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原则,就是作为人的主体和作为物的客体以作为人的主体为中心、作为个体的主体和作为整体的主体以个体为本位、人作为目的和作为手段以作为目的为归宿.人作为主体在不断创造客体的同时也不断创造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人的创造性和如我性相互创造,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创造.以及两种相互创造的互为中介,使主体和客体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重建在以经济的繁荣为物质保障、民主与法制的健全为制度保障、教育的普及为文化保障中 ,重在注意个体的道德责任 ,从观念上改变人 ;从主体的维度看道德重建包括恢复对道德的信仰、对自我的信心和社会的信任 ,这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性基础工作 ,只有观念上确立了道德信仰才能确保道德重建的高速有效进行。如此 ,人类才能超越现实 ,走向崇高。  相似文献   

3.
刘佛年建构了完整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涉及内在逻辑、实践进路两个部分。从内在逻辑看,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主体性教育生成的理论基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是主体性教育的先决条件,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目的。从实践进路看,它包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改革方面注重知识的基本结构,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方法改革时培养“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再现型教学到创造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研究刘佛年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展现了刘佛年对主体性教育思想认识和建构的理论自觉,充实完善了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我国当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时空视角作为认识现代化社会的重要视角之一,能够解释中国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易地搬迁地区的发展具有社会时空的压缩和延伸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的双重属性,面临社会时空再造的困境。与现有研究将社会时空作为宏观制度的结构性产物视角不同,本研究从时空主体“人”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出发,运用社会时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身份、关系、资本三个要素对易地搬迁社区中的社会时空进行分析,剖析其通过实践活动构建自我生产式社会时空的过程。研究发现:个人时空的主体性身份缺失,表现在制度性身份替代主体性身份、劳动实践的缺失和主体的不确定性;社会时空的关系网络断裂,如家庭主体间沟通不畅;微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难以构建,与社会资本的连接能力不足。笔者认为边疆易地搬迁社区的时空重建要聚焦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空间生活体验,提升社会时间质量,探索更多的生活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取代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就势在必然了.从世界美学的现代发展上看,主体性哲学和美学已经成为过去,当代哲学美学已经走向主体间性.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的思想资源还是19世纪的西方美学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美学已经面向现代西方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也必然要求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就是扬弃曾经作为主流的主体性实践美学,在继承其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它的学术批判,并且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多年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就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因此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一个可以与世界美学比肩的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一定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生活德育课程原型是一种原初的道德教育影响的选择与组织形式。基于知识论视角,生活德育课程原型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人出发,尊重主体地位,尊重个体生命,尊重个体在"遭遇性生活"为典型的个性生活中的道德领悟,使个体道德知识成为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体道德叙事日益达成个体对生活的道德觉解,促进个体道德知识的解放,践行一种道德生活的道德教育基本实践形态。从知识论的角度审视生活德育课程原型,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生活德育的理解与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7.
依据波兰尼默会认识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真理观、康德判断力思想、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从4个维度探讨行政默会知识的生成机制:行政生活主体与对象事物的相互交往过程、行政生活主体对于行政情境的“当然忘却”过程、行政生活主体运用行政判断力和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行政理论与实践主体具有的无言的主体性前见.在此基础上,得出行政默会知识的基本管理路向:语言表达与行动表达相结合、情境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范例学习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范式的突破和发展。这首先表现在价值逻辑上是从“是-应当”转变为“应当-是”。在“应当到是”的逻辑过程中,这一转变需要一逻辑中介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通过“价值还原”和“超越生成”机制,使大学生个体得以突破“主-客”、“个体-社会”和“真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分裂,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得以主体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农村资金互助视为社区内分散资金集中化、功能化运用,那么这样的资源功能化过程,有赖于社区内游离态信息与社会关系网络的激活、汇聚与利用。本文提出的社区势能指标,考虑了社区内部评价维度和基于人际关系的可用社会资源维度,是社区合作金融制度对借款人个体风险程度考量的重要标准,其表征了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体互为的信任评价和行为意愿,即其总和形成了一个互为评价和互惠性行为空间。社区合作金融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对非正式社会势能进行可操作化改造,使之效能增强,适应正式化制度建构,并实际构建了一种环状、扁平的交互监督和责任机制。这样一种去中心的、互为主体的机制,是通过强化和再生产社会势能,在微观层面上重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主体性问题就是人在自己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社会中,农民的主体性被包裹在客体性之中而发挥不足.作为农民的存在方式和实践形式,休闲可以促进农民的自我实现,实现农民的自由个性,发展农民的主体属性,实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发展农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