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者民主参与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权理念的进化以及劳动者自我发展意识的高涨而逐步加入到劳动权的权利谱系中的.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来源与理论基础.通过赋予劳动者民主参与权并制定相应法律制度来保障其权利的行使,可以促进劳资利益的衡平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劳动产权和资本产权是企业产权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二者既对立统一,又此消彼长。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产权逐渐在企业产权中处于主导地位,劳动产权成为主动产权,决定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产权逐渐成为从属和被动产权。这一本质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经历了劳动产权对资本产权的三次革命,正是这三次革命导致劳动雇佣资本的出现,使劳动者有可能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的。社会分配给劳动者的消费品或代表一定数量消费品的货币,便是对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一种报酬。从劳动数量来讲,谁的劳动时间长,劳动繁重程度高,他所得到的报酬就多。从劳动的质量来讲,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谁的劳动复杂程度高,他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就多。总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劳动报酬,这就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当前,我国还…  相似文献   

4.
劳动纪律和职工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公民劳动权利和参加国家企业管理的民主原则在特定的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一方特定的义务和权利.它们是职工的社会、政治、法律地位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既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也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前途和命运.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企业管理,整顿和巩固劳动纪律,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快四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灰色地带就业的法律反思与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互联网平台就业、超龄就业、家政从业、农村中的雇用等就业形态既不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也不同于标准的劳务关系就业,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模糊地带,属于灰色地带就业。因为缺乏针对性的法律调整,灰色地带就业在司法实践中常被非此即彼地硬性视为具有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性质,结果导致劳动者权利保障不足,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增加。灰色地带就业问题是在我国二元社会的土地保障背景下,劳动立法对就业消极"二元区分"产生的结果。应改变劳动立法的这种二元调整模式,重新考虑就业各方的核心利益和承受力,合理分配风险承担,做到既不失守于劳动关系核心的从属性标准,又适度打破劳动权利、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之间的对应捆绑,并对社会保险作灵活统筹安排,以建立对具体的、个性化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核心利益的层次化覆盖。  相似文献   

6.
针对出口企业劳动者权利安排问题,采用问卷分析的方法,对大连50家出口企业劳动者进行调查,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劳动者权利安排的情况,调查表明,劳动者在获取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提出加大社会保险检查力度、提升社会组织权的作用等措施,研究结果对解决劳动纠纷,建立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3,(19):52-52
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也与日俱增,但是劳动者维权也要有理有据。劳动者要注意,下列案例中,劳动者的权利无法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的质量和效益不仅取决于效率,而且也取决于工人民主参与的生产劳动制度。为了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需要协同创新劳动过程的民主参与制度。它既能培育工人劳动者对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也能化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厌倦或报复社会的心理倾向。因此,推进劳动过程的民主参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就其实质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一个不公平的分配结构:它不是按贡献进行分配,其分配份额不是由参与分配者对生产的贡献而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就其原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根源于社会产权结构失衡:少数人(政府与资本所有者)为所有者、受益者,而多数人(劳动者与居民)为无产者、受损者。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积极采取各种具体政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权利结构特别是产权结构,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0.
剩余分享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阶段社会主义中按劳分配并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宜理解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劳者有其股只不过是劳动者分享经济剩余的形式之一.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点在于按劳动力产权分配.  相似文献   

11.
企业未办理营业执照就进行生产,工人工作时受伤,本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适用无过错原则.然而,一些基层法院认为,双方形成了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应按《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过错相抵原则,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相比较,劳动关系具有产业性、劳动者的从属性、生产的组织性和期限的长期性等特征.通过对劳动关系内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案件,就不会错误地将本是劳动关系的案件认定为双方存在劳务关系,也不会将工伤案件按劳务关系处理.  相似文献   

12.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共同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是按资本要素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劳动权的位阶与权利(力)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和宪法性权利,是一项在权利体系中具有上位效力层次的重要权利,当它与其他权利(力)发生冲突时,应受到法律的优先保障.对于劳动权与公权、私权、其他社会权之间的位阶关系及权利(力)冲突,应本着基本人权(生存权)优位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利益衡量、社会正义等原则予以协调和化解.特别是在劳动权与经营权的冲突解决中,我们应遵循生存权优于经营权的法理.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特殊性是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法律反映.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归责原则具有区分性,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方式具有法定性,劳动法应否认约定赔偿的效力,实施法定赔偿制度;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范围具有差异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各自执行不同的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人身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理论与现实原因,《劳动合同法》中缺少对劳动者人身权保护内容。应在《劳动合同法》中增加对劳动者人身权侧重保护内容、劳动者维权手段、用人单位(雇主)责任、附随义务等,使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人身权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面劳动"的前提是广泛而充分的就业。在有业可就、劳动权利得到发挥的基础上,还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来实现"体面劳动",主要有: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的关于资本的生产力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生产力的理论观点,是从劳动力主体出发,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通过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现实层次的逻辑分析,从中揭示出资本的所有权派生的占有权对总体劳动者集体力的控制是资本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性就是占有剩余价值——劳动者个体力剩余劳动和总体劳动者集体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问题是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身处数字化进程中的每个劳动者而言,数字化工作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为劳动者提供倾斜性保护为根本宗旨的劳动法,在数字化进程中应当围绕数字化对劳动者所产生的或即将产生的不利影响,从数字化工作带来的工作模式和时空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以及可能导致的对劳动者个人数据的滥用等问题出发,逐步推进并在立法上承认远程办公权、不回应权、不可及性权等新型权利,并强化对劳动者个人数据权的保护,实现劳动法的自我革新,最终为数字时代的劳动者权利保护提供及时可靠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职业健康安全的内在联系,并构建了一个产权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职业健康安全随经济增长而波动的深层原因进行了解析。认为中国职业健康安全规制的有效策略应寻求对劳动力产权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市场中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均衡,并构建一种政府、社会、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多维一体"的协同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