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Reijnders和de Vries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本框架下同时考虑行业和技能异质性,并利用WIOD数据库以及相配套的劳动力就业数据库,多维度考察中国就业变动的整体、行业和技能特点。按照各因素的相对贡献,本文利用链式结构分解方法,深入探究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劳动投入系数效应、中间投入外包效应、最终需求外包效应、最终需求规模效应和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就业变动的影响,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下:中国整体及细分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增就业规模庞大,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相较于制造业实现了更快增长。此外,各类技能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明显增加,并以低技能劳动者的工时延长最大。结构分解结果表明,最终需求规模增加对中国就业增长的贡献相对最大,技术进步显著抑制就业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相比,劳动投入系数下降是抑制中国就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因生产工序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但最终需求外包增加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更大。当纳入细分行业和技能就业的考虑,这些驱动因素的影响同样具备差异性。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期有学者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以往高速追赶过程中贡献很小,且低于相似阶段的东亚经济体的水平。本报告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对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贡献和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对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进口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将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呈现放缓趋势,这与成功追赶的经济体类似阶段的经验规律是相吻合的,但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情形有着根本区别;今后中国生产率的提升,应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追赶和要素跨部门流动,向更加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部门内部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5.
要素配置体制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然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要素配置优化的着力点在哪?通过引入中间投入要素,并放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本文对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展开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在结构性改革政策下,2015年开始我国各类部门间错配有所缓解,但是部门内企业间错配在2008年后呈现加重趋势,使得2008年后我国整体资源错配问题逐年加重,尤其是中间投入错配。截至2018年资源错配导致我国TFP损失了10.23%,其中资本错配最为严重,中间投入错配其次,劳动错配最轻。(2)纵向比较而言,部门内企业间错配比部门间错配更为严重。而就部门间错配而言,行业间错配最为严重,地区间其次,所有制间最轻,分生产要素后也是如此。(3)分部门内部而言,纺织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电子业,东南与西部地区,以及地方国有部门内部的错配问题相对严重或逐年快速加重,亟需解决。(4)就结构性改革方向,机械电子业的资本投入、冶金业的劳动投入,东南地区的各类要素投入,以及非国有企业的中间投入都严重不足,亟待弥补。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生产率优势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市空间作为企业生产率分析边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生产率分解方法对中国大城市企业生产率优势进行分析,间接测度出大城市具有较高和改进较快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为大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并指出之前对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等的估计可能有偏。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兼具企业生产率的静态和动态优势,即不但生产率水平高,而且提升快,这可以构成大城市吸引和汇聚企业的主要经济原因。虽然城市加总企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效应,但不同规模城市间生产率提升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够解释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提升的39.50%,而中小城市仅能解释22.95%,大城市因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贡献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率的较快提升。研究还发现,大城市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放大,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24.98%,而小城市却下降了25.56%,同时城市内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可以预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系列发现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论文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及生产率变动作了细致的估计。数据估计工作包括,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作了修正,对各地区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份额作了测算以及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变动进行了估计。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尹恒  李世刚 《管理世界》2019,35(12):28-44
本文提出一个同时估计替代弹性(溢价)、要素产出弹性、企业异质性(包括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构估计框架,尝试把资源配置文献朝"微观化"发展方向推进。运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空间平均达到160%。结构估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反事实分析,它显示未来10年里即使只释放出配置效率改善空间的一半也能保证每年3.85%的经济增长率,改革"红利"仍然十分丰厚。反事实分析还表明,与地区(省)内扭曲相关的资源误置约占60%,地区(省)际约占40%;消除省际扭曲、实现全国统一有效的大市场,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增加约70%的总产出。因此,应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缓解和消除行业内、地区间的各种扭曲,实现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将从资源获取和信号传递的角度来剖析不同所有制企业如何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对政府补贴有效性的调节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与所有制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低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所有制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还依赖于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充分利用有用的评价信息,提出了一种主客观混合权重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对我国现有的五家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结论符合社会经济实际.  相似文献   

12.
PSO-SVM在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市政府回购、租赁高速公路的背景下,研究了如何合理、准确地预测高速公路交通量,从而为政府部门及高速公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高速公路年交通量样本小、预测期长、受经济因素影响等特点,选用了支持向量机回归来进行多因素单目标的预测。在预测过程中,为了提高精度,首先将所搜集的经济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了约减;然后用PSO方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14.
调节基金是保证BOT项目稳定运营的有效手段,该基金上下限的设置关系到项目公司与政府的核心利益。在BOT项目合同谈判中,按照合理的规则制定出调节基金的上下限十分重要。本文将从高速公路BOT项目社会效益及项目投资回报等角度出发,建立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提出公路BOT项目中调节基金上下限设置的决策机制,以期为政府在相关BOT项目合同谈判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公路路政管理水平和成效进行有效评价,根据国家关于公路路政管理项目的基本规范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基于路政管理机构的实际需求,研究设计了路政管理综合评价的二维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路政管理进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能在较大程度上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臆断,获得较为公正、合理的结果,使路政管理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公路建设项目的模糊排序和投资决策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公路建设项目排序的评判指标,在运用模糊贴近度原理,分析确定各待建项目建设迫切性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投资决策优化模型,对公路网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序列安排问题进行了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合赋权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动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高速公路行业的特点,建立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的方法赋予动态指标权重,并结合理想解法,运用动态综合评价原理对10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05-2007这一时段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动态评价模型中,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和熵值法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兼顾了主客观赋权的优点,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Coastal areas typically have hig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re likely to suffer huge losses due to tropical cyclones. These cyclon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but there have been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about tropical‐cyclone‐induc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functional damages, especially in Asia. This study develops an innovative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tool for highway network functional damage and risk in the context of a tropical cyclone, with which we explored the critic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with regard to functional damage to a highway network by develop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o quantify their relationship. Furthermore, we assessed the network's functional risk and calculated the return periods under different damage levels. In our analyses, we consider the real‐world highway network of Hainan province, China. Our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were lo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midlands), travel distance, landfalling status, and origin coordinates. However, the trajectory direction did not obv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u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highway network of Hainan province may suffer from a 90% functional damage scenario every 4.28 years. These results have critical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transport sector in reference to emergency planning and disaster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海量的联网收费记录汇聚了很多极具价值的交通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实现收费数据的增值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交通流量是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数据,以往交通流量的预测方法依赖于交通调查与检测数据,数据采集成本很高.本文以回归树理论建立起利用联网收费数据预测交通流量的思路,并借助SQL2005提供的数据挖掘功能,建立起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利用联网收费数据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林勋亮 《管理评论》2012,(8):135-144
本文以服务管理理论为理论背景,从顾客导向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高速公路服务的属性和特点,从高速公路关键服务接触与服务内容入手,深入分析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属性和构成要素,开发顾客导向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测量指标,构建高速公路顾客导向服务质量测量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研究成果拓展和丰富了服务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对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测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管理研究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