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丁向阳 《人才开发》2004,(10):22-23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并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制定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人才统计工作,成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当务之急。笔者不揣冒昧,对人才统计  相似文献   

2.
杨杰 《人才瞭望》2007,(8):28-29
在新中国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这是中国人才观的一大历史性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药材种植专家、农民发明家、荒漠治理专家、农民画画家、种粮售粮大户……吉林省首批十大乡土专家和农村实用型专家命名表彰颁奖仪式在东丰县举行,命名周长霞等10人为"吉林省首批十大乡土专家"、鲁丰等40人为"吉林省首批农村实用型专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呼唤一大批农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吉林省从2012年起,计划每3年选拔一次省乡土实用型专家,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  相似文献   

4.
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指示,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看,首先需要辨明人才与学历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通常以“才识学问”来界定人才。如《辞海》解释人才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解释人…  相似文献   

5.
一忌“唯高是求”。市场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有的单位为提高自身声誉或产品档次,在引进人才过程中不是唯才是求,而是唯高是求,本来土专家能解决的问题,也非要请个洋博士来,“杀鸡用牛刀”,形成新的人才浪费。 二忌“待遇不兑现”。有的单位在引进高科技人才过程中,许诺的条件待遇  相似文献   

6.
缪进鸿 《人才开发》2004,(12):42-43
从"楚材晋用"说开去 2003年底,当时已102岁高龄的心理学家、原杭州大学名誉校长陈立老先生,在临终前3个月,坐在轮椅上问我:"为什么'唯楚有材,唯晋用之'呢?"我当时未作回答。于是陈老先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晋国的商贾力量强大,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富强,所以能吸引楚国人才,能用楚国人才(大意)。陈老先生所言也道破了美  相似文献   

7.
衡艺文 《人才瞭望》2016,(19):79-80
最近,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  相似文献   

8.
人才能力标准亟待出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不少地方从“十年动乱”中轻视知识,不讲学历走向另一个极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之风盛行,而且还打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旗帜。有高学历无实际能力者春风得意,而有能力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指出,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成就大业,人才为本。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从多方面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唯学历、唯文凭”,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业绩看资历,让许多眼高手低的“人才”钻了空子,而另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防止"唯票取人、唯考取人"的讲话警示啥?我觉得,这不仅警示那些为了拉选票而不敢坚持原则的干部,也警示整个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包括企业.  相似文献   

12.
杭州出台人才专项房,突出贡献人才、各类高层次领军人及教师等可享受半价买房,市民指按社会分工划分福利政策不公平。杭州的"人才专项房"平均每年建设70万  相似文献   

13.
人才建设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有人说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可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很多主管领导认为人才培养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这是极其错误的——在人才的发掘、培养及应用上,各个闸口主管的责任其实更重,作用更直接。但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够,很多主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犯两个错误:放任和抛弃。不放任:放任是最大的不信任一些主管领导表面上说对部下  相似文献   

14.
游本根  孙华 《人才开发》2004,(12):32-32
近年来,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不惜用轿车、别墅、高薪为诱饵,广招人才,大有求才若渴、嗜才如命之感。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有些领导对本单位的人才却视而不见,见而少用,让好端端的人才在那里撂荒,群众称这种钟情外才、轻薄内才的现象为人才"灯下黑"。 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为何不用"灯下"人才,而偏要花重金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社会上提出了所谓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的用人原则,有的学者还特把它写进了其专著之中。用人究竟是应该坚持“任人唯贤”、“唯贤是举”,还是应该“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呢?世俗莫能辨,不少人模模糊糊地以为二者意同,也有人明确认为唯才是用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用人原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智力、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和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如何使人才在企业中不致于干枯,不断地给予激励并源源不断地注入激情,使其更有灵感、创造力和奉献精神,这就牵涉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岳池县以创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村为抓手,按照"村级班子‘三带’本领强、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足、经济发展基础好、社会事业发展好、人才开发投入到位"五条创建标准,创新思路,找准载体,搭建平台,充分激励农村人才发挥作用,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专家培养人才"工程。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驻村活动",去年4月该县选派了20名农业科技专家奔赴农业产业化基地及龙头企业开展科技  相似文献   

18.
彭振 《人才瞭望》2022,(1):79-80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柱,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要坚持以国企党员领导干部"二十字"标准为指引,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赢得市场提供坚实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切实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形成干部选拔任用新导向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也抬高了门坎。由于观念陈旧,有些单位和企业把包括“怪才“”偏才”在内的特殊人才拒之门外,造成人才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怪才”、“偏才”不是全才,往往被认为“边缘人”,很难与社会合拍。然而,人才区别于庸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鲜明,他们往往独立持行,似乎不那么好管,不那么容易随波逐流,许多用人单位接受不了他们的个性,难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容忍不了他们的缺点,也不可能欣赏他们的特点。对于一个求贤若渴的领导者来说,应该有一种对人才由衷的敬爱之…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有不少地方先后出台了老年人才开发政策,建立了老年人才开发机制、老年人才市场和"银发"人才服务站、服务团等,充分发挥了"银发"人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