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真性是历史的见证,为人们提供了表述信息源的真实性和整体性,是文化体验的基础和推力,也是文化体验热的基本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体验者追求原真性体验,原真性体验经济成为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的动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格局,其建筑群落与民俗生活相互渗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真性的内涵。但原真性强调整体文化因素的完整性与原生性,历史文化街区在原真性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将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价值的提升。因此,需要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避免商业开发的无限度发展对原真性的潜在破坏,以创新的方式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才可赢得商业化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可以综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广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多样,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公务型、商业性、文化型和风光型四种,开发中要避免因利益主体利益不均导致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同感不够、"古街再造"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等突出问题,以体现"文脉"、原真性及体验性为原则,实施景观整治、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商业文化气息、构建解说系统、注重社区居民参与、加强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建立统一管理的长效机制的体验型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绍兴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基于绿色建筑环境概念,构建了关于"AHP模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在符合绿色建筑环境的前提下,要尊重历史建筑与防止环境污染,确保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历史文化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使各管理部门更加明确评价结果和可采用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旅游产品,不仅找到了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的最佳契合点,而且能综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湘潭城正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保存完整,对其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体现“文脉”、原真性及体验性为原则,实施景观整治、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商业文化气息、构建解说系统和社区居民参与的体验型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杭州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泉源.根据对古镇居民进行民居与建筑相关方面调查分析,提出了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思想,应当着力发展古镇旅游休闲和商业金融业,从而使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促进古镇再创活力.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的原则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论述了历史街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与再生的基本原则,即文化认同原则、保用结合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手段,包括对原有建筑物的保护与更新、对原有街区空间肌理的维护与扩展、对原有街区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建筑作为外来建筑与本土建筑结合的产物,构成了计划经济的时代山西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重要特色.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保留与保护这些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山西省太原市矿机宿舍历史街区为个案,掌握历史街区现存有价值建筑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现状、文化价值和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在考察其历史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同时,针对推进历史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和功能提升,提出了保护历史环境整体性、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等三大原则,以及更新建筑、完备基础设施和宜居等三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南新仓现存九个古仓廒是保存最大、最好的古仓遗迹,对研究漕运文化和粮仓文化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分析了南新仓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南新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用价值转化为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别致的建筑特征对公众构成吸引力。文章分析了京杭运河江浙段水工建筑遗产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遗产保护缺失、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融合性不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三种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产品:博物馆产品、主题文化街区产品、徒步和露营产品,为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历史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历史建筑正面临着不合理的修缮、建筑性破坏以及盲目拆迁的严重威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历史建筑一旦消失,就再也无法恢复,其文化价值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历史建筑保护直接关系到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重蹈历史建筑"先濒危,后拯救"的覆辙.  相似文献   

11.
福州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但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基于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中多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现代城市文明的角度阐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对于福州城市的重要性,重点就政府如何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提出几点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完整地体现了某一历史时期老城区的传统风貌。通过对历史街区自身特点以及开发意义的分析,以青岛市市南区西部老城区核心街区为例,提出该历史街区的开发应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基础上,尊重历史文化,凸显异域风情,发展保税产业街、欧陆风情街、传统历史街等特色产业街区,实现老城区振兴。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三大部分,首先综合分析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有三条重要的文化历史特征:1、街区因渡而生,历史存续久远,风貌保存完整,构成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元素。2、多元聚合、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津渡文化”,定格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3、街区南屏山北濒水、依山布局、临水而建,复兴街区风貌就是彰显镇江城市个性。其次,总结提炼近年来保护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的特色建设需要从小城镇主色调、建筑形象、环境建设、传统街区保护等四个方面进行.小城镇的主色调实际上就是小城镇建筑的主色调;建筑形象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建筑户外材料及装饰等方面;环境建设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与景观环境的精心构建;传统街区的保护是延续小城镇历史的需要,可以增强人们的历史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论大鹏所城的建筑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鹏所城作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海防卫所城池的典型代表,选址随形就势,将儒家强调的礼制建筑巧妙地安排在城池建设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规划思想、古建筑文化和传统城市营建制度,表现出建筑与文化、政治、军事之间有机融合的特征.所城的海防军事防御作用虽不复存在,但是所城及其建筑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则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是维系古城个性与特征的基础,基于大鹏所城的发展脉络,古城应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保护与利用,以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为主线,通过规划整治,依托"山、海、古城"格局,开发建设具有观光、生态旅游、科普及爱国教育等多功能综合旅游区,把优秀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之中,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确定大同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传统商业街鼓楼东西街的历史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旅游环境和文化环境,证实鼓楼东西街可以选址为大同历史文化街区型RBD开发的区域,指出此类RBD区域中建筑应遵循传统地域景观风貌和分类整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文化角度进入,针对汕头市老街区开埠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及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文物的"保育"与"活化"理念展开探讨,阐明保持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性。应切实采取科学的规划和措施,加大力度打造好汕头市小公园文化老街区,寻求老街区建筑"保育"与"活化"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决策者一定要抛弃"不良政绩观",坚守"修旧如旧"底线,才能重现"百载商埠"魅力,使其成为汕头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从城市建筑伊始,虽受到较多的西方建筑文化熏染,但也存在中西融合共生的城市景观,并形成了以文庙、极乐寺中国传统建筑群为代表的历史街区。以这一历史街区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流变作为研究对象。揭示这一历史街区的演化过程和主要建筑风貌特征。分析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和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以及国际上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状况和保护宪章的拟订,分析了西方城市更新运动对历史街区以及城市多样性的影响;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总结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历程和历史街区的现状以及相关保护制度等,并对未来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多停留在物质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层面,造成了一部分近代历史街区面临保护后劲不足的问题。从城市更新的视角来看,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的保护更新方法缺乏对近代历史街区价值体系的明确定位与研究。通过对由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构成的价值体系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载体;同时通过总结典型案例明确当前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侧重点及价值认知偏差;其次基于价值认知偏差,以价值载体为切入点,提出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价值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表明,对近代历史街区价值体系的研究,需要深入到价值载体的层面。同时提出以价值载体为切入点的六大价值策略,是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街区活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