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孟生旺  杨亮 《统计研究》2015,32(11):97-103
索赔频率预测是非寿险费率厘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常使用的索赔频率预测模型是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零膨胀回归模型。但是,当索赔次数观察值既具有零膨胀特征,又存在组内相依结构时,上述模型都不能很好地拟合实际数据。为此,本文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广义泊松分布、P型负二项分布等条件下分别建立了随机效应零膨胀损失次数回归模型。为了改进模型的预测效果,对于连续型的解释变量,还引入了二次平滑项,并建立了结构性零比例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基于一组实际索赔次数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著改进现有模型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零膨胀模型在非寿险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昕  尹占华  郭念国 《统计教育》2009,(4):31-33,42
分类费率厘定中最常使用的模型之一是泊松回归模型,但当损失次数数据存在零膨胀特征时,通常会采用零膨胀模型来解决。本文讨论一些零膨胀模型在非寿险中的应用,并通过对一组汽车保险损失数据的拟合,发现零膨胀模型可以有效改善对实际损失数据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车险费率厘定是财险公司设计产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统的纯保费预测模型中,通常建立复合泊松-伽玛模型,该方法没有考虑到大额索赔出现的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处理大额索赔的频率-强度方法。基于一组机动车损失数据,对索赔频率和索赔强度分别建模。比较不同分布的索赔频率模型,得到零膨胀负二项模型效果较好;在索赔强度建模中,得到大额索赔伽玛模型比伽玛模型效果好。实证检验了带有大额索赔的频率-强度模型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在非寿险分类费率厘定中,泊松回归模型是最常使用的索赔频率预测模型,但实际的索赔频率数据往往存在过离散特征,使泊松回归模型的结果缺乏可靠性.因此,讨论处理过离散问题的各种回归模型,包括负二项回归模型、泊松-逆高斯回归模型、泊松-对数正态回归模型、广义泊松回归模型、双泊松回归模型、混合负二项回归模型、混合二项回归模型、Delaporte回归模型和Sichel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系统比较研究认为:这些模型都可以看做是对泊松回归模型的推广,可以用于处理各种不同过离散程度的索赔频率数据,从而改善费率厘定的效果;同时应用一组实际的汽车保险数据,讨论这些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信度模型是经验费率厘定的主要方法,其缺陷在于隐含的正态分布假设并不适用于索赔次数,同时也无法分析费率因子对预期保费的影响。若将信度模型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相结合,同时考虑保单已知的风险特征信息和潜在的个体风险特征信息,将正态分布假设推广到泊松分布,放宽随机效应假设,即可构建一种扩展的联合定价模型。扩展的联合定价模型不仅能解决定价过程中风险信息重叠的问题,其预测值还具有类似信度模型"收缩估计"的性质。对一组保单索赔次数数据的研究发现,扩展的联合定价模型(泊松-伽马模型)对索赔次数的拟合更加合理,解决了奖惩因子的"过度奖惩"的问题,有效改进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商业汽车保险的费率可以分解为先验费率和后验费率.先验费率是基于被保险车辆的先验风险特征信息(如驾驶人的性别和年龄、车辆使用性质)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厘定的费率,而后验费率是基于被保险车辆的索赔经验(如索赔次数)应用奖惩系统对先验费率进行调整而得到的费率.厘定先验费率常用的广义线性模型包括索赔频率模型、索赔强度模型和累积索赔金额模型.实际应用中的奖惩系统通常基于被保险车辆的经验索赔次数对先验费率进行调整,没有考虑索赔金额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先验信息的影响,有可能造成重复性的奖励或惩罚.累积索赔金额是被保险车辆在保险期间的索赔金额之和,既包含索赔次数信息,也包含索赔金额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被保险车辆的索赔经验信息.本文应用被保险车辆多年期的纵向累积索赔金额数据建立了一种新的奖惩系统,应用零调整逆高斯回归模型厘定先验费率,并在线性约束下用极大似然法同时估计先验费率因子和奖惩系数,避免了传统奖惩系统对被保险人可能造成的重复性奖励或惩罚,有效改进了后验费率的厘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零膨胀是非寿险精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而最具影响力的方法是零膨胀泊松模型与Hurdle模型,但这两个方法在区分零之间的差别时存在不足。实际中,产生零次索赔的保单持有人并非全部同质,如何提取零中所包含的信息对保险公司来说是重要的。鉴此,基于零膨胀泊松模型与Hurdle模型的思想,提出修正的零膨胀泊松模型,并利用非寿险精算中的实际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与零膨胀泊松模型拟合结果的比较说明,修正的零膨胀模型在零的处理上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体现零中所包含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殷崔红等 《统计研究》2019,36(3):100-112
本文建立了索赔次数的多风险类别混合泊松模型。首先,考虑索赔次数的零膨胀、厚尾性和异质性等特征,建立风险类别待定的开放式混合泊松模型,开放式结构使该模型对实际数据的多样特征和风险类别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其次,定义混合权重参数的iSCAD惩罚函数,实现对权重参数的筛选;最后,借助EM算法求得模型参数,实现对各风险类别下索赔次数的估计。借助iSCAD惩罚函数,给出最优混合数,避免传统混合模型中主观选择的弊端,克服传统混合模型中结构复杂、参数估计没有显式表达式、估计结果不便于解释等问题。基于三组风险特征多样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该模型可以显著改进现有模型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非寿险产品费率厘定中的零索赔额现象;指出了线性回归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在非寿险产品费率厘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分位数回归模型在非寿险产品费率厘定中的优点,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位数回归模型更能从整体上反映出费率厘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索赔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同质性保单索赔次数的一种分布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免赔额和无赔款优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保单组合中索赔次数为零保单数相对较多,文章根据这个特点引出了同质性保单索赔次数的一种分布类,即调零的复合泊松分布类.然后讨论了这类分布中两种特殊的索赔次数分布模型,讨论了模型中相应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最后给出数值算例,并对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负二项回归模型在过离散型索赔次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飞 《统计教育》2009,(4):53-55
索赔次数预测模型中通常考虑泊松回归模型,但当索赔次数中出现过离散问题时,泊松回归模型就不再适合。本文讨论了两种分布形式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并利用它们对一组车险数据进行了拟合,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胡亚南  田茂再 《统计研究》2019,36(1):104-114
零膨胀计数数据破坏了泊松分布的方差-均值关系,可由取值服从泊松分布的数据和取值为零(退化分布)的数据各占一定比例所构成的混合分布所解释。本文基于自适应弹性网技术, 研究了零膨胀计数数据的联合建模及变量选择问题.对于零膨胀泊松分布,引入潜变量,构造出零膨胀泊松模型的完全似然, 其中由零膨胀部分和泊松部分两项组成.考虑到协变量可能存在共线性和稀疏性,通过对似然函数加自适应弹性网惩罚得到目标函数,然后利用EM算法得到回归系数的稀疏估计量,并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来确定最优调节参数.本文也给出了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的理论证明和模拟研究,最后把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相似文献   

13.
