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研究《楚辞·离骚》的学者,对于《离骚》中“摄提”一词的解说,大多数是趋向一致的。“摄提”者,是指屈原出生的年分--寅年。顾炎武《日知录》说得很明确:“摄提,岁也;孟陬,月也,庚寅,日也;屈子以寅年寅月寅日生。”陆侃如在其《楚辞选》中说:“摄提,是寅年的别名。”  相似文献   

2.
摄提与孟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提是星名,孟陬是指夏历正月,这在古代天文历法上是非常明确的。屈原在《离骚》里提到自己降生时说: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也即本着这个说法,说自己是在天象清吉的正月里、一个庚寅日降生的。“摄提”作为古代天文历法上一个重要的星辰,它与“孟陬”的正常关系,被认为是显示着万象回春的清平吉象;这也是古人所公认的。本文就是打算就这些进一步加以申述。  相似文献   

3.
屈原生年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第一节《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中论屈原的生年说:他(屈原)的生卒年月日见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是生子太岁在寅的那年正月的庚寅。据《吕氏春秋·序意篇》言:“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知道西纪前二三九年是申年。推数上去,前三四一年的楚宣王二十九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孩是寅年,但那年的正月小,庚申朔(据日本新城新  相似文献   

4.
《离骚》: 摄提真于孟阪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霓橙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RlJ兮, 字余日灵均。是摄提星正指在正月啊,庚寅那天我生了下来。父亲看兑了我的生辰啊,踢抬我以美名。抬我取名正RlJ啊,抬我短号畔灵均。杭州大学学报六句文辞蝉联而下。屈原为什么“名曰正则”“字曰灵均”呢?这里靓他的父亲,一观察了他的生辰是:“摄提真于孟阪兮”而取的。那么“正HlJ”一辞,它和“摄提真于孟随兮”一斋,意义是有内在的遥辑关系的。可惜翘点,古今学者都还没有注意到的。王逸_《楚辞章句”云: 皇,皇考也;臂,脱也;攫,度也;初,始也。 …  相似文献   

5.
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的大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的《离骚》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他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另有前353年生等十数说)。 屈原出身楚之贵族。屈是“楚之同姓”,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其人其作品彪炳千古,历来为世人所重,又是先秦作家中唯一在作品中自述出生年月日者,然其生辰却成千古疑案,迄无定论。所以然者何?盖其《离骚》之自叙“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句中“摄提”、“孟陬”、“庚寅”均系上古天文历法术语,后人对此多已不甚了了。熟谙此术的天文史家寥寥,又不屑于此,且有些问题(如岁星纪年)天文史家间尚且争论不休,况文学史家乎!故欲解屈原生辰之谜,有必要对上古纪日、纪月、纪岁作一简单回顾,然后再入正题。  相似文献   

7.
《离骚》是屈原写的一部自传性政治抒情长诗,开篇即叙主人公的世系、生辰和名字道: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盂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古今学者都认为“正则”、“灵均”是诗人名“平”字“原”的释义或隐语。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说: 正,乎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则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我为“平”以法天,字我为“原”以法地。言已上能安君,下能养民也。自从王逸首唱此说之后,各家注释虽有所取舍发挥,并扬弃了其中的“法天法地”、“安君养民”的比附经义之说,但基本是撷取王注,小异大同,,没有突破王注的格局。例如:  相似文献   

8.
我所说的屈赋中的错简,是指《离骚》与《招魂》间的串简。屈原《离骚》自述身世说: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日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弗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这段话中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  相似文献   

9.
注骚阐微     
《离骚》的作者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从《天问》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离骚》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坚持进步理想的人物。他反对封建的“礼治”和“天命”。在《离骚》一开头,就说他是帝高阳的后代,说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按“天命”说,屈原理应“万事皆  相似文献   

