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的战略决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如何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让大学生村官更快成长、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村官目前的成长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快成长、更好成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潘雪江  栖萱 《金陵瞭望》2010,(29):40-41
自2007年以来,省、市委组织部门已先后选派了79名高校毕业生到栖霞区任职,为栖霞的新农村、新市民和谐家园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力量。栖霞区委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十分关注,始终致力于构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长成才的培养链,确保他们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大学生村官们没有辜负组织上的培养与厚望,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本期选取了四名在栖霞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只有深刻认识自身岗位实践的重要意义,才能以坚定的步伐走上“村官”岗位,开始自己的“村官”之路。大学生“村官”能否尽快站稳脚跟,进而取得工作业绩以赢得村民的肯定,与其在新的环境下能否调动已有的社会资本以及积累起新的社会资本有着重要关系。大学生“村官”要做到岗位成才,必须一方面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所在村庄的实际情况找到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具体岗位。大学生“村官”只有闯过在农村扎根这一关,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岗位成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选聘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实际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完善“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要在坚持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重点从新农村建设和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养的角度,完善重心在基层的人才培养、人才流动和创业机制,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该项工程推动至今,成效显著,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能够扎根农村,奉献基层,推动农村工作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现状及思考解决之道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对苏北灌云县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地方实践、高校对接等方面,试就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客观因素作一分析,期望能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一代新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全面了解和解读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事迹的基础上,指出:“扎根农村、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前提;把村民当作根本,融入农村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关键;立足服务“三农”,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通过调查研究多数大学生村官的实际任职情况和日常生活方式,针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现存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并例举相关理由加以论证,对于完善大学生村官这个新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则福 《今日南国》2009,(11):18-19
从2008年开始。中组部将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上任职。2008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来信的重要批示。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那么,大学生村官们在基层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出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心理、角色、社交、价值和信任困境,制约着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干得好"这一关键环节的实施效果。大学生村官提高角色定位意识和服务农村能力、地方干部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组织部门提升村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摆脱困境、实现"干得好"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指出当前选聘大学生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模式取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下乡服务农村的新模式——担任农村社工。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指出后者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农民的需求。进而提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要实现从"村官"到社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政治文化观现状是农村村情民意的重要表现,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一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从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优势、角色优势、身份优势、智力优势出发,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心,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待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这一问题上,从基层领导干部到农村普通群众,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在南京江宁地区开展的调研发现,人们对这一政策的认识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能否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大学生村官政策从其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当加强管理考核,加强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诉求。但实际过程中存在大学生"村官"为"乡官","跟风创业","村官"脱离群众、脱离岗位以及被村干部"边缘化"等现象,对这些问题既需要警惕,更需要完善。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进行了可行性探究,提出应该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好选聘平台、培训平台、交流平台、创业平台和出口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人际关系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交往朋友分层次,期望值不要太高;韬光养晦待弱者,不卑不亢对强人;放大朋友的优点,忽略朋友的缺点;尊重他人的人格,善待自己的情绪;关心别人的疾苦,建立彼此信任感;注重自我形象塑造,把握交谈对象心理;摈弃急功近利思想,克服收支平衡观念;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随之增长,可谓直线上升。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学非所用、培养方向与学生就业意识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等脱节等现象不断凸显,酿成社会性问题,亟待解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其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基于此,课题组首先就大学生就业意识作为切入点,重点对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培养方向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存在一定差距,特别在一些学科专业中反应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有部分学科专业的师范方向与学生就业意识相吻合,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因此,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方向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意识、价值取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学生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7.
班集体凝聚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校风建设的成败。探讨如何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可归纳为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提高班级凝聚力可从建设好班委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级民主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