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普列汉诺夫等苏俄文论家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成为国内知识分子自觉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的重要资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首先开始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理论进行系统译介和研究工作的人便是鲁迅.作者从鲁迅与普列汉诺夫的学术缘分,普氏“唯物史观”对鲁迅“进化论”思想的重建、鲁迅的“硬译”原则等三方面分析鲁迅对普列汉诺夫“唯物史观”的接受这一问题;以阐释文化立场在译介对象的选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最早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他在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同时,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也作出了杰出贡献。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哲学上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将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誉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认为这些著作“应当列为必读的共产主义教科书”①。普列汉诺夫的名著《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读的一部共产主义教科书。这部著作思想之深逮,论证之系统,分析之精辟,逻辑之严密,语言之简炼,至今仍令人叹…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的哲学观深受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从本体论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或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理论;他阐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特征,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理论家。对他曾经提出过的“象形文字说”,人们历来都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苏联学者福米娜的《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书指责普列汉诺夫“保卫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也称普列汉诺夫“支持了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则说普列汉诺夫“向不可知论作了让步”。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普列汉诺夫之后的流行者认为,费尔巴哈仅仅在自然观上对马克思有影响.列宁曾说,马克思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笔记》386—387页)列宁的论断为我们研究费尔巴哈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提  相似文献   

6.
何梓焜副教授撰写的《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述评》一书(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论著。普列汉诺夫是俄国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他学识博大精深,著作卷帙浩繁,尤其在宣传、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誉为“最通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主义者”;他的哲学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不研究它,“就不能成为一个觉悟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遵照列宁的倡导,苏联从20年代就开始研究普列汉诺夫的思想,至今60余年。虽几经起伏,但总的  相似文献   

7.
普列汉诺夫(1856—1918),早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曾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为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开辟了道路。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在一八八三年到一九○三年间(即普列汉诺夫政治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功绩,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和领袖之一”;称“劳动解放社”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对他早期的理论著作评价也很高,列宁说:“在一八八三——一九○三年的二十年间,他写了很多卓越的著作”。普列汉诺夫的美学著作《没有地址的信》,正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发表在一八九九年到一九○○年间。它是运用唯物史观来考察和研究艺术的出色的  相似文献   

8.
普列汉诺夫在美学领域也象他在哲学、经济学等方面一样,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在美学领城,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对大量的人类学、考古学和原始艺术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艺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本质等美学理论中的难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他不是一般地重复“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是指出人类的艺术和审美领域中“社会存在”是怎样决定“社会意识”的。他提出了劳动先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列宁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且提供了若干体系雏形。苏联哲学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德波林等人的论述,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建构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基本上是科学的,但不是严格根据建构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原则来建构的,因而有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相“嫁接”、唯物史观与工程哲学相“结合”的产物。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背景,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相“嫁接”、唯物史观与工程哲学相“结合”的产物。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客体”等基本范畴的剖析并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上占有的地位,长期以来为理论界许多人所忽视或否认,其主要理由是普列汉诺夫没有认真地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懂得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  相似文献   

14.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不能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和创立过程来看,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出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当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诞生。可是,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创立新哲学体系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则集中表现为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神圣家族》等著作中,都体现出了唯物史观从萌芽到根本形成的过程。所以,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与唯物史观创立的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怎样由此出发进而理解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最重要、最有意义,同时难度也最大的问题。本文作为我的一系列论文的导言,将首先论述几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卢卡契的有关思想;并试图说明,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已经作了不正确的理解,斯大林又将其推向极端,而卢卡契在这一问题上却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的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也将阐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的基本见解。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同一切科学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一样,唯物史观亦经历了一个酝酿、准备、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科学巨著正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那末,唯物史观中的许多思想萌芽,许多重要原理则在本书之前的诸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著作中已经有了零星的乃至相对完整、系统的论述.在《神圣家族》中,针对鲍威尔一伙以“自我意识”与“实体”的对立为哲学根据,把精神与群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批判马赫主义时,政治上已站到孟什维克方面,在组织问题和策略问题上他是错误的;但在哲学理论方面,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批判了马赫主义和其他哲学上的修正主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普列汉诺夫的“策略是极其庸俗卑劣的。但在哲学方面他捍卫的是正确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曾把唯物史观称为自己世界观的“核心问题”,列宁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比作“一块整钢”,毛泽东同志认为“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根据”.然而,长期来,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问题上,只讲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不谈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给人们造成这样的印象:似乎唯物史观的产生没有它的理论来源,是从“空地”上建立起来的.显然,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列宁说得好:“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恩格斯在其晚年与布洛赫等人的书信来往中体现了其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廓清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唯物史观、遵循历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