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学祥 《探求》2000,(3):7-8,17
众所周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其广阔的视野、非凡的胆略、坚强的意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历史的实践中纠正了晚年毛泽东价值观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价值观体系,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 一、恢复毛泽东价值观的科学面目 纠正晚年毛泽东价值观的错误,走出其误区,是正确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价值观体系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着手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论,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2.
略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与基础丁晓强邓小平强调: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都上去,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模糊认识,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这一原意...  相似文献   

3.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价值的基本看法,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价值追求或法律价值目标与法律价值尺度或法律价值标准。显然,它与法律价值之间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前者具有主观意志性,后者具有客观性、但法律价值观还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它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同时,法律价值观具有群体性,它总是在一定的民族中形成并与自己的民族传统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在努力造就一种科学的法律价值观时,应正确理解法律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考虑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传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蔡前 《社会工作》2010,(23):16-19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所谓企业文化,“是以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培植起来的、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为基础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它包含如下要素: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共同信仰与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群体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新探曹景文,韩素芝,李耀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格局有了新的调整,各种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有充分的表现,显示出新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予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几个新特点1.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精神定位:价值观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价值观和民族凝聚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民族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文章认为,价值观具有唤起民族的“自我意识”,牵动民族的美好情感,引导民族的创生行为,整合民族的离散与凝聚的功能。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的精神定位,民族凝聚力蕴含于民族价值观之中,两者都在民族创生历程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得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北京化工集团公司宣传部一、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职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我们北化集团公司现有职工7.8万人,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50个,其中生产经营性企业28个。1984年由原化工局改...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7):96-100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利他性价值观是维系人类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这一利他性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价值观凸显出的正是群体性价值诉求,这是自我与他人、社会发生联系的桥梁,也是儒家展现其入世面相的理论基点。从本质上看,这一儒家利他价值观要求自我主体不应只关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还应该将这种意识推及他人、他群体和他文明,最终实现儒家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或变异.诚信文化因子是企业文化基因的核心要素,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意识形态中最内在、最本质的力量,是企业生成和发展最原始的动因.企业诚信文化基因包括表层、中层和核心层内涵,是企业的灵魂.培育企业所有者、企业员工的诚信素养以及建立国家诚信体系,强化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1.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是确立新价值观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的重建与新价值观的确立息息相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迫切要求确立一种既能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个体价值实现,又有利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既能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又能克服其消极方面;既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又能为国民所接受,认同的新价值观。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形成这种新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刷。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程,虽成果显著,但不尽如人意。对此理论界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国企改革的症结还在于人们思想观念的陈旧和不适应。因此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十分必要。笔者观点是:(1)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我国大企业的改革之路应是以大化小,分拆上市。(2)化解国企债务还需继续搞活资本市场,当前网络概念带来的“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发展。知识经济带来的是一种价值观的改变。(3)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鼓励外资介入国企改革。经济的全球化已使企业无国籍之分,这种不可抵挡之势不仅需要我们较快、较好地适应。而且更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争取。  相似文献   

13.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在历时态视野中,法治的自由价值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期间经历了分裂与整合,在内在逻辑上包含三种价值观:一种是重视社会自由的集体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从古希腊开创经近代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继承与发展,到现今的共和主义;一种是重视个体自由的自由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开创、哈耶克等发展了的自由主义的法治价值观;第三种是马克思开创的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价值观.实践证明,第三种价值观最终成为人类应对法治的危机与困境的共同追求.从中国法治发展的状况看,确立马克思式的以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观,对于寻找中国法治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一贯的价值观理论体系是完全一致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出发,构建了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理论。  相似文献   

16.
邓青南 《创新》2015,(4):50-53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社会转型,多元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存在激烈的碰撞与冲突。面对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冲突,不同的价值观应通过对话、交流与融通来逐步确立一种为普通大众普遍接受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多元价值观并存和谐发展,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多元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低碳责任:企业发展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炜 《创新》2010,4(6):118-122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低碳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社会低碳责任的推动无力是当前弱化我国企业低碳责任的主要因素。应从企业、政府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强化模式推进企业低碳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处于意识和行为的交汇点,直接体现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精神文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体系中占有指导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和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得到了继承,但在向市场经济的急剧变革中也出现了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价值观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深层次性。我们所要建设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导向原则,必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的,必须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社团主义:一种新公共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团主义:一种新公共伦理学〔美〕M.戴利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社团主义是一种新哲学。它致力于社团价值观与个人自由价值观的相互协调,其理想是民主的社团。它只能在自由主义的文化传统中形成,也就是说这种文化所促成的社团价值观的衰退似乎已经到了必须加以纠正的地...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2008,(13):64-64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