10.
《离骚》开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两句诗,历来是作为研究屈原生年月日的可靠资料。对这两句诗的正确理解,因涉及古代天文、历法上许多复杂问题,所以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打算在前人和近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探讨,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论证,以期能够有助子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屈原约生于前三三九年(楚威王元年),卒于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关于他的生年,他自己在《离骚》里曾说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据此,不少前辈学者用不同的历法推算,引起了一些争议。尽管如此,一般都集中在前三四三年(楚宣王二十七年)至前三三九年(楚威王元年)这四年间,其中以浦江清先生推算屈原的生年为前三三九年,至为详审精当,为学者们所公认。①至于他的卒年,也有些争议,一般都采用王夫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说过,《离骚》之“辞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汉文学史纲要》),简洁无比地绘出《离骚》宏伟的艺术构成和序列,《离骚》开头明叙己之诞生,结尾暗示我之死亡,前呼后应,浑然天成.不知其事,则误解横生.但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三辰相会”之“人日”,摄提岁星“重华”(舜)进入月神(?)訾(常仪)之宫;日月五星交逢营室之良辰,而卒于五月五日之凶忌,未免太巧太奇,发生怀疑和争论也是自然的.这里仅略述屈原死期诸说并揭示疑难,以供学界讨论批判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炎帝的历法,宋.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这里,三朝指年月日;摄提即摄提格,是指地支中的寅,七曜为日月五星。这说明炎帝创制的《太初历》起始日那天,为寅年寅月寅日,日月五星会聚在一起,并且是从天关星开始。通过天文年代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公元前4 951年3月28日为炎帝《太初历》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14.
一屈原约生于前三三九年(楚威王元年),卒于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关于他的生年,他自己在《离骚》里曾说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据此,不少前辈学者用不同的历法推算,引起了一些争议。尽管如此,一般都集中在前三四三年(楚宣王二十七年)至前三三九年(楚威王元年)这四年间,其中以浦江清先生推算屈原的生年为前三三九年,至为详审精当,为学者们所公认。①至于他的卒年,也有些争议,一般都采用王夫之的说法,即卒于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②屈原活了六十二岁。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战国中、后期,他历经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朝代,但他参与政治活动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怀王  相似文献   

15.
《离骚》首二句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中“伯庸”是谁?它到底是个怎样的称呼,历来歧解纷如,未有确论。东汉王逸说:“值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令名,以及于己。”(《楚辞章句》)王氏以“伯庸”为屈原父考的字。唐吕延济则说:“伯庸,原父名也。”(《文选》五臣注)  相似文献   

16.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17.
屈原生长于楚国历史上的宣威盛世 ,此时夔地并于楚国版土已近 3 0 0年。据《离骚》 ,屈原生于夏历寅年寅月寅日 ,这个吉日的文化背景更接近巴风盛于楚俗的夔地 ,与郢都崇凤崇龙的风俗不合。历代诗文中江陵的屈原遗址遗迹远不及秭归。屈原的出生地是湖北秭归而不是湖北江陵  相似文献   

18.
屈原《离骚》篇有“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句。“浪浪”一词,汉代王逸解释为“流貌”,即流泪的样子。①其后历代至今,各类辞书,楚辞注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浪浪”释为“流泪的样子”。例如: 浪浪,流也。(《广雅》) 浪浪,流也。(《集韵》) 浪浪,流也。(《类篇》) 浪浪,泪流貌。(《中华大辞典》)  相似文献   

19.
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刘向典校经书,分楚辞为十六卷,而王逸“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逸文自为一卷,名曰《九思》,合为十七卷,流传至今。十七卷中,前七卷是屈原的作品:《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大招》一篇,逸曰:“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近  相似文献   

20.
王逸《楚辞章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最完整的阐释《楚辞·九歌》的著作。王逸将《九歌》主要思想内容纳入儒家思想框架以及《诗》之比兴的解释体系中,开创性地总结了“依经立义”和“依诗取兴”的核心阐释思想。阴阳思想在其阐释中也占据不小的比重,甚至部分内容体现了谶纬化的倾向。在经学的大框架下,王逸对屈原创作《九歌》的动因以及对屈原其人的关注,客观上建构了一个大概的作者形象,而这个形象则是包含王逸个人化的理解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