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自我感觉     
这两个星期,我们一直在进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了解了我们汉字的演变,特别是学习了不少有趣的字体:隶书、小篆、楷书、华文彩云……  相似文献   

2.
繁简之争,自古有之,且从未停息。这是构成汉字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一个内部因素。从古代汉字到现行汉字,其间,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后一种字体基本上都是对前一种字体的简化。显然,其总趋势是由繁杂难写向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这是汉字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繁化现象也从未消失,由简趋繁则构成了汉字发展的支流。正字法是指使用文字的规则,是文字规范化的结果。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正字。商代文字以图象为主,字划复杂。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代君主盘庚把都城从毫迁到殷,进行了一系列的复古改制,中兴了濒于崩溃的商王朝。随着经济的中兴,文化也得到  相似文献   

3.
缪篆名实考     
秦汉两代是中国文字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法律的形式把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但根据前人的记载和今人所见的实物,可以肯定的是:小篆并不是当时唯一应用的字体,正规的小篆只有在泰山、峄山、芝罘等碑上才能见到,秦代大量的诏版、权量、简牍上的字体都非规整的小篆。到了汉代,尽管统治者改姓换代了,但应用的字体并没有立刻改变,而是逐渐产生变化的,秦代的字体经过汉代,发展和变化最大的是隶书,其它书体,或经演变,或逐渐消亡。缪篆就是从秦代演化而来,在两汉印章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字体。过去对于缪篆,曾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马国权在《缪篆研究》一文中暂把它们归为三种看法,并指出实质只有两种:其一认为缪篆是汉印中平正方直的字形;其二认为缪篆是象一根带子那样缠绕屈曲的字形,并且两种看法都认为这些字形是填满的。关于释“缪”,这些看法都认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世界上仍被继续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字体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字数大量地增加,字式、行款也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汉字的演变也和世上其他事物一样,必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汉字的演变规律呢?专家学者曾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做过很多工作,发表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李荣的《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见《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一文,从现代常用字里精选了很多典型例子,说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几个趋势。文章小结说:“文字的演变有简化和繁化。”“两种要求互相牵制,  相似文献   

5.
论字体设计的审美特性钱伟明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结纲、八卦、象形文字到篆、隶、正、行、草,到宋、黑、仿宋、圆头、综艺,都具有自己特有的审美特性,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和艺术气质。我们从事艺术设计的同志,要在新时期激光排版系统、电视三维字幕系统和广告制作系...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对待汉字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批判汉字,改造汉字,争论汉字,现在正进入第四个阶段:整理汉字。整理汉字的关键在于确立字种和字体的概念,并在实践上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7.
清晨,在闸北公园门前,一群老人左手提着一个装满清水的小桶,右手持着一支自制的地书笔,在一块块四方的地砖上有滋有味地写着楷、隶、行、草、篆各种字体的书法,引得来往的路人啧啧称赞。这就是地书,即在地上演练中国传统书法。  相似文献   

8.
一、印刷体楷书汉字字形问题界说 定型化或者说标准化,是一切文字符号体系发展的重要的客观规律之一,汉字符号体系的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汉字不断定型化的历史。方块汉字从甲、金、篆、隶发展到今天的楷书,已经高度定型。 例如: (?)→人 但是,楷书印刷体汉字的字形也仍然还存在着不少尚未完全规范定型的情况。这一点在中文信息处理工作中必须引起注意,特别是与字形信息有关的那部分工作,是必须以楷书汉字的印刷体的标准化为先决条件的。 我国印刷通用的汉字形体主要有四种:老宋体、仿宋体、方体、楷体。不同的印刷体常常使一个字或一个组字的部件的形体有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 例如: (?) 字形上的不同,并不一定是笔数有了增减或者笔划之间的搭配组合有了变化,有时仅仅  相似文献   

