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在学理上、理论上阐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异化实践论思想,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已初见端倪.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的异化,作为联结人与人的劳动的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劳动理论正是从劳动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视出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双重生态忧虑.梳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分析异化劳动思想隐现的生态意蕴,探究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异化和异化劳动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是想探索马克思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详尽的论述,在以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理清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异化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或外化,本是黑格尔等人用过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之前,就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使之成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表述了自己的劳动异化思想。在该手稿里,马克思把劳动异化看作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异化的基础,他通过分析劳动异化的演进,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最初尝试。当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篇。马克思一八四四年以后的著作并没有放弃劳动异化的思想,而是进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学界一般通过对马克思的文本分析,认为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马克思首先从工人对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即劳动产品的异化;然后以此作为一种结果来寻求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劳动过程的异化。又因为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异化劳动却拒斥了人的本质的发挥,因而造成人与类本质的异化。然后在这三种异化的基础上得出了人与人的异化。对于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的演进,笔者并不十分认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时,有一个深刻的人本学背景,即将对人的类本质的规定作为理论的预设,以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作为异化劳动的逻辑起点,其他三个方面的异化可以由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依次推出。  相似文献   

8.
对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学术界纵说纷纭。国际上有一股将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根本对立起来的思潮,认为晚年马克思的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衰退,特别是抬高马克思的早期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异化思想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重要派别的源泉。国内主要存在着对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的不同估价,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总体上否定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不成熟的著作中提出来的,是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出发的。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没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与异化》一书中,赛耶斯突出了马克思异化思想中的黑格尔主题,既肯定了黑格尔思想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在场性,也强调了马克思对其思想的全面超越。赛耶斯首先重新界定了异化概念所蕴含的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以及具有的客观性、历史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其次,结合传统理论观点对劳动和异化劳动内容进行了新的阐述,指出其内在的历史意义;最后,赛耶斯从劳动角度解答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关系问题,通过对自由程度性的理解肯定了自由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现象,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防止和消除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理清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早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理论来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面简称《手稿》)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占有关键地位,而其中对工人在劳动中的"自我异化"的论述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马克思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实践实例中去阐释人的自我异化问题。他从现实的经济事例出发,引入异化劳动这一范畴,详细论述了人在异化劳动中之所以自我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克服工人这种"自我异化"的可能和途径。对马克思人的"自我异化"的提出、内涵和扬弃的条件,目的和途径做一简单论述,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的自我异化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随着人们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化、具体化和精确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以《手稿》原文文本为基础,进行阅读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加确切的理解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从实践、从现实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理解异化,发展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在生产、流通直到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异化逐一作了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性别异化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阶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将异化拓展到家务劳动、两性关系、思想意识领域,并通过由异化所导致的妇女社会地位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要消除异化实现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同化劳动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们注重于异化劳动的理论,却忽视了马克思同化劳动的思想。由于对劳动概念的理解只从一个侧面,即异化劳动入手,因而产生理论上的片面性。从劳动的二重化,即同化和异化两方面入手,对劳动概念的理解将会趋于全面,从而可以较为合理地解释现实的劳动。本文试图联系异化劳动,对同化劳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魏强  王文东 《南都学坛》2012,32(1):138-14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看做是私有财产的原因,并最终在异化劳动的衰亡上产生了理论困惑。在随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学的研究中,马克思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外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原因,而异化劳动只能是私有财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通过对“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逻辑架构为基础”、“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基础出发展开逻辑运转”这两条逻辑线索的梳理,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最终完成对异化劳动的全面扬弃。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当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崭新而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概念,又是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所指涉的重要问题域,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论述,重析"异化劳动"所彰显出的辩证法内蕴,对于正确理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劳动异化导致劳动与资本对立.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对其辩证结构作深入阐释,能清楚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维度.[结论/发现]首先,"异化劳动"的批判性内涵是马克思重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依据;其次,"异化劳动"对"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透析是马克思建构合理生产方式的重要方法;再次,"异化劳动"作为资本的否定性辩证法,展现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的历史批判力与判断力.  相似文献   

20.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仅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就连劳动本身和劳动的人也发生了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它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这一事实。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需要入手,将批判的视角历史地、逻辑地延伸到了人的休闲生活领域,并对与之对应的异化休闲进行了批判,使得异化休闲具有了深刻的实践活动根源。异化休闲标志着人彻底异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