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85周年。南社是由同盟会的著名会员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发起,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诞生。南社的成员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绝大多数是支持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社员遍及全国。它的宗旨是反清革命,社员最多时达到1200多人。南社社员藉诗文鼓吹革命“诗坛请自今日始,大树革命之旗。”(宁调无文)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和近代文学史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社在历史上曾获同盟会宣传部的盛誉和“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美称。“它的光荣不仅辉煌于中国的文坛,而且也远照着世界文坛”(柳无忌语)。  相似文献   

2.
南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团体。民族主义大旗下掩盖了许多矛盾、对立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但南社仍有一个主导的文学观,这就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反映了南社作为进步团体的特征的“宗唐文学观”。柳亚子等人提倡唐音,正在于其时代精神相契合,而契合点即是南社精神与唐音传统中共有的反抗、进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南社在注重发挥诗歌社会功用的文学观念上与“诗界革命”取得了共识,但二者对诗学传统与诗歌的具体功能的体认上却有很深的差异,无论是对诗歌功能的体认还是对诗歌形式的变革,南社诗人与“诗界革命”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南社诗歌是“诗界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处于近代终端的“南社”和处于现代开端的“五四”运动这两个“端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阐述了南社人在酝酿成立南社的初期即表现出两方面的觉醒 :一是民族爱国意识的觉醒 ,一是民主反封建意识的觉醒。“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在现代的继续和深化。它既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又是对辛亥革命前学生运动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   

5.
南社与“诗界革命派”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社在注重发挥诗歌社会功用的文学观念上与“诗界革命派”取得了共识 ;创作上 ,南社依然保留着“扯新名词以自表异”的痕迹。但二者对诗学传统与诗歌的具体功能的体认上却有很深的差异。“诗界革命派”否定固有的诗歌传统和文化学术传统 ,企图通过建立新的学术根基 ,创作出输入西学的新诗。南社则选择了复社几社复兴古学的文化精神 ,诗宗唐音、词尚五代的审美趣味 ,以及用诗歌反清排满的社会功能 ,它们互为表里 ,显示出南社与“诗界革命派”的同中之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南社     
南社是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它的活动从辛亥革命前夕到抗日战争爆发,一直延续了三十年左右.其成员共达一千多人,遍布全国各地,在当时的文化界、政治界都有广泛的影响.鲁迅先生和南社成员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不仅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过南社的支社——越社,而且同这个组织的许多成员都有过交往.仅在《鲁迅日记》中,关于南社成员的记载就有七百多次;在鲁迅的杂文中,直接提到南社的也有三处.(仅仅涉及南社和提到南社成员的没有计算在内.)因此,研究鲁迅和南社的关系,对于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学习鲁迅的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研究南社也是不无裨益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对“南社”的研究归诸近代文学,而把对鲁迅的研究归诸现代文学,忽视它们事实上是属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忽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致使一些史料湮没.就连新版《鲁迅全集》中的个别注释,也因编者未将视野触及到“南社”研究研究方面,而出现了误注的情况.在本文中,笔者仅根据见闻所及,提供一些零散的史料,以供读者参考、错误和不足之处.尚望博识者补充指正.  相似文献   

7.
文学政治化的悲剧——以南社为例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社是一个有浓厚政治气息的文学社团,借助于革命党在政治上的成功,南社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同时南社文学对政治的依附性也越来越明显,“革命”成了南社文学的标签,其实就旧文学而言,南社的创作自有其多种面貌,“革命”并非南社文学的全部;就新文学而言,南社既有与之论争的反面刺激,也有创作和理论上的正面推动。但是随着它在政治上的失败,这一切都被淡忘,南社的悲剧,就是文学依附政治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从“南社”到“新南社”,充分体现了柳亚子思想的进步性与革新性。南社分化的原因一是内部唐宋诗之争,二是外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南社分化的实质是南社成员内部新旧思想、进步与保守势力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南社吟坛点将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社吟坛点将录钱仲联1934年3月4日,柳亚子在上海开陈去病追悼会,晚间举行南社临时雅集,参加者有社员,亦有闻风而来之非社员,共计一百有余人。亚子与胡怀探撰“点将录”,开列一名单,在报刊宣布,但附有说明:“地煞七十二人,亦有数位南社社友,但大多数非社...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主义旗帜下聚集到一起的南社 ,开创了一种民族民主革命的文学 ,它从国粹派“复兴古学”的理论获得学术支援 ,并把这一理论落实到发抉复社几社的文化精神、诗学传统和抗清的志节上。“几复风流”适应了排满革命的需要 ,也是区域性文化资源在近代的又一次激活。南社历时十数年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南社的研究现状需在研究队伍和研究观念上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11.
笔者新近发现的南社社员张素的两篇佚文不仅为研究金庸的家世乃至其武侠小说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信而有徵”的资料,而且也有助于对“南社”研究的深入和对张素这位“南社中典型的布衣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百年南社与南社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要开掘南社的整体价值,并对南社研究的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南社的属性,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着眼,主要分析了南社四个方面的属性,并试图对南社作出定义式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成立的一个著名文学团体,其存世至今的各种出版资料已经很难寻觅。本文试图通过对五种南社出版物的收藏来历、装帧形式、大致内容、标注题识等多方面的介绍,推动学术界对南社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台湾作为寄托幽深、发抒忧时爱国怀抱的对象或媒介的南社诗人数量颇丰。南社的台湾交游,说明台湾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辨别忠奸善恶的情感载体,也说明了南社作为海峡两岸交流桥梁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关怀传统。  相似文献   

16.
南社是我国近现代一个特殊的社团,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南社社员创作了为数可观的小说作品,为我国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简论中国赋体文学的发展史角度,论述南社文人所撰写的骈文辞赋,对于中国骈文辞赋的历史传承作用,以及南社文人注重文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社诸子游侠诗的写作与唐代的游侠诗相互辉映 ,对照之下 ,笔者发现二者颇多相似之处 ,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相异的游侠诗风貌 ,站在唐代游侠诗的研究基础及目前研究旨趣的南社之间 ,本文试图找出二者相载相承及其各自发挥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是南社词人群体中的楚翘。他的治学品格的形成,与其深厚独特的家学有着渊源,他的才学亦为南社增色良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社与同盟会是发动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创造了知识分子参与人民武装革命的典范,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舆论能推翻一个政权的典型实验。南社这些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其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