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观光农业园作为农业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在各地崛起.结合台州市东浦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阐述了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原则和特色,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以及外部交通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休闲衣业是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对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铁山坪农场的开发规划进行实践研究,运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从功能分区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山地有利的条件,扬长避短,建成具有独特山地景观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以求能够对同类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有所启示和裨益,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温州农业观光旅游进行分析:温州的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管理、规划等方面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也存在种种不足。因此,对温州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业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精心构造温州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是发展温州观光休闲农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与模式选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要求、目标及基本原则,提出了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机制选择和开发模式,认为做好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关键是要贯彻农业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应从全局的角度制定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在开发机制选择上应以政府主导、农村社区参与、企业经营的方式,并选择区域特色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以昆明市为例,在分析昆明市城市边缘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特色产业展示观光、资源依赖型观光休闲,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属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研合肥地区特色农业观光园的发展现状,对园区数量激增、景观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景观文化特色化塑造”提高农业观光园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基于现代旅游和市场营销的角度,重新认识及审视“景观特色展现”与“景观文化”的关系,从“景观文化的资源整合及提炼融合“景观文化的价值定位及概念策划“景观文化的文脉组织及创意表达”“景观文化的互动体验及兴趣激发”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合肥特色农业观光园景观.通过景观文化塑造对策研究,为合肥及其他地区的农业观光园特色化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合肥休闲观光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本质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观光园既具有丰富的景观观赏和游憩活动内容,又有特殊的生产特性。分析了其与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传统农业观光园等的关系,结合观光农业的本质深入研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本质,并总结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单调紧张的城市生活格调催生都市居民想往田野牧歌式的休闲生活方式,观光休闲农业新业态恰好迎合了都市居民的需求,由此带动牡丹江市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然而,牡丹江市观光休闲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寻找对策给予解决,因此,本文从探讨观光休闲农业功能出发,对牡丹江市观光休闲农业现状进行了介绍,客观地提炼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试图为促进牡丹江市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郊区农业观光策略选择--三圣乡社会调查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观光带休憩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的最重要方式和一种时尚.成都作为休闲之都,发展农业观光带的休闲旅游市场广阔.本文以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为例,通过抽样和访谈调查,从人口统计特征、消费决策过程、未来消费倾向和消费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居民出游行为特征;在此分析基础上,立足红砂村的基本实际,提出了三圣乡红砂村发展农业观光带休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庄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怡情山水、回归自然,游览休闲农庄,已成为当今时尚.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休闲农庄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旅游休闲农庄在国内还是较新的产物,缺少有效的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研究目的是在提出休闲农庄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的基础上,宏观的简述了休闲农庄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要点,从而为以后的实践工作起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上聚源农业观光园药用植物园及其周围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园林艺术,阐述了药用植物园的规划宗旨和原则。并根据其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一环五带"的规划结构,由此将药用植物园划分为8个景区。同时深入探讨各个景区的规划选址、景观设计和种植规划,突出药用植物园集文化、科研、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土意境的夷陵森林公园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郊型森林公园中进行乡土意境的营造,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城郊型森林公园乡土意境景观设计的要点主要有亲和感景观的营造、乡野美景观的营造、地域性景观的营造以及可持续景观的营造等.文章以宜昌市夷陵森林公园为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设计了9个充满乡土风情的景点,营造出富有乡土意境的城郊型森林公园,为以后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市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介绍了南京土壤所在现代农业领域所开展的园区规划设计、仪器研制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有效途径就是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有研发孵化、生产加工、示范带动、产业集聚、教育培训和休闲观光六个功能,各项功能的实现和融合能够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同步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三化"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应当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加强园区服务质量、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北京市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明确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及思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重点及区域布局:一是建立服务首都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体系,包括建立加工专用品种和原料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打造“运河文化游”观光休闲农业品牌,包括建设精品采摘型农业生态园、休闲度假型农业观光园、科普知识型农业观赏园、运河文化型知名旅游品牌。最后,提出推进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以来,一种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我国蓬勃发展,这一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时代的意义,而浙江台州东浦生态农场地处农田基质内,依山傍水,其生态属性和环境作用十分突出。因此,本文通过对台州东浦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打造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  相似文献   

18.
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关系新形势为其深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宽广的舞台。台湾休闲农业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逐步兴起,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从业者突出地方特色,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形式,推行社区经营理念,建立营销网络系统,注重体验参与,完善服务体系,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突出休闲主题及文化建设,为闽台休闲农业成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福建休闲农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应积极对接和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其思想认识;加强政府引导,提升服务品质;科学规划,构建独特的空间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构筑共同的休闲农业市场;以绿色休闲为主题,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尾船政正面临发展良机,关键是将船政文化与体育休闲结合起来开发旅游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充分突出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设计开发观光游、健身游、度假游以及综艺游等产品,规划不同时期战略目标,实施整体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日前中国农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论坛”上,专家建议,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应尽快成立中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研究、辅导、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制定有关章程和法规,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焕成介绍,乡村旅游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它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