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公民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形成侵权赔偿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土地使用权被侵害且造成了经济损失。侵害公民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有来自于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中的侵权行为,也有来自于不正当的行政干预行为,尤其是对“四荒”拍卖过程中的侵害土地使用权行为,必须依法认定侵害土地使用权的侵权责任构成,甄别侵权责任人或单位。构成侵害公民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赔偿,同时还应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确认公民房屋所有权遭侵害的前提条件 ,是公民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存在。法律保护公民房屋所有权不受侵犯。任何侵害公民房屋所有权的行为 ,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公民可以依法索赔。对于采取非诉讼方式解决房产权纠纷 ,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特殊房产权问题的处理和赔偿 ,必须依保护公民合法房产权的精神及有关具体政策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兴起,网上的侵权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人身权一项重要内容的姓名权在网上也遇到了新的侵害形式。本文先分析了姓名权的网上侵害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构成要件,再论述行为人对姓名权的网上侵害行为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最后结合网络的特殊性,讨论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4.
公民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极为重要的一种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自由权和精神自由权。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错案侵害人身自由权是我国最典型、最常见的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对于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应按照有关法律条规进行侵害赔偿,触犯刑法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益诉讼是许多国家遏制损害环境公益行为的有效机制。针对侵害环境公益的行为,除直接受害人外,其他公民或者依法登记的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应当有权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侵害环境公益的行为人停止侵害行为,排除危害;或者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环保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特殊情形下,检察院也可以提起公益性质的环境民事或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现象日益猖獗,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台后,该行为被确定为违法.为了使公安机关在办案中能够严格适用法律,必须认真分析拉客招嫖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与相关行为的区别,并严格依法收集认定该行为的证据,确保认定该行为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侵害公民权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是受害人在非财产价值上所遭受的损失,其基本内容是造成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正因如此,我国民法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的规定。”本文仅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依据、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清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这一民事立法,确立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其作用和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幅度,是随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在民法上的适用而同时产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是当前法学界与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 精神损害赔偿幅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侵害公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案件而适用赔偿责任这一形式时,依照法律规定,责任主体给受害主体支付金钱数额的幅度。其含义是: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在我国担任公务员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所以公务员首先必须具有中国公民资格。基于这种法律规定国家公务员既具有公民身份,又具有公务员身份,因而使得其具有双重身份。对该双重身份必须严格区分,才能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此公务员本人必须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严格把握自身身份具体情形下的性质,既不可以公民身份对待公务行为,也不可以公务身份对待个人行为,否则都会导致相应的错误后果。同时,公民对公务员的不同法律身份也应严格区分,以正确的法律态度对待公务员的不同具体身份。这样对于公务员依法履行公务,公民依法进行监督,国家对公务员进行管理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公民诉讼相关制度的缺失,大量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被侵害的现象不断出现,却没有合法的、有效的救济手段。因此,公民诉讼制度的构建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宁国税 《金陵瞭望》2006,(15):31-33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和南京市国家税务局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江办百姓纳税意识有奖调查”,以了解公民依法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依法纳税环境。 南京市百姓纳税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南京人依法纳税的公民意识成为主流,但也有五成多市民不会举报偷漏税行为,这表明南京的纳税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强制医疗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针对实施严重社会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依法适用的特殊刑事实体措施。强制医疗程序是强制医疗措施正确适用的保障。强制医疗的性质及特点决定其在提起的条件、主体、时期、方式等方面不完全等同于通常我们所使用的普通诉讼程序。依法规范强制医疗程序,从机制上保证依法正确适用强制医疗措施,是有效制止和预防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正在建立健全,伴随着中国基本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行政法制建设在促进人权、保障人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实施。“无救济则无权利”,行政法首先通过规制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容易侵害公民人权的行为,严格依法限制行政权滥用,为公民人权提供事前、事中保障。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又为权利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有力的权利救济途径。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入,行政法对人权的保护功能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公民行政公益诉讼中泵告资格的确立与规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行政行为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为此必须解决原告资格问题。我国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有法理基础、又有现实依据,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公民可以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以保护公益、防止滥诉、有利监督为基本原则,在立法、律师援助、鼓励措施、滥诉制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依法维护公民的名誉权 ,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对于侵犯公民名誉权和其它人身权的行为应依法制裁。文章强调 ,在充分保障公民言论权时 ,要尽量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人身自由权具有自由权的一般本质特征 ,应属民事权利中的具体人格权。它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人身权利 ,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享受其他合法权益的基础。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当属侵权行为 ,加害人应承担相应的侵权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判断一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具备理论与实务双重意义。从行为犯与结果犯之区别的通说中,可以提炼出一个重大启示:行为犯的行为本身必将侵害法益或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无需通过结果来体现,但结果犯的行为本身无法体现侵害法益或有侵害法益的危险,必须通过结果或具体危险来体现。由此可创设法益判断法,以三个步骤来判断一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19.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 ,更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如果未触犯刑法 ,当属民事侵权行为 ,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明确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是使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得到民事救济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纳入法制轨道后,它要求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企业,必须依法设立、依法经营、依法变更与终止。企业终止,必须依法进行清算。企业清算,是指因破产、解散、撤销与其它原因停止正常经营,清算管理人依照法定程序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