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制约;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积淀和选择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人格的同源性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家大族,苏州瓜泾徐氏有其深厚的家族精神传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忠孝节义,一为经世务实。瓜泾徐氏的家族精神传承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具体而微的彰显,而在明末清初这样的特殊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徐汧父子的诗文创作则又是其中之典范,显示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常熟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之一。赖以代代传承的家风熏染,翁氏家族以行动上的自觉,通过科考而仕途进身,由耕读之家酿成了文化世家,即以读书力学、著书立说为职志,透过家学、家教、家风等因素,重视自身的文化积累与建设,凸显家族的品行修养与文化传承,秉承了清廉自律、志在报国的优良家风。由此经年累月,终于在江南大地上坐实了一个赋有社会资望的文化型望族,堪称地域文化的独特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5.
江南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是唐代江南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唐代第一代的江南文人,以虞世南、许敬宗为代表的文人延续了陈隋以来江南文人的宫廷文学之士的政治身份,同时又因家族文化和师学传承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学行兼备的文儒特征,从而展现出江南文人在唐初的变迁。受其影响,唐初江南文人的诗歌表现出复变相交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气神,是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对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本研究从对大学精神的一般解读出发,结合苏州大学发展的办学历史以及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传承,力求探索与思考学校新时期精神内涵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典型的仕宦诗礼之家,其族人仕途显赫,珍视忠孝节义,在哲学、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成就斐然。明清鼎革之际,方氏族人对清政权多持抵抗及不合作的态度。方氏父子在遣戍途中和遣戍地勤于著述,不仅记录了其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留下了当时东北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民俗等方面的宝贵记录。他们还与吴兆骞等流人交往唱和,对边疆文化的提升和内地人民了解边疆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解读其诗文,分析其心态,指出其对东北边疆文化的贡献,及对清代“大一统”的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文化的三种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文化建设是现代中国大学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也是近年来学界所热论的话题.大学文化必然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为用;但对社会文化又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文化的真髓和核心是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学术精神,学术精神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内在规定,其他具体的大学精神都由学术精神延伸而来.大学文化对人类文化的传承表现在其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对人文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大学文化自身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化遗产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非凡的意义。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根源性、丰富性、终极性、普世性、人文性、活态性、核心性、一体性、散播性、传承性等。对这些特征的总结,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中原文化遗产的真实价值及其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代西京为辽金时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影响。西京又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区,既有少数民族性格纯朴豪放,又有中原家族重视读书教育的多元特征。西京刘氏家族秉持地域文化传统,耕读传家、崇儒重教,对金代科举文化、理学传播、史学传承、文学创作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刘氏联姻家族也表现出重科举、重文学、重操守、重吏能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金代士大夫阶层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家庭治疗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治疗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疗法,现已被引入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应用中。它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故结合中国当前家庭文化进行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政府很早就涉足文化领域,其文化政策可上溯至16世纪的王室庇护传统。经过数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法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政策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国家是文化政策的主导者,文化是一项“国家事务”。法国政府对文化的干预在密特朗时期达到“顶峰”,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全面加强,国家元首也直接干预文化事务。  相似文献   

13.
清代阳羡姻娅家族,是互有联姻的文学家族集群。文学家族联姻,有利于衍生、聚集、培育文学人才,加强家族间文化联系。在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的新的人文空间中,家族文人激发兴味,产生相近的文学兴趣,展开群体性文学活动,家族间的文学优势,或互补或强化,形成多样性、集群式的姻娅家族文学生态。阳羡姻娅家族文学在清代地域文化中别具一格,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地域文学兴盛的家族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政府很早就涉足文化领域,其文化政策可上溯至十六世纪的王室庇护传统。经过数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法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政策模式,国家干预是主要特征,文化部是法国文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推动者。法国政府对文化的干预在密特朗任总统时期达到“顶峰”,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今中国社会,人们惯用“哥们”、“兄弟”等“家庭语言”,这是社会关系“家族化”现象。作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社会关系“家族化”与现代化发展背道而驰,阻碍着公民社会的产生。其文化根源在于传统的家族观念。传统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并延伸到政治领域,形成了传统社会的政治关系网,反过来又加深了家族观念的深远影响。寻求社会关系“家族化”的破解途径,需要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培育公民意识、遏制政治腐败和完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评论内涵丰富,仅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失之简单。它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文化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既体现了他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意识,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这充分表明,毛泽东确实堪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海宁查氏家族一门风雅,人才辈出,是声名显赫的文化世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当地自然、经济、人文等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海宁查氏重视家族文化建设,家学渊源和文化积淀深厚密不可分。以海宁查氏家族为中心,可以看到清代家族文化及地域文化与一代文学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依托文化影响力与渗透力更好地预防腐败已渐成共识的当下,家风、族风、民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我国传统教育廉政文化中,世家大族十分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家训、家诫、祖训、族规蔚为大观。世家大族的迁徙、定居和众多清官良吏的地方治理同时也带动了区域良好民风的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世风民风,这些均对我国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富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彩贵州"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基本元素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醉美之州、和谐之州,并由此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