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的缘起     
数字,本来是事物的数目符号,即数量、重量、时日、年龄等等的计量单位。但人们心灵中的数字却由于民族的差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以及时代的不同,显示出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在各民族的传统宗教祭祀中,数也被赋予虔敬化、“宇宙化”的意义,因而被用于各种宗教仪典中,于是数成为世界的意象。然而,意象性的数和数的观念是怎样缘起的?数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什么意义?凡此种种,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数字的起源与原始记事的关系数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不需要计数。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2.
现实世界遇到的数,绝大多数都是近似数,即使象2~(1/2)、π、e 等无理数参与运算时,一般也取具有一定精确度的近似数;而且近似数的代数运算法则与准确数的代数运算法则不同,尽管目前计算日趋普及,也无法代替近似数计算.十年制通用初中第一册课本有“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内容,六年制重点中学初三课本增加“近似数计算法则”作为过渡,1985年前放在高一《代数》,编了附录Ⅰ.至今,有关中学近似数计算的教学参考资料极少,它又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表面相似性与标签效应对3~6岁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影响,采取等量匹配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考察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情况,并通过给数取物,给物取数和等量匹配与数量比较任务的关系考察儿童使用数字标签的能力对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5岁儿童基本可以完成等量匹配和数量比较任务;表面相似性效应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没有显著的相关;数字标签能够促进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了"数×数×"型成语的特点.指出了"数×数×"型成语中数字词义普适由确指趋向泛指,这种虚化具有不整齐性.  相似文献   

5.
和成连续数     
将0-9十个数字,填入圆周上的十个点子处。要做到:任相邻两数之和等于其对应两数之和  相似文献   

6.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7,27(6):52-55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年级数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编制一套适合于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感评定量表,为数学教育者提供数感测评工具。研究结果如下:(1)所编制数感测评量表共包括五个维度:了解数字的意义和关系,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字与比较大小,以多重方式表征数字,发展运算策略,判断数量合理性;(2)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价我国小学儿童的数感状况。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学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运用数态度与意识,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据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并非是讲《九宫数图》的数字规律“纵横交错,都是十五”,它是对《周易》筮法的核心内容“三变成爻”的具体操作形式的概括性描述。  相似文献   

10.
河图洛书是两张具有阴阳五行结构及变化的、时空象数图,以奇妙的数字排列著称,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演绎自然界万物运动规律的工具。《黄帝内经》作者大量运用河洛理数:来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九宫八风、五脏象数;脏腑阴阳、左肝右肺、心肾关系。脾主中央等理论;河洛理数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数为纪"是用数字分别语句,然后再用数字将分别的语句概括起来。邓小平经常运用"以数为纪"的思维方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其典型代表。"以数为纪"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邓小平"以数为纪"的思维方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数与宋明医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时期的医学由于受到理学的影响,极为重视《周易》关于数的论述,使古代医易学得以进一步体系化。这一时期医易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运气学说的“五”“六”两个数字而展开理论探讨,其中由于义理派和象数派各持不同的观点,因此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一些学者关于《庄子》一书的篇章结构、《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和其它意象与“道数”7、36之关系,进一步明确揭示《庄子》的“道数”与《周易》象数的关系。认为《庄子》的“道数”源于《周易》的象数模式,并由此推断庄子的道论和哲学体系是在《周易》象数模式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六花找数     
许志龄 《山西老年》2014,(5):43-43,66
在这六束花中,除了一个问号各有一个数字。找一找,这些数字有什么变化规律,问号处应是什么数字?  相似文献   

15.
偶数阶黑洞数的逆共轭特征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1]利用“共轭特征数”构造了Nn在重排求差变换Tn下的简化有向图(N_n~T,T_n)的同构图(Г_m~ ,T_n~*),本大对偶数阶变换T_(2m)~*引入“逆共轭特征数”,并将(Г_m~ ,T_(2m)~*)中相互逆共轭的特征数也合并成一组,从而使有向图的组数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诗歌中的析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里设有"析字"一格,在诗歌里有一种与之相似的数字运用现象,本文姑且称之为"析数".枯燥的数字与诗人之情相碰撞,诗美学的瑶圃里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年忌是中国广泛存在的民间习俗,主要包括本命年、明九、暗九以及七十三和八十四两个年龄数字。它们是数字崇拜的产物,经历了由"数感"到"数崇拜"再到"模式数"进而形成年忌这一发展过程。对年忌习俗的文化阐释,应该从模式数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民俗求吉心理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给出了顾普塔数与王志雄数的概念,探讨了王志雄数的性质。利用Foxpro编程找出了新的顾普塔数与王志雄数。  相似文献   

19.
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高能PP(P)碰撞非单衍过程多重数各阶矩,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20.
把图G的每一个团看作一个点,两点之间有边相连当且仅当它们对应的团有非空交(即有公共点).这样得到的图称为图G的团图,记为K(G).文章证明了如果一个图对应的团图为二部图,则该图的团横贯数等于团独立数,即τc(G)=ac(G),另外给出了判断一个图的团图是否为二部图的一个计算时间为o(n^4)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