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学界,“贾宝玉的前身为何”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有人说他是神瑛侍者,也有人认为他是青埂峰下的顽石。文章从《红楼梦》文本的内部联系和脂批的提示入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曲文军 《南都学坛》2002,22(6):51-5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情痴情种”、“天下第一淫人”之称。有人说他是泛爱者 ,有人则说他是专爱者 ,彼此矛盾。指出贾宝玉“性爱体系”的说法 ,并对该体系逐层递进的性爱层次进行界定 ,这将使得人们在“泛爱”与“专爱”的矛盾面前 ,不再显得尴尬 ,对作者的创作动机也会有深入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是《红楼梦》最重要的典型形象,也是不易把握、议论颇多的一个形象。有说他是“贵公子”的,有说他是“多余人”的,有说他是“叛逆者”的,也有说他是“新典型”(或曰“新萌芽的代表”)的。我们不想从政治角度给他一个什么鉴定,而是想在分析他所赖以生长的土壤的前提下,着重剖析一下他的感情系统,及其与他的归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书,它所谈的“情”,就包括了大量处于人类心灵世界潜意识层的感性欲望。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从他的童年写起的。所以,他那尚未受世浴礼教羁绊束缚的“童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就表现得特别活跃、强烈、突出。可以说,他早期的亲近女性,极恶读书,贪求欢乐,放肆妄诞,都受他生理本能的驱使,都是他潜在能量的释放。曹雪芹独具慧眼,透析了贾宝玉童年期的潜意识心理现象,并将它作为贾宝玉人格发展的基石,锻铸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格力量,从而使他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是写康熙废太子胤的。他在《〈红楼梦〉里藏血情》(《四川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3期 )中说 :“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 ,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 !”3 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另一说法。正当索隐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推测方兴未艾之时 ,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 1年出版 )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考证 ,推翻了索隐派的种种影射说 ,并提出新说 :“我们看了这些材料 ,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  相似文献   

6.
哈斯宝在《新译〈红楼梦〉》中提出了一套较为体系化的人物塑造理论。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性主要人物及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叙事主线人物,其形象对整部作品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新译〈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叙事主线人物的个性特征,哈斯宝给我们解构了一个极其结构性的贾宝玉。因此,对哈斯宝《新译〈红楼梦〉》评点中的贾宝玉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7.
对于《红楼梦》,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黛玉、宝钗、紫娟、妙玉等众多人物,我了如指掌。就让我来说说我心中的《红楼梦》吧!4岁爱宝玉《红楼梦》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说,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受到《红楼梦》的熏陶了。4岁那年,我让妈妈读《红楼梦》给我听,听是听不太懂,就知道妈妈笑我也笑,妈妈哭我也哭。当我看到插图里的贾宝玉时,觉得他脸白白的,那么漂亮,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一样。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7岁爱黛玉“妈妈,黛玉姐姐好漂亮哦!“”贾宝玉喜欢的女孩儿能不漂亮吗!”哈哈,我喜欢黛玉,也是从“漂亮”开始的。那时,我的心愿就是长大了能像黛…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是《红楼梦》作者呕心沥血雕塑起来的小说主人公。作家以大量的笔墨,精心描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在矛盾中发生、在斗争中发展和最后被毁灭的全过程。这是四大家族衰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贾宝玉登场之前,王夫人曾经介绍说,他是一个“混世魔王”。后来,薛宝钗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周晓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位封建贵族阶级政治上思想上的叛逆者,这已成为当代红学研究者的共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审视,便不难发现贾宝玉是一位具有异常心理和变态人格的“特别”的叛逆者。本文拟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进一步透...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呖血塑造出来的一个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闪耀着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光芒。同时,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的叛逆形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印象里,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落草时带来的”通灵玉大概是绿色的或者白色的。电影《红楼梦》里就让宝玉戴了一块绿翠玉,其他各种绘画和工艺品凡出现贾宝玉时,他的那件“命根子”也往往是表现成绿色玉或者白色玉的。然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他那块娘胎里带来的通灵玉却是红的。之所以是红色,也并非无关宏旨,它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紧密相关,服从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整体构思。通灵玉的颜色是红是绿并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问世二百余年来,在如何理解和评价这部小说的问题上,一直存着激烈的斗争。新旧“红学”家们居心叵测地制造出种种谬说,极力抹煞和歪曲《红楼梦》的战斗锋芒和社会意义。他们很懂得事情的要害所在,首先在什么是《红楼梦》的总纲这个关键问题上大做文章,散布种种烟幕,妄图把读者引入迷途。他们有的说第一回是“一部之总纲”;有的说第一第二两回“是读全书的关键”,因而把《红楼梦》说成是作者“感叹身世”、“情场忏悔”的作品。有的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是全书的“大纲领”,《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之点睛”,因而把《红楼梦》说成“为十二钗作本传的”。可见,究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作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约于清乾隆年间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当时,此书标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有批者,未标明作者是谁。有人说作者是曹雪芹,有人说是“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有人说作者是诗人吴梅村,更有人说《红楼梦》作者是词人纳兰性德……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1904年,王国维先生作《红楼梦评论》,曾呼吁将《红楼梦》的有关史实搞清楚。他说:“若夫作者之姓名与作书之年月,其为读此书者所当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为尤要。顾无一人为之考证者,此则大不可解也。”  相似文献   

