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元之诗论     
温世亮 《阅江学刊》2014,(3):113-118
姚元之是清嘉、道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尝获“锜中风雅眉目”之美誉,今尚有《使沈草》、《廌青集》等诗集传世。姚元之善于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较高的现实认知价值,这主要从民俗学价值和现实针砭意义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姚元之的诗歌创作能将诗情与画意熔铸于一炉,体现出简淡写意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者兼诗人的姚鼐,治学虽强调“义理”为先,以宋学为尚,但也不能不被时代的学术风潮所影响,其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学问化倾向,可以说便是这一情形的最好证明。不过,学问化仅仅是姚鼐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的表征,“兴会”和“精神”才是其旨归之所在。姚鼐诗学观点及诗歌创作的学问化倾向所具有的价值,至少可从诗歌、学术、文化等层面进行挖掘,又从助诗歌之境界、疏诗坛之榛塞、正学者之途径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代阳明学派的重要分支,在传衍心性之学的同时,“江右王门”以心学作为理论基础发表文学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学观念体系。在创作门径方面,他们提倡以“师心”为途径,反对泥古不化;在情感表现方面,他们强调性情之真和性情之正;在文学功用方面,他们不仅重视文学的内在道德修养作用,而且强调其外在的经世为用价值。总体而言,“江右王门”之文学观念对“复古”“师心”“经世”等交织于明代诗文坛坫的理论命题多有关涉,既遵循儒家义理传统,又辅之以现实并发为评议,以经世为鹄的,其学理意识、地域特色以及时代针对性均见突出,对于明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脉络的梳理探讨而言,其所具有的参考价值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4.
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传统和特点,这为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化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至明清时期,徽商及其子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受社会关注的时代文化群体。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的贡献甚大,在引领文学风气的转趋、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以及推动文学创作的传播等方面均有建树。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恰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濂身兼台阁重臣、儒学大师、文坛盟主三重身份,其哲学思想统摄儒释道三教,异常复杂。受此影响,其“文道观”内涵丰富,涵盖文道合一、经世致用、文为末技等文学思想。宋濂“文道观”继承发扬唐代古文家、宋代理学家和元代中晚期文人的相关理论成果,将文学、理道、事功三者充分结合,折中调和文道关系,使之具有兼融特性,从而成为元代及明初理学家文论的集大成者,为明初雅正质实文风的回归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右诗派”是明初诗坛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雅正”是其一脉相承的诗学趣尚.从“江右诗派”的精神内涵而言,其“雅正”诗学观所具有的地域风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江右诗派”的“雅正”诗学趣尚,不仅吻合了朱元璋的文道相贯的文治理念,而且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推行而得以彰显,即能贴近于明初的开国气象而注入“鸣盛”因子.该诗派也因此受到最高统治阶层的推崇褒奖,成为明初诗坛最为耀眼的文学群体之一,产生了较大的诗坛影响,成为反映明初诗坛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家大族,苏州瓜泾徐氏有其深厚的家族精神传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忠孝节义,一为经世务实。瓜泾徐氏的家族精神传承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具体而微的彰显,而在明末清初这样的特殊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徐汧父子的诗文创作则又是其中之典范,显示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曾灿是明末清初"易堂九子"中的重要成员,又是清初诗坛一位重要的遗民诗人.曾灿一生跨越明清两朝,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经历了从贵公子到抗清志士再到前朝遗民、官府幕僚的身份转变.而随着人生经历和身份的变化,其诗歌创作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透过其诗歌创作,实可窥其一生心态之变化.作为在鼎革易代之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遗民,曾灿其人、其诗有其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世亮 《阅江学刊》2012,(6):135-141
以校勘之学闻名于时的姚范对诗学也有涉猎,《援鹑堂笔记》便是揭橥其诗学观的重要著述。细析《援鹑堂笔记》,大致可将姚范的诗学观归纳为师古而能自新、才与学兼顾、性情与道德并重、气势与兴味兼致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针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以姚鼐、方东树等为代表的桐城后学,对桐城派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初江右诗坛, 诗歌繁荣, 诗人众多, 但在地理的分布上, 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并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明初江右诗人地理分布所表现出的格局态势, 与地理经济、 人文积淀、 教育情形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生活时空, 又使明初江右诗歌创作呈现出地域趋同性, 雅正即为其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