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男尊女卑的鲜明特征.但同时,中国传统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利益,因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表现出了某种民主性.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女性由于种种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汉代女性犯罪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南都学坛》2008,28(1):20-23
在汉代,由于礼教的束缚,女性的活动空间大大不同于男性,主要局限于婚姻家庭之内,所以,女性犯罪空间相比男性大为窄小,其犯罪也带有明显的家庭性和从属性的特点。汉代刑罚的性别特征开始明显,女性在施刑上得到一些宽待,但是我们从汉代的犯罪、刑罚等制度上看到的依然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汉代法律的性别观念和汉代女性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吕芳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撰文认为,法律本身并没有性别,有性别的是适用法律的人。即使是女性法官,对法律的适用往往依旧使用男性视角。为什么法律是没有性别的?首先因为作为追求公正的法律,它也属于科学的一种。科学并不被假定为以任何特定个人的声音说话。其次,公正也是一种抽象思维所追求的理想,否认这一点,就无从谈起有男女共同构成的人类的理性。而理性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品,所以法律也不是为了维护男性而生存的。关键是适用法律的人,他们(或者她们)有可能在用男性的思维决定着自己在裁判过程中追求的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念。运用社会性别分析,就会使人注意到公共政策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包括认识到一些妇女可能因为种族、肤色、性取向等因素受到歧视。与此相对是社会性别盲视,即不承认社会造成两性之间的差别,进而在政策制定后导致对现存社会性别关系有利的偏见。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女性老年残疾人不仅是具有年龄与残疾两个弱势属性的双重弱势群体,而且较男性群体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通过分析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老年残疾人口在主要社会保障需求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残疾人口的需求满足状况不如男性。因此,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应是一个"主流化"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冲突话语语料,对男女两性使用语用缓和语以及指示性话语进行比较,以语用缓和语为例来检验社会语言研究中的“女性话语假说”,具有时效性和科学性.性别话语假说的效度判断并非简单的二元切分,这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女性比男性运用的语用缓和语更多,同时女性对于语言的敏感性要强于男性,其对于语言的控制力优于男性;第二,女性会根据语境选择相应的指示性词语,并表现出离散性与灵活性特征.从上述意义上讲,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影响的性别话语研究更有可能得到客观可信的研究结论,并且将性别话语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话语不仅是指所表达的词语和概念,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别歧视话语作为偏离客观事实的观念和态度,是性别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压迫,它以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结构为标志,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男性拥有话语权。性别歧视话语是在男权制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男性这一统治性群体规定着话语,创造着符号,包括女性的符号。所以,在这种语境和话语中的女性处于不利地位,被男性定义、规定和贬斥,成为男性的附庸。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中,其实也都隐含着性别观念的不同意识,我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下,结合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话语呈现。只有对传统性别话语进行清理,才能重新建构基于两性平等基础之上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7.