9.
刘锴 《山西老年》2014,(10):54-54
按照《成语辞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指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中的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起装饰作用,同时凸显一种美感。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否有自己创造的文字,宋代以来就有争论。从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和我们长期的田野调查表明,瑶族聚居区曾流传着似篆非篆、似汉非汉的圆印篆文,后分化成两种。其中的一种就是流传在湘南、桂北一带平地瑶中的菱形文字———蚂蚁文,后因社会进步、文化的发展,这种瑶族古文字只在妇女群体特别是女红活动中传承下来,演变为一种特殊的女性文字———女字。另一种就是流传在世界各地过山瑶中的喃字。这两种瑶族文字的创造、传承都离不开其独特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唐代碑刻异构字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碑刻文献是研究语言文字的珍贵材料,唐代碑刻数量多,字体以楷书为主.在新出土的唐代碑刻文献中存在大量的文字异体现象,异体字从构形上可分为异构字和异写字.根据汉字构形理论研究唐代碑刻文字,分析碑刻文字中的27组异构字,分为造字方法不同的异构字和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的异构字.两类异构字中后者占绝对优势,表明唐代碑刻文字异构字以构件的变化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汉字字体学的建立在汉字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着悠久历史的字体研究在本世纪初正式确立学科地位,从汉字结构研究与书学研究中独立出来,这是汉字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动力既来自汉字研究自身的发展,也来自文字应用等外在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书法在中国一般特指为汉字的书写艺术,然而东巴文字书法和汉字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还可能是同源,在早期都用于宗教活动。但当今的东巴文字书法创作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且处于起步阶段,汉字书法中魏碑艺术自然、稚拙、生动的特点和其产生于民间,通过字体结构的生拙趣味、刀刻石痕和风化剥蚀的沧桑漫漶感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东巴文字的特点与此相合,可从魏碑中学习这种趣味并用于书法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汉字演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书写"。信息量增加,用字范围扩大,对书写效率要求不断提高;工具材料直接影响书写状态和文字形体;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文字书写的规范性。楷书是字体发展最后一站,与"书写"和"印刷"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形体是丰富多彩的,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形体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汉字形体一直是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却又是一个还不被人们重视的领域,至今文字学论著都没有界定什么是汉字字体,也就使汉字字体的种类不甚明了。本文从界定字体入手,将汉字形体依其性质和功能区分为字体和书体两个范畴。汉字字体是在某一历史时期在官方文书中使用过的有一定规范标准的汉字结构体式,并以此标准归纳汉字字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文字形体结构的流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在汉字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形体结构是处于一种时缓时急、或微或著的演变之中。西周东周金文的形体结构在漫长的岁月中也按这一总模式演变着。但是,金文的流变既不同于殷商时的甲骨文,也区别于秦小篆、隶书等形体结构的演变,它有自己的面目和特征,一条独特的演变轨迹。因为它处于一个既不同于甲骨文,又不同于小篆、隶书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给与之相联系的文字演变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赋于了鲜明的特征。和两周金文的形体结构的演变相联系的时代特征,主要有以下这些:  相似文献   

17.
一,正体与俗体是就字体而言的。"正体"指共时汉字中书写严谨规范的字体,而"俗体"则指书写随意草率的字体。正体与俗体,是汉字与生俱来的两种共时并存形式。在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俗体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有时候,一种新的正体就是由前一阶段的俗体发展而成的(如隶书)。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俗体的某些写法后来为正体所吸收,或者明显地促进了正体的演变。二,正体与俗体的关系,只是字体的不同,而不是不同的字。汉代以来的草书,在《康熙字典》等字书中并不收入,但并不妨碍民间的日常运用。然而,把它们的关系作为繁简字关系,如"頭-头","》-为",其关系不再是书体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的字形了,这反而妨碍了人们的书写,也造成了字形的混乱。三,在计算机时代,社会对于汉字特性的基本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汉字书写笔画数的关注程度大大降低了,而更加关注字形结构的规律性和阅读的分辨率。现在,汉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由计算机输入代替了手写,屏幕阅读代替了书本,汉字的应用,一方面要求书写或输入的快捷,另一方面要求阅读的方便,作为大前提,首先还要求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从这些方面来看,繁体字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缪篆" 考论     
确定“缪篆”一词产生的时代,是正确揭示“缪篆”性质的起点。“缪篆”和“摹印”功用一样,但风格有异,“摹印”与“缪篆”之间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缪篆”指的不是有谬误的篆文,也不是笔画屈曲缠绕的字体,而是指汉武帝太初至王莽居摄时期臻于成熟的汉印文字,其特点是笔画饱满、结体方正、风格整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字书法分古今二体,在汉魏之际进行了漫长的古今变化过程,其间产生了篆、隶、草、行、楷等今日依然存留的新书体。其中隶书是今体汉字的基本形式。古体今变既是文字进行规律的要求,也有时代,民族和书法家个人创造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汉字的两度成熟──兼论《说文解字》在汉字史上的地位何丹众所周知,汉字是现存文字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体系.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欧美人类文字学著作中普遍把汉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归划在一起,作为“古典文宇”的代表,认为这三种文字共同标志着人类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