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宋存哲 《公关世界》2016,(16):116-119
记得在孩提时,最大的快乐就是攒上几毛钱,买一本小人书。几个小孩凑在一起看上一天,甚至忘记吃饭,一口气把它翻完。里面的故事固然精彩,但配图才是我的真爱,有好几本小人书至今还珍藏在我身边。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小人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老年人》2010,(10):47-47
“相看两不厌,只有小人书”。这是一位朋友赠给我的一副书房联。这副对联道出了我业余生活的两桩乐事:一是痴迷“小人书”(连环画)收藏;二是醉心于藏品的赏析。  相似文献   

3.
王家龙 《职业》2001,(2):44-46
作为在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扮演大民妈的人艺著名女演员徐秀林现实生活中的老伴,王家龙先生在其五十年的收藏生活中也有精彩的演出—— 从童年、青年直至花甲之年,我倾注大半生的精力在学业与工作之余,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远离功利,发掘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培植精神家园的绿荫——收藏连环画小人书。 记得我将一本《是谁犯了罪?》的小人书稍作改动,参加学校朗诵比赛得了冠军和一座普希金石膏像 50年代初,共和国百废待兴,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便迈出了课外求知的脚步,从街头租书摊到书店少儿柜台,我窥见到了一个五…  相似文献   

4.
阳刚 《老年世界》2014,(16):14-15
小时候,我家住在唐山市小山附近。那时,小山是唐山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地方虽不大,却商号林立,十分繁华。外地人提起唐山市,必先提到小山。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吸引入的,除了铁路天桥,就是那一家家小人书铺子了。  相似文献   

5.
自说自画     
记得在孩提时,最大的快乐就是攒上几毛钱,买回一本小人书.几个小孩凑在一起看上一天,甚至忘记吃饭,一口气把它翻完.里面的故事固然精彩,但配图才是我的真爱,有好几本小人书至今还珍藏在我身边.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小人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我的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诗写的很好,书法也不错,是一个佛教徒.我的父亲从小就受其熏陶,熟读唐诗宋词,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父亲的书法是很有基础的,认真临习过楷书各体、隶书、草书都有涉及,我喜欢上绘画是跟父亲有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风云 《老人世界》2013,(4):12-14
张洪军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从小就喜欢收藏。他上小学时,文化娱乐生活相当贫乏,没有电视、电影,更没有现在发达的网络,小人书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张洪军很痴迷小人书,他不但会认真保存自己购买的每一本小人书,还会把别的孩子看腻的小人书低价买回来分成系列保存。  相似文献   

7.
在没有电视、游戏机和卡拉OK的那个年代,“小人书”即连环画是孩子们的最爱。它们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现在书店中已经很难觅到“小人书”的踪影,代之而起的是“小人书”的收藏热。  相似文献   

8.
<正>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在院子里走,姥姥就会很夸张地转移我的视线,不是领我去买个冰棍,就是给我几分钱去看会儿小人书。以我现在的理解,这种内心的痛,大人比孩子痛多了。其实没有父爱,我真的不怎么痛,因为没尝过甜,所以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5):F0002-F0002
12月14日,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繁荣街89岁的刘金岭老人在自家庭院里举办“小人书阅览会”,免费为群众提供抗战、戏曲、历史故事等系列“小人书”1000余本,吸引周围居民和儿童前来阅览。  相似文献   

10.
您如果是上了岁数的呼和浩特市旧城(今玉泉区)人,一定会记得儿时在小人书摊租看小人书的情景。在屋内或摊儿前的长条凳上,年龄各异的读者,个个聚精会神,但从面部表情仔细观看,又各不相同,他们被书中的动人情节所感染,有大哭的、微笑的、愤怒的、愁容满面的……  相似文献   

11.
风云 《当代老年》2013,(3):24-24
张洪军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小人书、邮票、火花(火柴上的贴画)、明信片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在收藏的过程中,张洪军结交了很多同道中人,和大家交流收藏的苦与乐。有了收藏这个爱好,张洪军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比充实。  相似文献   

