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宫斗剧是商业影视剧的特定类型,其类型化的构建突出体现了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从文化属性的视角看,宫斗剧的情节构造、内在冲突及其文化符号诠释了中国传统社交文化中的“窝里斗”形态,并隐射了现代人际关系的一些特征,对现实世界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征作用.宫斗剧类型化的提升需要立足文化艺术创作的首要法则,充分考量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及正面的社会导向作用,提高剧作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下,伴随着消费对象的不断"越界",历史消费主义影视思潮呈现出日渐明显的泛化态势.从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内部配方机理入手,可以把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归纳为"配方"、"怀旧"、"噱头"、"小历史"、"游戏"、"反历史"等文化模式.历史在历史消费主义的尽情游戏中"迷失"了.无论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走着怎样的路线,始终不变的是"消解-确立"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最核心要义是文化的转型,即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以西方工业文明价值为支撑的现代文化模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历程中遭遇巨大挑战。任何文化的转型都无法脱离自己的传统和历史语境,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传统的话语立场。只有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破除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盲从和重估传统文化价值,才能在文化转型中坚持中国话语立场。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和文化危机的出现,既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必须深刻地洞悉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因素和意义。由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落后腐朽的文化,也有合理性的部分。因此,在确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立场与方法,对各种各样的弘扬的立场、方向、目的进行辨别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叶广芩在她的秦岭生态文学作品中,以理性的姿态关注着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在哲学内涵上,展现出儒家的"成己成物"与道家的"虚静"、"坐忘"以及民间丰富多元的信仰。在叙事章法和描写方式上,从古典文学中的志怪传奇取藻敷彩,并活用了古典诗歌的对仗结构,也吸收了笔记体与对话体的风格,拓展了作品的想象与审美空间,以其坚实的生态伦理立场参与和推进了民族心理与生态文学的现代建构,为在"生态文学"这一外来概念中塑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心理与品格的作品,恢复传统文化的魅力,提供了很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与女权运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 ,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和比较 ,同时论述了女权义者为争取妇的平等地位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田慧 《华人时刊》2012,(4):8-11
长期以来,由于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祖辈们留下的传统文化逐渐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日韩等地的"潮流"则成为不少青少年追逐的目标。然而就在近几年,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穿古服、读古籍、听戏剧、过民俗节……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传统文化知识并不丰厚,但却表现出一种捍卫传统文化的坚定心态。这是一批被称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终于让世人看到,传统文化在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复活后的绚烂。  相似文献   

8.
文化一词从产生起就包含了复杂的含义,发生着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自足的领域到社会系统的不断转变。威廉斯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他脱胎于英国的文化传统,然而却又一改他的前辈老师的观念。他将文化从精英主义立场和形式主义立场中解救出来,还原了其经济、政治的社会面貌,建构起了自成一家的文化唯物主义。在威廉斯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文化观念发挥着基点性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文化哲学经历了从文化批判走向哲学批判的独特道路,存在着从认识论到人类学的立场转换,发生了一场哲学观的变革。首先,符号形式哲学在认识论立场上实现了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现代转向,推进和深化了现代哲学的文化转向;进而,文化批判从文化的理论问题转变为文化的实践和伦理问题,文化哲学从实践诉求转变发展为人本主义转向。由此,人类文化哲学在人类学立场上实现了从文化批判到哲学批判的变革,从文化视角提出并回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卡西尔文化哲学体系作为现代哲学的发展形态,除了先验性、唯心论、精神性之类的基本问题外,根本问题在于以文化视角作为文化哲学不自觉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类型上看,周文化是信念文化,重视彼岸性天命、德性精神、礼乐象征体系;秦文化是责任文化,重视此岸性“公利”理性精神、法术势管理体系。周秦文化的类型特点为现代企业文化建构提供了借鉴。企业信念文化的建构,关键在于确立以经济使命为宗旨的共同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德性、确立企业文化象征体系;企业责任文化建构,关键在于确立物质利益机制、确立理性化管理机制、确立法术势结合的规范体系。信念文化为企业提供精神导向。责任文化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二者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些具有史诗品格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它们或以真人来叙事,如《青年乌兰夫》,或以真事来述人,如《草原春来早》、《我的鄂尔多斯》,充分展现蒙古族人民团结统一、独立自强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它们是中国红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充分发挥电视剧的涵化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力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来传播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重庆造”影视剧无论产量、质量和品质都在业界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试图从产业模式角度分析“重庆造”影视剧及其产业链开发,总结出三个模式:制作与播出联合模式;本土文化与产业双赢模式;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特种兵题材影视剧近几年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这源于一系列影片中蕴含的新时代英雄观。特种兵题材影视剧新时代英雄观的塑造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当下观众心理的需求。我国英雄题材影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艺术性和价值性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有利于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塑造,特种兵题材影视剧逐渐成了塑造英雄形象的最重要手段。特种兵题材影视剧从个性塑造到群体刻画,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特种兵的精神内涵,起到了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重复合的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意识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是隐蔽的 ,却是关乎电视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在经济转型、价值多元的语境下 ,又由于其社会公益事业地位和大众文化特性 ,表现出国家意识形态、市场意识形态、精英意识形态、白领意识形态、平民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共存的复合状态  相似文献   

15.
论小说的影视改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说与影视剧在“叙事”的层面上存在着天然的美学上的可通约性 ,由此构成了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艺术发生学根据。但是 ,作为两种特性不同的艺术 ,小说与影视剧更存在着美学上的不可通约性 ,由此在小说的影视改编中对“改编什么”和“如何改编”作出了限定 ,建立了改编的美学原则。本文从文艺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角度 ,针对近年来小说的影视改编的现实 ,对于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各自独立又相互缠绕的关系作出了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韩国电视剧在儒家文化圈,特别是在中国传媒市场上呈现强劲趋势,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甚至扭转了其他国家对韩民族的文化偏见。探讨韩剧如何火爆,对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创作一直以来就注重审美效果,这一重视发展到极致就是西方上个世纪的接受美学。在艺术领域里,接受的重要性在电影、电视剧中就更加的重要,因为其高额的投资最终需要观众来买单。如此的高风险就要求影视的创作者深入把握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别是民族性,努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威胁,民族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影视的创作,而且成了衡量影视剧好坏的一个潜在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探讨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电视媒体通过对影像的编码,与消费文化形成共谋,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技术作为内在的推动力,加速了这种共谋。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一个节目类型,在技术的演进中也由强调实用性、权威性、文化性逐步发展成为集实用、权威、文化为一体的游戏娱乐形态,从居高临下的生活指点发展到数字技术条件下的互动交流,引领电视观众进入获取身体快感的时尚潮流之中。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技术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节目的类型特征,为消费时代的数字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 ,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 ,尤其在电视文化上 ,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 ,“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电视事业近三十年的实践结果看,电视栏目制片人制是目前电视节目生产管理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最好的一种,它获得了管理者的青睐,赢得了广大电视从业人员的热烈欢迎。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方面是大多数电视台没有把制片人制与内部管理机制(如人事、财务、节目运行等)实质性制度的改革相结合,没能形成新的现代企业化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制片人制作用的全面发挥;另一方面是制片人的队伍数量虽然十分庞大,但具备制片人素质和要求的优秀人才却极度匮乏,一些制片人文化修养不高、不善交际、不懂经营,致使许多大有前途的电视栏目半途而废,制约了电视栏目制片人制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