全国将有两亿多对新婚夫妇,如果每对夫妇生两个,本世纪末全国人口就要超过十三亿,只有大力提倡生一个,才有可能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全党、全社会都必须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作为同农民群众联系比较紧密的计划生育部门,促进农民增收更是责无旁贷。一、严格控制人口,减轻抚养负担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人口问题的妥善解决密切相关。同样,一个家庭的增收致富,与家庭抚养小孩的多少密切相关。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主要体现在农民生育观念的难转变,一部分农村育龄群众想生男孩、生多孩除了继“香火”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奉“人多力量大”,靠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来增加收入。但人不是一出生…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是鼓励农民响应党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所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需要重点抓好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有关部门和地区要认真组织好试点,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开始,人类进入了第二个“移徙时代”。移徙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它可以使接受国、原籍国和移徙者本人都得到好处。1.美国。被称为“建立在移民基础之上的国家”的美国拥有4300万海外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3.5%,成为世界上拥有海外移民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1/6的企业主是移民,而移民只占美国人口的13%。  相似文献   

13.
<正> “人口爆炸”正在向我们逼近! 随州市是湖北省80多个县(市)中数一数二的“人口特大户”,尤其感到问题的严峻与紧迫。纵观随州市的人口生产形势,其严峻性与紧迫性主要集中在五对矛盾上。解决矛盾,厉行控制人口的要害,笔者认为应推行“人口极限”战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严峻的人口生产形式1.生育现状与基本国策之间的矛盾我国大陆的计划生育正式列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内容,始于1971年国务院51号文件下达之后。10年以后的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公开信》,进一步明确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生产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丁崇拜”对广东妇女生育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妇联1990~1991年组织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反映生育观念变化的数据,曾使许多人十分费解。改革开放,经济先行一步的广东,思想观念更新理应走在全国前头,但数据反映的广东妇女生育观,却带有更加浓厚的传统色彩,表现为倾向多生和偏好生男。数据表示,广东妇女理想子女数是2.83个,其中城镇妇女想要2.43个,农村妇女想要3.35个,广东妇女要求生3个及以上孩子的占79.5%,而要求生2孩的只占18.6%,愿意只生1个的仅0.7%。而城镇妇女要求生多胎的占33.4%,要求生2孩的占58.7%,而愿意只生1孩的仅占6.4%。广东妇女对生育数量要求明显高于全国妇女的平均数,也与广东生育政策中城镇生1个,农村生2个的规定相距较大。与此同时,广东有97.7%的城镇女性和99.1%的农村女性盼望生男孩,其中有30.5%的城镇女性和75.6%的农村女性还盼望生2个以上男孩,而不论城乡,都没有妇女声称不要男孩。  相似文献   

15.
<正> “党中央号召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这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措施。要做到这一点,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生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这一关不好过。但是,不解决这个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思想工作就巩固不住。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就要解决好医疗保健问题,解决好生育问题”。我们本着这种精神,撰写这个优生知识讲座。希望这个讲座,对“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生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这个人人关心、家家响往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能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1《人口研究》第一期刊登了陈永平同志的文章,题目是“儿子与超生”,副题是“农村人口难以控制之谜及对策”(以下简称陈文)。陈文对农民追求儿子的动机和由追求儿子而带来的农村多生超生现象进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在农村逐步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实践的结果证明,这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期间,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推行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地方,干部对计划生育忧心忡忡,群众对只生一孩议论纷纷。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农村实行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以后,控制人口增长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是否继续存在?怎样保障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我国人口情势的若干判定 众所周知,“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是一个耳熟能详已有定论的问题。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口过多,所以必须适度和合理地控制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这一观点已为了解中国国情的有识之士所普遍接受,甚至可以说,它构成了国民人口意识最核心的一个内容。但“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多种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生产发展了、粮食增产了、经济搞活了、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势确实很好。 在新的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少数人认为,划分了包产田后,劳力越多、越强,收入越高;有的鼓励,要想富,就得多生“衩衩裤”(指多生男孩);也有个别人说:“孩子养得起,生多生少由自己”,“田土包了产,生崽不用别人管”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使出生率回升。据我区调查统计,1981年人口出生率达24‰以上,比去年增长了4‰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自古以来,“吃饭问题”在中国这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泱泱大国就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古人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而现代的认识则是:“无粮不稳、无农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论在人口控制还是在农业生产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成绩。但中国目前尚有6500万绝对贫困人口(我国1995年农村人口绝对贫困线为530元——参见《经济日报》1996年3月20日),吃饭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在于,人口增长势必会带来粮食消费的增加,因为人口是天然的消费力的存在,这该是无异议的。 我们常常听说一种说法:中国大陆以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这可以说是一种成就,但也同时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中国迄今仍处在温饱略有余的初级发展阶段。应当说,粮食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问题的严重性又恰恰无法使我们掉以轻心。中国现在粮食供需紧张,粮价持续上升问题已开始为传媒所关注,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醒一下读者:眼下,“粮食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关心国事的读者一定可以从各路媒介获得这么一个信息:粮食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1996年4月8日出刊的《瞭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