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循环农业既要满足当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又要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农业发展能力;既要保持农业适度增长与结构优化,又要保持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优化,从而达到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兼顾生态、技术与社会、经济效益,具有持久发展能力的集约化、多样化、综合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和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坚持5R原则。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办好高等农业教育,一是更新观念,提高对高等农业教育研究的认识;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高等农业教育研究质量;三是优化研究队伍,提高高等农业教育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更好地为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永州市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州市是农业大市,但还不是农业强市。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区域结构调整欠合理,方法简单;重基地建设,轻龙头企业建设;资金相对短缺;品牌保护意识差。面对这些问题,一要深化认识,优化环境;二要启动民间资本,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三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四要转变思路,围绕龙头企业抓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恶化问题,而两种功能之间又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以S市为例来看,优化农业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是发展生态农业,但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着轻视嫁接传统生态农业经验的盲区;优化农业文化功能的主要措施是修复传统自然农业文化,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保护的软肋。要优化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需要努力促成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与传统自然农业文化(其中首要的是传统生态农业经验)修复的有机结合,以达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重塑等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必然选择。必须从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农业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高度,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的深刻内涵,防止片面性;着力解决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龙头企业(公司)与农户应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共同体;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多开拓市场。同时,要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重视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完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宏观协调作用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农业改革要突破障碍,应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度创新,加大强制性制度安排,解决核心制度创新乏力;二是组织创新,缓解农业经济基本矛盾;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深化农业改革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治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于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二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力不足;三是重产轻质问题突出;四是工作职能边界不够清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落后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投入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相对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在农村教育方面,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小农户难以嵌入现代化农业进程,主要源于:一是经营规模小;二是资金短缺且借贷困难;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发展,表现在:一是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高;二是年老的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且精力有限,导致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非常不理想;三是农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难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面对以上突出现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大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治理需要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一要提升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二要健全管理体系,三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四要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上,一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公共服务的相关设备设施、场地等建设,三要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在推进农业科技应用方面,一要重视科研体系构建,二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三要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当前,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要加强制度保障,二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一要抓牢教育环节,二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机制,三要构建优秀人才回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3年20个省份的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结论:80%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纯技术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率不高都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近一半的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并未与其农业产值规模同向变动。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与我国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重防灾减灾数量投入,轻投入结构与质量改进”“重投入,轻管理”的策略相关。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结构优化策略包括:(1)农业防灾减灾战略结构优化。转变重资源数量投入的粗放式农业防灾减灾战略,建立效率导向型的农业防灾减灾战略。(2)农业防灾减灾动力结构优化。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要着眼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轮驱动。(3)农业防灾减灾区域结构优化。依据产值—效率矩阵分类,各省份需要调整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的区域投入重点。  相似文献   

9.
特色农业是指根据本区域的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在开发生产有市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基础上 ,形成能带动一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部门。在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有效培育成都市特色农业 ,一是要努力转变成都市政府职能 ;二是要花大力气培育名牌产品 ;三是要着力壮大龙头企业规模 ;四是要开发特色农业人力 ;五是要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 ;六是要实施农村信息致富工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时期,农业生产也靠别了计划经济的“短缺”,粮食和其也告别了产品由长期供应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几乎全面下跌,各地普遍反映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下降,所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然而,如何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呢?要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要对目前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迅速,准确,全面地分析,找准问题的症结,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拿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具体方案,那么又如何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中,必须重社再生产过程的整体分析,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调整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 ,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从西北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 ,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发展较有优势的资源性产业 ,大力扶持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 ,并有选择地适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以旅游、信息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与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发展农业合作社是现实的理性选择。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合理、服务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湖区、平原、丘陵3种地形的838户种稻大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技术应用时机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地形上种稻大户农业技术应用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同。在湖区,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时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平原地区,水稻种植收入比重、获取信息来源途径及数量对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时机有显著正影响;在丘陵地区,家庭总收入、劳动力工资评价、农业基础设施评价对农户应用农业技术都有显著正影响,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有显著负影响。为此,提出要促进教育和增收,同时增强信息沟通;要优化外部环境,丘陵地区要格外注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河北省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河北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根据河北省情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城镇化推进工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始终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更是衡量“三农”工作力度的试金石.以农民增收为视角,应用格兰杰检验探索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计量关系,得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料,采用实证分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要注重人力开发工作,实施人力反哺机制;要推进双基教育,狠抓农业教育;要合理规划“新农合”,打好农民健康盾牌;要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动态匹配人与岗位.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不是要单纯地振兴工业,理所当然地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目标是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心任务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根本出路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农业人口占80%、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十分关注。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一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要坚持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依靠科技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特色农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现实选择,也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要注意市场需求和市场风险、特色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及产业规模经营小等问题对其的制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苏州市当前在资本配置中存在的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民间私人投资相对薄弱以及某些行业存在过度投资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要盘活存量资本,合理引导其流向和流量;提高增量资本的配置效率,优化资本结构;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注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引导农户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已经完成了三次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增产增收效果。但这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属于资源型结构调整,已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第四次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繁荣。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有些现行政策制约农业结构的调整等。解决的对策是:一是加大政府的服务与支持,搞好农村信息服务,增加投资,搞好规划,完善政策;二是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增强科技系统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