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钺,晚清著名的书画家,工诗文,曾在嘉庆年间两度充任山东乡试考官,后又担任学政。他的《壹斋集》中保留下部分描写山东学署、行馆和济南其他名胜的诗文。这些诗文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佳作,也是弥补、丰富济南记忆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郑珍对程恩泽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珍在治学方面继承了程恩泽重训诂、重"礼"、重史地之学的倾向,并在程恩泽汉宋兼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融合汉宋的治学方法。在诗学主张方面,郑珍不仅继承了程恩泽重学问以及推尊韩愈、黄庭坚的倾向,而且强调养气、化古,强调诗品与人品合一,深化了程恩泽的宋诗学主张。程恩泽的诗学主张影响虽深远,但自身创作成就不高,而郑珍的诗作以"真性情"为本,融多家之长,终成一家面目,是对程恩泽的极大超越。  相似文献   
3.
《桃花扇》作为历史剧,作者以静穆超脱的胸襟汇入易代之后人们普遍的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时代潮中,与晚明史籍、清初敷陈万历、天启、祟祯三朝史实的戏剧不同之处是作者思考了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系。离合之情是读剧的中心情节,孔尚任强调了儿女之情与国家存亡的关系犹如皮和毛的关系,同时塑造了侯李这两个颇富文化信息的人物,形象地再现了南明金陵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特征。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清初思想界反思的内容主要是程朱理学和王、李之学。《桃花扇》对王、李之学的情欲观,程朱理学中的五伦之首忠君观都通过历史的进程进行了反思批判,批判的武器也是国家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通过清流名士、秦淮名妓、清客艺人三种文化意象,来咀嚼旧国昔年的文化诗意.作为清流名士,侯方域风流放纵,且具备出众的文采和经世才略.作者并无针砭侯方域之意,对他给予充分的肯定.李香君代表了秦准名妓既有文士风又有侠者慨的文采、见识、胆略,以及她们的择夫标准和相夫原则.从柳敬亭们的身上,反映了晚明民间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交融,使二者相得益彰;也反映了明清之际士大夫阶层对下层人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南社是一个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文学社团,其社员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广东、湖南四省。湘籍作家在人数上虽不占绝对优势,但在南社的成立、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南社内部发生派系争端时,湘籍作家顾全大局,坚决支持南社主任柳亚子,维护了南社的统一。湘籍作家和吴籍作家分别选择了“言志”和“缘情”的诗学思想,并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揭橥了南社的诗歌宗旨。在文化思想上,湘籍作家率先拉开了批孔的帷幕,从文化层面上追索国贫民弱的根源。湘籍作家的创作实绩在南社中也占有很重的份全,这从集中表现南社文学成就的二十二集《南社丛刻》中便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灵心、世运、学问──钱谦益的诗学纲领孙之梅在明清之际的学风转变中,文学的转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转变决非改换,它是在对以前文学的批判、总结、扬弃、继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进行的变革。明末清初,诗坛上复古派与反复古派各执一端,论争达百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列朝诗集》述要王琳,孙之梅钱谦益的《列朝诗集》选录了有明一代三百年间近两千个诗人的作品,并为他们作了简明扼要的小传,完整地反映了明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和各、时期、各个流派以及每个作家的创作风貌,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明代诗歌和历史文化演变的最为珍贵的资料。本...  相似文献   
8.
民国建立以前,出于反清排满的政治目的,南社瞩目于遗民文化。为了遗民话语的营建,南社自发或有组织地凭吊纪念宋明末代帝君陵墓、忌辰。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称宋明末代君主为"先皇",在心理和情感上认同遗民;还通过表彰缅怀以往遗民烈士,激发勇武阳刚之气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表现反清排满的思想;对明遗烈志士诗文遗集的搜集、整理、刊行是南社追步遗民文化的重要贡献。由于对遗民文化的过分偏爱,南社表现出浓重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9.
10.
王琳  孙之梅 《齐鲁学刊》2004,(2):118-121
明清文学的复古派发轫于南宋的严羽,在明代得到了全面的展开,清中期的沈德潜在继承复古派理论的同时,吸收了该派在创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反对者的批评,对复古派的理论进行了修正:针对明代复古派对个人性情的偏倾和清初神韵派大行诗坛的诗歌背景,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针对复古派限隔时代、截断源流的文学史观,提出沿流讨源的主张;修正严羽的“别材”“别趣”说,给诗歌创作中学养、见识以充分的重视,提出“以虚运实”,“议论须带情韵以行”的观点;拨正明代复古派对杜甫的七言歌行、七言律诗的只及一点不及全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