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黑龙江省有48个少数民族,人口 2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 5.65%。少数民族单独设立的中小学校622所,其中小学485所,中学80所,职中3所,幼儿园54所。中小学在校生7.18万人,教职工0.78万人。还有两所民族师范、一所民族中专、一所朝鲜族教师进修学院和一所民族干部学院。民族教育已形成了从学前班(园)、中小学到职业中学,从师资培养到培训,从行政管理到教研指导,覆盖全省的网络与体系。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省教育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  相似文献   

2.
简讯     
北京市初步形成多教统簿的民族教育体系 北京市目前有民族幼儿园 34所、民族小学43所,民族小学 10所、民族大学 1所。民族学校的布局基本合理,民族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从民族托幼园所、民族小学、民族小学到民族小等职业教育、民族院校和普通大专院校民族班以及民办民族小学、成人教育等多教统筹的民族教育体系。9月7日,鲍梅林、马敬等包括回、满、土家、壮、白等民族成份的49名各族教帅,获得北京市比族教育第五届“烛光怀”奖。从1993年起,该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已表衫255位各民族教育工作者,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湖南民族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湖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 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 民族地区教育摆在全省教育事业的突出位置,倾注特殊感 情,采取特殊措施,千方百计给予扶持,大力推进民族地 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民族地区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两基”目标初步实现。至1997年,全省17个民族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扫盲验收。到2002年底,全部通过省“普九”验收,初步实现“普九”目标。2003年,17个民族县市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相似文献   

4.
1993年,武陵山大山深处的一所师生不足250人,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学因创造"教育扶贫"而扬名山外,被国家民委、国家教委表彰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进入新世纪,该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创新民族教育.2005年4月,该校又被恩施州民宗委、教育局授予恩施州"民族教育‘五个一'工程示范学校",成为鄂渝边邻民族教育的一个窗口.它就是地处鄂渝交界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大路坝民族小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鉴 《民族研究》2003,(6):33-41
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是国家改革与发展民族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教育政策范围与结构 ,它包括民族教育质量政策、民族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民族教育课程政策、民族教育经费政策、民族教育教师政策和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等六个方面。这些民族教育政策又与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文化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 ,经过民族教育政策长期变迁的实践证明是科学、正确和有效的 ;从理论依据来看 ,它同时兼顾了国家民族问题与国家教育问题两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十年,是开辟民族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十年,是全区民族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十年。民族教育的主要成就(一)初步形成了各类教育配套的民族教育体系。从民族幼儿教育来看:目前全区已有少数民族幼儿园99所,在园少数民族幼儿19230名。与十年前相比,增加近4倍。从民族小学教育来看:由于调整了小学布局,与十年前相比,小学减少了1188所,但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达到43.6万人,增加了57252人,增长了15%。其中蒙语文授课生达到24万人,占蒙古族学生的64.8%牧区已有297所小  相似文献   

7.
<正> 寄宿制民族学校是我国民族地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办学形式,它对民族地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振兴民族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湘西自治州在抓普及初等教育和大面积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同时,就着手抓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建设。几年来,全州共创办寄宿制民族中学16所,寄宿制民族小学31所。寄宿制民族学校的产生,丰富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十年来为高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要想将民族精神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族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保靖县隆头小学"躲"在湘西大山深处,曾不为人知,一度面临被撤并的命运。张发林临危受命,通过各方努力,硬是把它从生命的边缘线上拉了回来,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如今,隆头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保靖县教育的名片和窗口,成为山区老百姓最满意的一座学堂。追求不懈,山村学堂焕发新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研究对象,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法,对55个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与各民族人口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55个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水平偏低;(2)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较低;(3)高层次人才奇缺;(4)高中教育比重、大学本科教育比重和研究生教育比重与民族人口城市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位于历史悠久的朝天宫之南,毗邻秦淮河畔,是全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学。其前身为江宁公立第二小学,始建于1927年,曾多次更名。2002年8月,丁家巷小学、安品街小学、回民小学(部分)合并,更名组建为目前的朝天宫民族小学。学校环境优美,体育运动设施优良,拥有多功能报告厅、室内体育馆、语音室、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等现代教学设施。现有18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近年来,该校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培养具有民族素养、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人”办学理念,围绕“知我民族、学我民族、爱…  相似文献   

12.
桃李花枝俏     
自治区成立初期,内蒙古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有"三多":寺庙多、喇嘛多、文盲多.广大草原儿女处在愚昧落后的状态.1947年,全区只有4所民族中学,300多所民族小学.在校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仅有2.3万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只有17%.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全区的民族教育得以迅速发展.截至1991年底,已建立民族中小学3600多所.在校生48.9万人;全区100个旗县市区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民族幼儿园99所,接受学前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已达7.5万人;建立了民族职业中学35所,在校生10万多人;在10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有27所学校设置了民族班,有少数民族民族学生1.27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要想将民族精神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族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在对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经济发展等几个维度对民族教育非均衡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力度;推行"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完善教师培养、流动机制,为民族教育提供师资保障等几项措施,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理论转向。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民族教育主要为政权建设服务,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水平。20世纪80、90年代,民族教育研究倾向于借鉴西方理论,希望通过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水平。进入21世纪后,反思性的民族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不再单一地追求某个目标,而提倡从多个角度反思民族教育的具体实践,寻找解决民族教育问题的多元化方案。如今,少数民族教育与其他地区教育的差距逐渐缩小,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趋同,民族教育研究的思路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走向全国性、公共性的民族教育应是今后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6.
周炜 《中国藏学》2011,(2):140-148
文章作为2006—2008年对西藏拉萨市属6所小学的藏语文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拉萨实验小学等6所小学藏语文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而对6所小学的藏语文教学进行了个案研究。最后,在对西藏自治区小学藏语教材建设的历史途径及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模式、小学藏语文远程教育进行回顾与评述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作者对这次调查的基本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境内有55种少数民族成份,有3个民族自治州(凉山、甘孜、阿坝)和4个民族自治县(木里、马边、峨边、北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是四川省基础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到上世纪末,全省尚有12个县未普及小学教育,45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7个县未扫除青壮年文盲;7个县小学入学率不到70%(最低的仅为41.7%);个别县的初中入学率还不到10%,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与全国、全省的差距越拉越大。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成了省委、省政府和民族地区各级党…  相似文献   

18.
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全省民族地区仅有小学302所,学生1.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63人,不到学生总数的1/4;仅有的两所师范学校,只有105名少数民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边远牧区几乎没有什么学校,民族地区特别是牧区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东乡、保安两个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对乡镇一级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和建制撤并的一年,民族乡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及地方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民族乡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九五”以来,民族乡镇数从1996年的1272个下降到2000年底的1213个。按2000年民族乡镇撤并过程中的1247个乡镇计算,民族乡镇共有1427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851万人,比1996年增长7.1%,“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48万人,占总人口的51.2%,比1996年自然增长7.8%,…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真     
《民族论坛》2010,(7):64-64
<正>近日,湖南省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召开全省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来自全省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15个民族县、3个享受民族待遇县和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的县教育局局长以及省内部分高等院校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会议。葛建中要求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民族教育开展的时代背景、工作背景和发展方向;要认真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