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加紧对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侵略,侵占了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大片领土。中国政府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指出英国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所进行的种种侵略活动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后,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已成为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当时中国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日本和美国。本文试就清末民初留日活动与留美活动的异同试作比较和评述。一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学生留日活动和留美活动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如下的共性: 第一,美、日统治者利用近代中国的留学活动,进行其较之于武力侵略更高一层次的“和平”的侵略。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军事侵略步步深入的同时,也逐渐对中国东北的铁路、金融、投资、矿产、农业等经济领域展开了侵略活动。本文试就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在近代,基督教之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是由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政府所唆使和推动的。它自始至终与殖民侵略紧密相连,是殖民侵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由于种种原因,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侵略四川的活动极为猖獗,重庆则是西方教会势力侵略四川的重点地区之一。他们派遣大批传教士入川,采取各种手段扩张教会势力。外国传教士在各地广设教  相似文献   

5.
善邻协会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活跃在日本和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重要组织。它以蒙古族、回族、汉族为对象,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开展了大量诊疗、教育、畜产指导、调查等方面的活动。善邻协会带有鲜明的侵略色彩。善邻协会在内蒙古的活动是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招致人民群众的痛恨,酿成了无数次的教案。 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传绕,在多数中国教徒身上还是有所反映的。尤其当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广大人民奋起抗击的时机,许多教徒也投入了斗争,并纷纷要求教会摆脱外国控制,实现自立。  相似文献   

7.
白领女性萌芽和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新社会阶层有机组成部分的新女性,同样无法回避新生事物成长的哲理。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新社会阶层——女白领群体的工作﹑生活﹑心绪加以剖析。使白领女性以竞争﹑开放﹑自主的心态来冲淡、排解、消除自身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阿旺德尔智堪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文章比较详尽的列举了德尔智在沙俄政府和我国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活动,它对于研究沙俄侵略西藏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英国侵略西藏的活动,但有许多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例如,文章为沙俄侵略西藏的活动辩护,把沙俄在西藏的秘密政治使者德尔智吹捧为西藏的“解放”者。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文章把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说成是一个国家,把德尔智煽动十三世达赖喇嘛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说成是“帮助西藏实际上摆脱了数百年之久的中国统治”等等,这都是对西藏客观历史的严重歪曲,是西方帝国主义观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百余年来,美帝国主义对我国除了进行政治、經济和軍事的侵略之外,更加注重被美帝国主义称为“不外交的外交”的文化侵略活动。仅以教育事业而論,自从美国退还庚子賠款规定用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以后,大約經过四十年的时間,“在中国的二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而传来的日本宗教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类派别,由于带有明确的侵略目的,强迫中国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信仰,使中国人民的宗教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无法真正融合于中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宗教也在东北地区荡然无存。了解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宗教,探讨当时的社会网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轨迹,以及日伪政权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行为,有助于我国对东北殖民地文化的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揭示日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西方列强借修约之机向清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以攫取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借此打开中国内地市场,进行全方位的侵略运动。由此引发清政府内部围绕铁路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拟以此间列强觊觎中国路权的侵略活动和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为切入点,剖析在传统小农思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交互作用下,清末近代化意识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中尼战争后英国调整了它的侵藏政策,锐意向尼泊尔、哲孟雄等西藏边境各国和地区进行侵略和控制的阴谋活动。面对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侵略活动,嘉庆帝从“宁谧地方”出发,实施了闭关主义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导致西藏藩篱不保,给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古代占婆是位于东南亚的国家之一,它竭力谋求对华朝贡,其动因是依靠中国的强大实力,保障本国的安全;以朝贡活动为幌子,追求巨大的物质利益;以朝贡关系为外衣,蚕食中国的领土并不断侵略他国。  相似文献   

14.
一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和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在这一年中,帝国主义强盗开始大规模地侵入中国。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互相勾结以压迫中国人民,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其中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这短短的六、七年中,中国人民就连续地举行过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的太平天国战争、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和反对八国联军的战争。中国人同每一个侵略中  相似文献   

15.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前后,十分关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别对1911年春"俄牒风波"中俄国的六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方面的应对之策,揭露日俄侵略东北三省的阴谋,指出了日俄互相勾结侵略东北三省的趋势,揭露沙俄对中国蒙古地区的侵略野心。这些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他提出的一些建议切实中肯,但也有些建议只可做政治宣传,在学理上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6.
满铁对中国,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为世所罕见,远非仅限于铁路方面,但是,铁路确是满铁“经营满洲”的大动脉。从1906年到1945年,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满铁广泛从事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侵略活动,都是在霸占中国铁路的基础上,以“经营铁路”为幌子进行的。本卷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日本帝国主义以满  相似文献   

17.
李春玲 《理论界》2009,(4):155-157
近代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欺侮,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切地关注着中国的境况,关怀着中国人民,他们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肯定和赞扬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从中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面对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曾经以血肉之躯,奋起反抗。但是,近代中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多是从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感性认识出发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则要到五四时期。也就是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伴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不断扩大,鸦片侵略亦不断加强,成为对华鸦片侵略的最大的祸首,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鸦片侵略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垄断性,地域广泛,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 ,为了将新疆的阿富汗人变成侵略中国西北地区的工具 ,同时干涉阿富汗的主权 ,英国与中国政府就新疆的阿富汗人国籍问题进行了长期交涉 ,英国借这个问题侵略中国新疆和干涉阿富汗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