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称谓语中广泛存在,但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通过管窥英汉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今昔状况,既可以管窥社会文化的变革,看到改变性别歧视逐渐改变的趋势,又有助于我们日常的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英汉称谓语由于国俗差异存在着诸多不同。英汉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本文从国俗出发,探讨了两种称谓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存在很大差异,而称谓语中的性别表征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语言称谓语差异有其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称谓语中的性别表征是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种现象,也是家庭、社会、经济以及性别差异的自然产物。研究分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了解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性别表征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称谓差别。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各种术语描述称谓现象,由此产生术语之间的混淆.本研究对英汉称谓语进行解读,以期规范混乱的英汉称谓术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本文将英汉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英汉不同的社会文化,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是人们用于称呼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的名称,是语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家庭的历史文化状况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男女称谓语的差别和男女称谓词在语义上不对等性表明英语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本文旨在从称谓的角度来探讨英语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习惯上,"性别歧视"通常是指语言系统中对女性称谓的歧视。对汉英文化中的称谓语所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认为在英语中,与男性有关的称谓,一般都体现了一种社会认定的褒义色彩,而女性称谓形式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引申的贬义色彩;在汉语中,语言称谓上的"性别歧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英汉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人际称谓系统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指称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9.
英汉称谓语差别很大。汉语中各种称谓名目繁多,亲属称谓语严格区分内外和上下,社会称谓语严格区分尊卑,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礼教传统、宗法制度根深蒂固。西方直到文艺复兴后才有比较完善的礼俗制度,而且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早,尤其是西方人更追求个性与平等,所以其称谓语也比较简单。本文试图从英汉称谓语的不同对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作一番粗浅的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汉民族各有自己的称谓系统,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汉称谓系统的不同,其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也各有特色,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比较英汉称谓语的异同来分析其称谓系统背后的文化起源.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传统伦理观念的差异对英汉称谓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必然有所反映。东西方由于受不同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有着不同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语言上也有相应的体现。笔者透过中西方传统伦理观念的差异来探讨英汉姓名称谓语、亲属称谓以及社交称谓中的敬称和谦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社会称谓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称谓语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一个语言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称谓系统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本文着重讨论英汉社会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性别歧视是一种社会态度,语言反映这种态度.性别歧视在英语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有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应通过多种途径消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性别歧视的消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在过去的30多年中,女性获得了空前的准入机会。但是,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仍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熟视无睹的性别歧视,具体表现在: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偏少;在学科和专业上存在着性别隔离和性别分流现象;在教学资源分配和享有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教材和教学活动中存在性别歧视;在学生组织和活动中不断复制着传统角色的定型;校园文化中隐含着对女性的规诫和限制;存在着女生就业机会不公平和就业歧视。因此,推进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平等,应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以汉语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汉语称谓语与中国古代宗法思想的渊源关系,以及宗法思想中的尊卑有序、家族中心、贵和尚中、家国同构等特点在汉语称谓语中的表现。同时,分析了汉语称谓语对宗法思想的反作用。最后结论为,当语言文字带有极强的宗法制度色彩时,无疑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汉俄称谓习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 ,称谓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 ,恰当的称谓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俄汉称谓的对比 ,目的在于使交际的双方在言语交际中选择恰当得体的称谓 ,克服由于不当的称谓给交际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对女性严重的性别歧视倾向是英语的本质存在,表现在静态语义褒贬失衡、动态语义畸态演展、性别语序阳峰阴尾、文化心理定位男尊女卑。其形成原因亦很复杂,《圣经》是西方性别观念形成、性别文化心理定位的根本思想基础,生产力低下的人类社会初期在性别生物差异基础上形成的男性优势被男性物化于语言及思想中,同时性别文化定位亦有其生物学原因。在女权运动推动下,从政府、语言学家到全社会都在努力纯洁语言,通过性别中性化和性别明确化等手段,实现语言中的性别平等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