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的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等等,众说纷云。我们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与研究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论》研究目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引言王亚南同志在应用《资本论》研究中国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对开拓中国经济史研究,丰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是继《〈资本论〉与王亚南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研究》一文之后,对王亚南  相似文献   

3.
引言王亚南同志是一个以翻译、研究、传播和应用《资本论》而贡献其毕生精力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和郭大力同志立志翻译《资本论》全卷本,目的全在于以它为理论武器来探索大革命失败后,处于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应当向何处去这一关系全民族命运的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一九四六年他出版了应用《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专著——《中国经济原论》(一九五七年出修订本时改名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杂志(上海社科院编辑出版)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了熊映梧同志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尖锐地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资本论》有没有历史局限性呢?换句话说,《资本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还是永恒的绝对真理体系和万古不变的信条呢?”(以后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熊映梧同志的文章)。在该文作者看来,《资本论》不过“是特定的时代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为了使得他的观点能以成立,作者从许多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了评述。然而其所持之点,却是难于令人折服的。本文仅就该文作者所谓的“属于‘未来学’的范畴”的两个问题作些商榷,因为这里涉及的并不是苛求不苛求于前人的问题,而是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何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大力、王亚南两同志合译的《资本论》里面有一个标题是错误的,这就是第一卷第三章第二节的C项标题:“铸币:仅值符号”。这个标题的错误不在于文字的翻译本身,而是当中毫无根据地使用了“冒号”。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使用冒号,那是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原作不符合的。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用德文写成的,一八六七年第一次出版《资本论》时也是用的德文;但是德文版的《资本论》却不是使用的冒号,而是使用的句号。不仅如此,《资本论》的其他几种主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资本论》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一致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是否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资本论》的方法中没有把逻辑与历史一致当作一条原则来加以贯彻,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并不是《资本论》辩证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说《资本论》逻辑与历史一致是对马克思的方法做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资本论》彻底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认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在《资本论》中,逻辑无条件地同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历史一致,而同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在某些地方一致,某些地方不一致。争论的双方有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1886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写到:“《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在今天来讲,《资本论》仍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它,研究它,用以指导我们进行反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斗争,用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可是,《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上,熊映梧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下面简称《发展》),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同整个《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辩证办法、以及《资木论》的逻辑结构、理论体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准确地理解《资本论》开篇的研究对象,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地完整地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广泛地运用了质和量的分析方法,也运用了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以唯物主义辩证方法为基础的,同时都是根据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 但是有的同志却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分析”,因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月26目—28旧,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97年会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十几所综合性大学的近50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兼及《资本论》的教学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代表们畅所欲言。会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资本论响理论和方法,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一些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一对《资本论》理论意义的再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的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持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无产阶级人权理论著作,它蕴藏着内容丰富的人权思想。《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中留下来的三大手稿,对于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有其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深入地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权思想,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粉碎国际资产阶级利用所谓人权问题而掀起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恶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资本论》中的人权观作一个粗略的概述,希望能引起研究人权问题的同行们重视和发掘《资本论》中的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的回顾与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热潮的推动下,曾经出现了一个学习《资本论》,研究《资本论》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当时,可以说,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现在还站在《资本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少就是那时和稍后一段时间培养和成长起来的。我国有成就的老一辈经济学家,不少也是从精通《资本论》起家的。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理性维度与价值维度辩证关系原理,建构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与《资本论》的传播"问题的基本框架.原有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不具有对话的可能,从而影响了《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有效传播.新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可以实现"张力性"对话,从而使得《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广泛传播的可能性.解决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资本论》的传播问题,需要诉求《资本论》研究范式和传播范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Г·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Г·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研究这部伟大著作的创作历史,对于深刻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论》创作史分期的基础研究《资本论》创作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划分《资本论》创作史的不同时期.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分期方法:一是按照写作自然过程和阶段来划分;一是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每个阶段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来划分.我认为后一种分期方法更能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发展过程.因为《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巨著,《资本论》创作史首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历史,而马克思经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三期发表了张薰华同志题为《试校<资本论>中某些计算问题》一文,对《资本论》中一些计算上的笔误予以修改。文章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学风,读后很受启发。仅对其中几处的计算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花费了四十年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成果,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对于《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许多光辉思想,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应该解决的课题。本文仅就怎样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两段论述谈一点个人很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3日至14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工学院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和重庆工学院主办,由重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