《九尾龟》与《九尾狐》是描写晚清上海青楼的两部狭邪小说,其在创作渊源、宗旨寄托、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两书描写妓女与嫖客间之情义纠葛与利益纷争,以揭示烟花形迹、警醒世人为旨归,展示了一幅晚清洋场青楼生活的画卷。其对晚清上海青楼的书写透射出文人对上海妓女的识见及其对自身社会性别身份的焦虑:男性在青楼的失势不仅表现为钱财损失,亦表现为性事的衰败;而妓女不仅扩充自己的欲望对象,不十分热衷于从良,而且还涉足公共空间,体现出末世繁华中的欲望与享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要缩小差别,使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休闲是考查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分析两性群体之间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职业的男性和女性群体分别在休闲时间总量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分析其造成休闲时间总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两性群体之间在休闲时间总量上,两性群体不仅呈现群体之间的性别差异,而且,同一性别群体内又呈现出代际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和职业差异。从男性群体比女性群体拥有较多休闲时间中可看到,女性的解放程度和男性相比还有差距。从性别群体内部的代际特征看,处于30-44岁之间的女性休闲时间最少,这说明还要完善社会服务与保障制度,才能使处于育龄的女性摆脱家庭与事业双重负担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理论视野中单亲母亲的就业困境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母亲作为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就业困境是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受社会性别文化、社会性别利益需求、法律政策的性别盲点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单亲母亲的就业困境集中表现为职业障碍、就业安全感、再就业等方面.给予就业困难的单亲母亲提供必要的社会政策支持和就业援助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实现单亲女性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的平等让女性成全了自己,同时失去了对男性的依赖,承受着更重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她们难以遇到白马王子的浪漫爱情,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常常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新时期的职业女性不仅在法律和经济能力上和男性平等,对爱情的追求也应该建立在独立自强的基础上,对男性情感和精神上的依赖应变成两性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任,也不要忽略身上的女性特质,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找角色平衡.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之际封建国家在乡里基层社会建立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官僚管理网络,如在乡里之中除了乡啬夫、乡佐、里典、里佐之外,还有属于都官系统的乡司空、仓主、田官、田典等;秦汉之际乡里吏员的秩次较以后秩次级别为高,乡啬夫的秩次从百廿石至二百石不等,达到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长吏的最低秩次,乡啬夫恐怕是要经过中央任命的,里一级的领导人,也是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上级任命;秦汉之际吏员的设置反映了秦制对汉初制度的影响,而汉代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又是以汉初制度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宁绍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绍地区位于浙江省浙北平原 ,该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按照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 ,侧重探讨该地区土地开发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认为秦汉之际宁绍地区人口稀少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非常低 ,但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 ,水利设施的兴建 ,人口的增长 ,该地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徐畅 《南都学坛》2009,29(2):1-7
秦汉时代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秩序,对夜间活动实行禁止,但是夜间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依然广泛存在,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秦汉时代的夜间娱乐生活有夜间出游、夜间宴饮、夜间游戏等多种形式。研究这些夜间娱乐活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秦汉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追溯唐宋元明清夜间游乐活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首先体现了世纪之交的特征,回顾与展望成为讨论的热点."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近年来地下文献的不断出土,对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2000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许多突破.除此新动向之外,2000年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在一些基础传统研究专题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上计制度在我国实施很早,秦汉时期已形成较完备的制度.汉代并颁布有专门的法规<上计律>,直到明清期还在实行.关于战国秦汉时期上计制度性质的问题,到目前史学界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问题不少,有人认为上计制度是一种会计制度,有人认为上计制度是一种审计制度,还有财政管理说,等等.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出土资料证明, 上计是述职报告,上计制度是考核制度.上计文书具有注重修饰和内容全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形成于一个较为封闭的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它经历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隋唐至宋元的发展期和明清的强化期三个阶段.中国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它不仅使中国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统一,也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西方列强的入侵动摇了这一制度的合法性基础.经过百年来的改造,中国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吉林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区域,距中原遥远,比较封闭。秦汉直接辖地达到了吉林中部,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或王国,有的直接受到了秦汉文化影响,有的间接受到了秦汉文化的影响,有的还处在落后状态。吉林地区的考古文化也佐证了这些历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行政监督制度,创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建制周密,历史悠久。追溯历史长河,通观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监察监督历史,历代封建君主皆极其重视监察制度的创建和对官员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萧放 《东方论坛》2003,(3):51-58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阶段 ,秦汉确定的帝国思想体系崩解 ,以佛道二教为主的宗教思想在民间社会广为流传 ,区域性地方信仰亦随着地方文化发展而凸现 ,六朝时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复杂的形态。南朝的最后灭亡与其精神涣散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说秦汉“婴儿”称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汉时期文献所见"婴儿"称谓,涵义有所不同。或指"初生"儿,与今义接近。或指幼儿,与"大人"对应,义近今人所谓少年儿童。或说"女曰婴,男曰儿",自有性别区分。当时"婴儿"称谓指代对象的复杂,体现秦汉时期是汉语社会称谓形成和使用逐步确定化的历史阶段。其情形,或亦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有关。而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与社会地位,也可以通过相关现象得以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