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奇逢知行统一的主张贯穿其治学经世的整个过程,并逐渐形成了知行统一的处世风格,其核心是知行统一观。这一价值取向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立身方面,尊儒崇礼,内孝外忠,不但对儒学有着精到的研究,而且切身践行儒家道德规范,在行孝义方面树立了规范;在性格气质方面,正直坦荡,不慕权责,既敢同阉党的邪恶势力抗争,又淡薄名利,行事端正,不依附权贵;在学术追求上调和朱陆,兼采理学和心学精华,并将学问和经世恰当地结合起来。孙奇逢治学和经世的态度是统一的,这种黜虚崇实的作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受后世赞誉。  相似文献   

2.
孙奇逢知行统一的主张贯穿其治学经世的整个过程,并逐渐形成了知行统一的处世风格,其核心是知行统一观。这一价值取向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立身方面,尊儒崇礼,内孝外忠,不但对儒学有着精到的研究,而且切身践行儒家道德规范,在行孝义方面树立了规范;在性格气质方面,正直坦荡,不慕权贵,既敢同阉党的邪恶势力抗争,又淡薄名利,行事端正,不依附权贵;在学术追求上调和朱陆,兼采理学和心学精华,并将学问和经世恰当地结合起来。孙奇逢治学和经世的态度是统一的,这种黜虚崇实的作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受后世赞誉。  相似文献   

3.
北宋学者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重新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儒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对经、道关系提出了新的理解。他们的反思建立在"尊儒、宗经、崇道"的基础上,对汉代学者的儒学观提出批评。他们认为,经典之中蕴藏了"圣人之道",要把握圣道,自然离不开经典,但仅仅通经,是难以真正理解圣人之道的真谛的。因此,必须超越汉儒的方法,善知经者不求之于意言之间,而应求之于意言之外。这就决定了宋代经学的义理取向。  相似文献   

4.
《商君书》与汉代尊儒——兼论商鞅及其学派与儒学的冲突李存山作者不囿陈说,运用多种史料进行较详实论证,认为汉代统治者尊儒的思想源于法家经典——《商君书》。该书《开塞》篇所云“取之以力,持之以义”,表达了“文武并用”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陆贾、贾谊等人...  相似文献   

5.
从《汉书·艺文志》序言看汉代“多元一体”的学术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莉 《南都学坛》2009,29(2):12-15
《汉书·艺文志》序言一直被认为具有"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文献价值,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汉书·艺文志》序言表现出汉代学术的"多元一体"图景,即汉代学术实际上并未真正"罢黜百家",而是在以儒学为基本价值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诸子之学进行扬弃、整合和融通,最终形成了汉代的学术大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察汉代儒学的历史发展和原始神巫文化的作用,结合武帝信神求仙的心理愿望,探讨了谶纬之学对《郊祀歌》的影响。作者认为,汉中叶的主流学术在从黄老过渡到儒家的过程中,一些被抑黜到民间的诸子理论和巫术神怪文化就附会进主流文化,再加上儒学的经化本身就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这就造成了谶纬化儒学。武帝从生命的觉醒退回到神学的蒙昧,从追求人生的永恒到求仙的疯狂,存在着复杂的文化因素。这些都综合性地影响到受武帝御命而制的《郊祀歌》十九章之中,从而在较为典型的祀神歌和歌记天命祥瑞的咏物诗中,以人生情绪冲淡了宗教情绪,以自祀自娱替代了祀神娱神。  相似文献   

7.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立统一精神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批评标准。班固以"易道"的中庸世界观,追溯先秦原儒的"致学"精神,对汉代儒学向政治意识形态的片面转向给以批评。班固既追求儒学学术的"真",又关注它对历史现实之"善"的作用发挥。他在"乾坤合德"的世界观与历史观的原则下,以真与善、学术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作为儒学乃至文化创造的最高理想。班固从易学精神出发的儒学史观念表现了他全面、开放、独立的文化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8.
儒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黜,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考察先秦儒道关系时,司马迁的一段话,成为人们形成"成见"的一个重要依据:"世之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黜老子。道不同不相为...  相似文献   

9.
在西汉前期的学术领域,激荡着一股“汉家法周”、复兴儒学的思潮,我们名之曰“经学思潮”。它在西汉初年主要表现为“过秦”,即对秦王朝的苛暴政治及其指导思想法家学说进行严厉的批判;在景、武时期则表现为儒道之间的互抑互黜,双方由学术之争逐渐演变为对政权的争夺。在这一过程中,孔子及其所整理的文化典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尊孔、尊经、读经、造经、解经,构成了这一时期学术领域色彩斑斓的景观。儒学终于变成了经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宗学术,登上了意识形态的宝座。  相似文献   

10.
论扬雄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在汉代无人可比 ,但学界对此一直缺少足够的认识。面对西汉末年的神学经学的危机 ,扬雄自比于以“正人心 ,息邪说”为使命的孟子 ,从学理上树立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为学术正宗的观念 ,张扬人本主义理念 ,目的在于扫除董仲舒以来的神学泛滥及道、法等学派思想的抬头 ;扬雄借鉴道、墨等诸子的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先秦儒学的内涵 ;他在儒学指向上突出“内圣” ,拓展了孔、孟重视个体人格的道德自律及自我完善的一面 ,有利于矫正汉代神学经学在促使士人人格自觉上的苍白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