14.
1951年邓拓同志提出,《红楼梦》是“代表18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未成熟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市民文学作品”,曹雪芹“基本上是站在新兴的市民立场上来反封建的”。这就是所谓“市民说”的起源。30多年以来,上述基本论点流传甚广,并得到了许多同志的补充和发展。其实,如果把“市民说”称作“资本主义萌芽说”,也许更恰当。因为邓拓等同志所用的“市民”一词,专指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兴”市民,而不是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的“厌男爱女”情结是《红楼梦》的一大关目,是贾宝玉人生观的综合体现。本文认为:贾宝玉“厌男爱女”的实质,在于逃避社会和家族的责任,只追求个人享乐;他厌男是假,爱女是真,厌男是有条件的,爱女却是本性;贾宝玉与甄宝玉对“厌男爱女”之症的态度,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因在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成功饰演贾宝玉这一重要角色,欧阳奋强红透大江南北,他塑造的宝玉被人们奉为不可超越的永恒的经典。然而,就在《红楼梦》引起全国轰动之时,在一片盛赞中,年仅24岁的欧阳奋强却没有顺势成为大红大紫的天王巨星,而是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般看尽繁华,毅然选择了淡出荧屏,飘然远去……  相似文献   

17.
〔红豆曲〕概括说明:贾宝玉、林黛玉“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们在忧愁中恋爱。,他们见到自然景物发愁,晚间发愁,用饭用酒时也发愁,梳洗打扮时还发愁,夜里更发愁.《红楼梦》对贾宝玉、林黛玉的全部描写则详尽说明:他们无缘无故、无止无休地发愁,他们生于忧愁,死于忧愁,两者的说法完全吻合.因此说〔红豆曲〕是《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的纲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视《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的说法,是牵强的。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全书的内容实际,也违背了曹雪芹的艺术匠心。是的,《红楼梦》反映出极为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也表达出曹雪芹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感受,有揭露、批判,也有赞颂和追求。但所有这些,都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轴心,历史地反映社会真实而得以体现的。在《红楼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比较研究”的风气很盛,有的把《红搂梦》跟其他作品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作者跟其他作品作者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书中人物跟其他书中人物比较,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涉及古今中外的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发。本人也想暂时加入一下这个比较研究的队伍,试把《红楼梦》书中头号人物贾宝玉和清代乾隆年间诗文三大家之一的袁枚(1716—1797)作一番比较。引起我比较的动机,是在阅读袁枚的诗文、《随园诗话》和了解他的立身行事时,直觉地感到他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定评为地主阶级的叛逆已30多年了。我认为这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本意,也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关于阶级分析贾宝玉是地主阶级的叛逆这个结论是阶级分析的结果。那么他属于哪个阶级呢?曹雪芹生活在18世纪。那时世界上先进国家已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中国还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