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以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意涵的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来说,城镇化问题首先是一个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改革问题。反过来讲,不能把城镇化化简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结和集中的"人口城镇化",也不能把城镇化当作地方政府GDP和财政增长的"土地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制度改革,既在经济层面,更在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城镇人口比重而是以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对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综合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停滞型。在空间分布上,除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大城市外,其他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针对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和停滞的城市,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是我国目前城镇化工作的难点。解决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稳妥推进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异地完全城镇化",大力开展青壮年补偿教育,加大对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是促进中国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在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背景和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城镇化给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困扰:如人口大量迁移、城市人口暴增、城市生态环境失调等,最后提出未来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一个舶来品,"城镇化"一词更符合中国国情.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从实质上看,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城镇化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中国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发展进程、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发展规模、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势的日益明朗,城镇化问题也成为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热门话题。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探索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由于发展方式的误导,衍生出了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交通拥堵、人口膨胀、就业难、贫富差距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则出现发展相对缓慢的困境,城乡二元格局一度拉大,甚至诱发了农村的"空心化"以及一系列的留守人口问题。基于对这些热点社会问题的冷思考,一方面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变迁中对贫困地区人口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它们的影响下,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妇女生育水平仍然较高、人口流动的特征明显、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和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等.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趋势一是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二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可能降低;三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有可能加剧;四是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加快.  相似文献   

10.
《淮海文汇》2013,(4):1-1
<正>中央将对全国城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省里也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贯彻落实。我们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住用好新的政策机遇,突出抓好建设中心城市、构建"1530"城镇体系、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三大抓手"。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一要大手笔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建设3000平方公里、500万人口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间提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战略举措。相对于传统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公平发展权为核心。四川作为西部后发省份,人口流动是其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针对新时期四川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现实,四川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包括:从城市管理的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的转移、"乡村型"小城镇向"城市型"小城镇迈进、合理增设市辖区并谨慎设置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飞地型市辖区、城乡空间形态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城乡地域的重新划分一直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城乡地域的重新划分而增加的城镇人口中含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因此,不能单凭表面上城镇人口的增长数量来判断城镇化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努力提高人口迁移对中国城镇化的贡献,实现新增加的城镇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解决好从农村迁移或流动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证,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河南省省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化在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以惠州市为例,围绕惠州市"早日跻身广东发展第二梯队"的发展目标,针对惠州市城镇化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引导县区之间协调发展;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完善县级以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增强责任意识,搞好综合改革,促进惠州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生活的主题,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其社会发展、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等,但可惜的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过度偏重城镇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其它。以河北省为例,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对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河北省各项城镇化在持续提升的同时,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城镇化明显高于其它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明显落后于其它城镇化;城镇化及其协调性在空间上的差异也很大,总体看"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人口进行预测,从人口迁移偏好、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四个方面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湖北省城镇化的影响,发现儿童数量的减少不利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则会降低城镇人口数量,而2024岁人口以及2024岁人口以及2028岁女性人口的迁移意愿较强;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纯消费人口"数量增加,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城镇化水平;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促使企业和单位加快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出生人口增加,成为劳动力人口巨大的"后备力量",对城镇化建设发挥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促进人口结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间接对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完善配套政策,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妇女减轻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2003—2014年,国家实施多项大力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政策,东北经济在保持了较好增长态势的同时,人口却大量外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外流现象,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缓解人口外流趋势,并利用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基于统计数据的分析,特别是基于黑龙江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东北重工业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是导致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其后果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虚高,进而使得就业增长不足,城镇化推进缓慢。因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变革、配套措施的跟进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是缓解东北人口外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市蔓延,形成"城市二元结构"。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应做出相应改变。人的城镇化要求城乡人口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共服务在供给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匹配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因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困难,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确保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房屋租赁市场是随着城镇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城镇化为房屋租赁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租住人口,而房屋租赁市场又为转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提供了暂时的栖息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房屋租赁市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座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运用Kaya碳排放恒等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口城镇化变量进行修正,利用江苏省1979—2012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江苏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的关系呈倒"U"型,即初期,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但当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会抑制碳排放。江苏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影响,但还未达到倒"U"型的拐点。人口城镇化并非江苏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能源强度与人均GDP,GDP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滞后期碳排放量对当期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说明区域碳排放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