在非寿险精算中,对保单的累积损失进行预测是费率厘定的基础。在对累积损失进行预测时通常使用Tweedie回归模型。当损失观察数据中包含大量零索赔的保单时,Tweedie回归模型对零点的拟合容易出现偏差;若用零调整分布代替Tweedie分布,并在模型中引入连续型解释变量的平方函数,可以建立零调整回归模型;如果在零调整回归模型中将水平数较多的分类解释变量作为随机效应处理,可以进一步改善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基于一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损失数据,将不同分布假设下的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对比,实证检验了随机效应零调整回归模型在保险损失预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拟合索赔数据的一种新方法:叠加分布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保险公司在收取续保费时,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投保人的索赔历史记录,这些历史记录包括各投保期的索赔次数以及每一次索赔的大小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保险公司利用损失分布模型将这些信息数据拟合出来,然后预测在续保期内投保人将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损失。在对数据进行拟合以前,保险公司要选择合适的损失模型。就目前而言,拟合索赔大小的模型包括指数分布模型、伽马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帕累托分布模型等;拟合索赔次数的损失模型有很多,包括泊松分布模型、负二项分布模型、泊松—逆高斯分布模型等。这些模型在拟合数据时都有比较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精算学者开始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用于信度模型费率厘定中,但他们对因变量的推广仅仅推广到负二项分布。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因变量进一步推广到负二项K、广义泊松、双泊松等分布,然后用极大似然估计中的限制性虚拟似然法和自适应高斯求积法对参数进行估计,最后用美国劳工补偿保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负二项K(K=1.947)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数据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负二项1、负二项2、双泊松、广义泊松和泊松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神经网络模型与车险索赔频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生旺 《统计研究》2012,29(3):22-26
汽车保险广受社会关注,且在财产保险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汽车保险的索赔频率预测模型一直是非寿险精算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最为流行的索赔频率预测模型是广义线性模型,其中包括泊松回归、负二项回归和泊松-逆高斯回归等。本文基于一组实际的车险损失数据,对索赔频率的各种广义线性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和回归树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即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广义线性模型,在广义线性模型中,泊松回归的拟合效果优于负二项回归和泊松-逆高斯回归。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回归树模型的拟合效果略好于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双重广义线模型是对广义线性模型的扩展,其对反应变量的均值与散度参数同时建立模型,提高了模型运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将双重广义线性模型应用到车损险费率厘定中,既考虑了费率期望值与费率因子之间的关系,又考虑了变量的分散程度与费率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以欧洲一家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损失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把无索赔优待等级、地区、车型与年均行驶里程数作为费率因子,建立了费率厘定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到费率结构合理,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广义线性模型作为分类费率厘定的重要工具,面临着如何选择损失变量分布的问题,而且对于存在巨额索赔的数据费率因子的显著性判别往往不具有稳健性.文章利用中位数回归模型弥补了广义线性模型的这些不足,结合实际数据对费率因子的各水平进行显著性判别,并与其他常用损失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位数回归模型在费率因子的显著性判别方面更具有客观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线性混合模型是非寿险费率厘定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的线性混合模型假设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而保险损失数据往往具有右偏特征,这使得该模型在非寿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在通常的线性混合模型基础上,假设随机误差项服从偏态分布,即可建立偏态线性混合模型,从而改善费率厘定结果的合理性。基于一组实际的保险损失数据,应用贝叶斯MCMC方法建立几个不同的偏态线性混合模型,并与正态分布假设下的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对比,实证检验偏态线性混合模型在非寿险费率厘定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在非寿险损失预测的广义线性模型中,通常假设损失次数与损失强度相互独立,事实上二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依关系,可通过copula函数来刻画.在损失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假设损失次数服从零截断泊松分布,损失强度服从伽玛分布,可以建立损失次数与损失强度相互依赖的copula回归模型.把损失强度的分布扩展到逆高斯分布,并将此模型应用于一组车险保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在损失预测方面优于独立假设下的广义线性模型,而且也优于损失强度服从伽马分布假设下的copula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