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到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理应通晓"四个自信"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针对性,从而在深刻洞察"四个自信"学理基础上坚定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增强在经济领域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丰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缘于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无产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梦     
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为前提,以民族复兴为核心,以人民幸福为根本;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它承载着的是几代仁人志士的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渊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中国梦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梦是必将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净化心灵和完善自我,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主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革命斗志,从思想深处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才能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和风险挑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个的人威信和领导能力,关系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把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根本任务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分析"四个全面"的辩证法思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一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永葆风华的精神脊梁,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凝练出来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要铸牢道路自信以明确道路方向,要铸牢理论自信以扎实理论基础,要铸牢制度自信以把握制度优势,要铸牢文化自信以增强文化认同。同时,新时代青年要做到着眼过去,放眼未来,摒弃历史虚无;要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杜绝盲目自信;要做到志存高远,矢志奋斗,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重要讲话中,概括了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导引,它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在当代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文化自信,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准确认识文化自信,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就必须寻根溯源,探索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文化自信是以物质文化的现实基础,以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依据三个维度有机统一体,熔铸为实现民族复兴奋勇向前的文化体征。  相似文献   

10.
1921年8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影响深远,意义非凡,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种精神,即"红船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应该融入"红船精神",通过加强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价值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使其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以后,我国从各个方面开始着手完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哲学角度分别对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的内涵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深刻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则、对象、理念、载体"四个构成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发挥,需从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则及文化精神的内生凝聚力出发,确保其运作过程的张力与连贯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洞察现实的认识功能、精神滋养的培育功能及和合共生的交流功能是驱动文化价值发挥的本质动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是文化价值发挥的现实依托即文化事业的建设原则;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是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民心、聚国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孙悦 《公关世界》2023,(1):72-73
认识文化来源有利于正视本民族文化,反思文化面临的现实挑战有益于时刻注意文化发展的危机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路径的探析更有利于加强本民族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坚实底气,将建设文化强国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动力,增强中国人民对本民族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在不断创新探索中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现代妇女》2014,(11):28-29
根据《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国资产阶层的定义,即个人或者其家庭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并据以支配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或其他方式,增值财富的阶层。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壮大的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他们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问题的学习和实践贯穿于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如何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特别是深刻理解"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素材、案例和数据相结合,用创新的方式引领青年学生认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四个自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国杰 《青少年研究》2013,(1):42-45,57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就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群体特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和感召力,加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拓展理论教育途径,创新理论武装的方式,进而增强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2017年是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李大钊同志以其追求真理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忠诚、清正廉洁的品行,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信仰的标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了解历史的人才更懂得怎样生活。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去实现造福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列主义统战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一政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我们要适应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在新经济形势下,面对党内党外的新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坚持"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原则,亦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特质、法治的公平正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