12.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1,(10):46-46
新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与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连环画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所传播的书体承载了几代中国人往昔的记忆,也包含了我们出版人在那些岁月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我认为从今天看来。连环画其实不是“小人书”(儿童书),而是真正为党为人民造福的大书。我策划和主编本书,不仅仅为了弥补空白,更不是简单为写史而写史,而是想让现在的人阅读本书后能够和我一起热爱连环画和阅读连环画。  相似文献   

13.
赵继性 《老年世界》2011,(23):16-17
当年的大召东仓,是大召市场内最红火热闹的地方。有饭馆、茶摊儿、小吃喝,有剃头、杂货、西洋镜,有杂耍、快板、小人书屋,有旋匠、鸟市、评书摊儿……今天要说的就是评书摊儿.  相似文献   

14.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小人书中获得大乐趣到体验虚拟世界的网络游戏……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60年变迁,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在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是读书盛行的年代,《小说月报》、《读者文摘》等杂志风行一时,街头上租小人书的生意很是红火,密密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位收藏界的朋友,专题收藏连环画(南方称小人书,北方则称娃娃书)已有20多年,其收藏的连环画印刷本达几万册之多,不仅把家里的书柜、装饰柜塞得满满的,而且大大小小的木箱里装的都是连环画,每每与人谈及这些连环画,他都会兴奋和自豪不已。绝大多数连环画收藏者,收藏的都是印刷本。不过,能收藏到那些印刷数量比较少,出版时间比较早的连环画,也是非常不容易,同样珍贵和难得。  相似文献   

17.
王明明 《公关世界》2016,(24):106-109
2016年3月16日,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与世长辞。2016年11月21日恰逢贺友直先生诞辰95周年,这一天北京初雪,北京画院以“睿心天地--贺友直先生回顾展”纪念这一位画着“小人书”、擅长讲故事的“老头儿”,贺友直先生一生用连环画、风俗画等画作讲述着过去的、现在的故事,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渗透出独有的贺式幽默与人生哲学。贺友直先生1949年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创作《山乡巨变》等连环画作品百余本,以及大量风俗画和文学插图。  相似文献   

18.
林娜是个乖巧的姑娘,悲苦的身世培养了她善良、坚韧的个性。林娜的父亲是位乡村教员,母亲在她不到2岁时,因癌症不幸病逝。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白天父亲把她带到学校让她在操场上玩,晚上父亲在油灯下批改作业,林娜便在一旁翻看小人书。林娜妈死后,乡亲们看林老师一个人带着个孩子,实在不容易,便好心撮合着要给林娜找—个后妈,但是林老师总忘不了林娜的妈,更不愿小林娜受半点苦。林娜很小便学着帮  相似文献   

19.
差生手记     
凡人 《金色年华》2007,(1):56-57
凌晨四点,一阵刺耳的猪叫声准时地把我从沉睡中吵醒。我知道我要起床了,这该死的比闹钟还准时比闹钟还有效的猪叫声!没办法,谁让老爸是杀猪的呢。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起了床。爸爸要杀猪了,我的任务是帮他按住猪蹄,制止它的垂死挣扎。干完了这些,我要煮饭了。自从妈妈离开了以后,我便接替了她的工作。吃完了饭,我知道我要去上学了。我知道那该死的猪在我身上留下了什么味道,可是我知道没人帮我洗衣服,到周末再换吧,这样我就可以少洗几次衣服了,更何况,我不想迟到。  相似文献   

20.
有魔力的信     
记得那天,是我11岁的生日,我从杰克萨瑞孤儿院跑了出去,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走着。天渐渐黑了,冷风吹疼我的脸,我一整天没有吃过东西了,我知道如果我回去,我肯定又会挨打。他们常常欺负体弱多病的我,将我排斥在外。我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央公园,坐到了黑暗中—个木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