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法传统是一个由“技”、“法”与“道”三个层次构成的,以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体验、审美与情感抒发为内在动力,书法艺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外在驱动力的不断流失与替补的动态螺旋状发展系统.书法传统伴随着传承而产生的信息流失与解读的信息差异决定了今人对书法传统全面准确把握的缺陷性与不可能性.书法传统对于当代书法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基于特定目标的书法创新主要通过书法作品层、技法层和道这三个层次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书法传统有许多维度,除了体势、字符意义、造型图式和笔墨语言的绘画性,表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表演性书法意味着书者的迷狂和书法空间的开放:迷狂使书者走向非功利性、非程式化书写的创造之境,而空间的开放则意味着书法与时代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从古代先贤的书法表演到云门舞集的"他者话语",艺术家通过表演对书法形式与书法精神的表达,给当代书法  相似文献   

3.
“熟”在书法理论中经历了先生后熟、既熟返生的历史演变,其含义不断丰富.“先生后熟”主要指书法技法,即通过长期的书写实践全面掌握书法技能,手熟、心手相应、心手俱忘可看作“手熟”的三个层次,这是书法变化和趣味产生的前提;“既熟返生”是对技法之熟的延伸,此时的“生”已超越技法的“熟”而与“率意”“奇”“淡”等审美范畴相关,成为表征书法创造性风格和艺术家独特心灵的标志,熟与生也因此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这一观念是明末个性解放思潮在书法领域的反映,对传统书法冲击极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法的传统在当代已由"正统"逐渐幻化为"系统",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契入,历史上所有的书法遗迹都将被纳入到书法创作的参照系列。首先,魏碑成为与正统"帖学"二分天下的"碑学"。其次是古代下层吏人、匠人的随意书写及刻画被重新认定,回到书法系统中来,成为新的创作兴奋点。标志着以识字为目的泛文化的写字观转型为以审美为旨归的书法观,写字训练要转化为艺术分析和注重形式。书法的立场转换了,书法教育当然要随机转型。  相似文献   

6.
正中  石友 《华人时刊》2011,(12):28-32
6000日元,一袋子刻章用的石头,35封介绍信。这就是头披"艺术家长发",身着皮夹克,脚蹬三接头皮鞋的刘洪友前往东京时所携带的全部家当。一踏上东京这片陌生的土地,刘洪友就感受到了阵阵凉意。在路边一打听,小饭馆吃一顿面条就得花费1000日元,握着手里仅有的6000日元,刘洪友对自己在东京的明天有些迷糊了……那是1988年的深冬,从小就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的刘洪友,怀揣着探究日本书法未来发展方向的命题,从中国的南京只身前往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今书坛存在着的对书法中笔法重要性的偏颇认识,从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既不能把书法之"技"仅仅视为书法的入门功夫、把"技"的磨练和风格创造截然分开,更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笔法.技与法的形成与完善,在建构书法艺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书法传统审美意识的主要手段--笔法,仍旧是书法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当今文坛上难得的文学艺术家,其书法如同其小说一样倍受关注。从学术视角对2005年“贾平凹书法事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这一书法争议现象的社会成因后,结合“文人书法”盛衰史的梳理给贾书以时空定位,最后从艺术本质对其书法风格特点进行了剖析,认为他书风近年浑厚古茂、斫雕为朴的变化更多地暗合了其文风的某些特点,同样体现着强烈的个性印记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对当下书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艺术当随时代而变,当代中国书法呈现多元化特征和全方位表现的倾向,这既体现了书法继承与发展的必然走势,也符合现代大众对书法的不同审美期待。当代书法创作脉络表现为:1、坚守传统,祟尚传统格调;2、注重视觉魅力,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京剧进课堂一波未平,书法又开始要求进课堂了。也许在公众看来,这有点像阿Q一般好玩,“京剧进得,凭什么书法就进不得”。  相似文献   

11.
六朝书法美学在汉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向展开和细化,理论潜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个时代的书法创作处在积极拓展艺术表现可能性,追求变化多样、趣味丰富的历史阶段。与此相应,书法美学在创作论上总结了多种艺术创新途径。其中尤为强调从自然中获得的涵养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在作品论方面,既强调变化多姿的妍媚之美,又注重自然而然的效果,两极兼顾,形成"尚韵"的时代风貌。书法品评也日益具体化和客观化,理论探索与书法实践逐渐形成互动。"神"和"品"两个范畴的出现,表明书法艺术在形式创造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已越出可视的形式本身,由实入虚。无论是创作论、作品论还是鉴赏论,都贯穿着自然主义精神,它呈示出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江海纵横》2010,(6):15-15
南通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是我市一个既富有凝聚力又具有影响力的书法研究团体。20年来,书法篆刻研究会在会长卢成瑞的率领下,深入开展书法篆刻研究活动,成果显著,出了一批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源远流长的艺术,最具民族特色且艺术"纯度"极高,它与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式家居设计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一,书法的书写特点与中式家居设计有诸多共同之处;其二,书法和中式家居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三,意境美是书法和中式家居设计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书法与室内设计虽属不同的艺术类别,但两者关系密切,书法艺术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创作思路。文章从书法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再进一步从两个方面探讨了书法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一是书理对于室内设计的借鉴作用,二是书法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应用。旨在探索室内设计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艺 《新少年》2021,(1):25-25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能、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盖州市长征小学积极营造校园书法氛围,编撰书法校本教材,形成书法教学特色,不断引领学生"读好中国文,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不仅在文学和考古学上具有巨大成就,在书法上亦有卓越贡献,其擅长楷书、章草及行草,精于书画及文博鉴赏。沈从文丰富的书法思想,既受到其苦难的人生经历和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也与其自身的勤奋好学和极高的文学造诣密切相关。他的书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临池不辍的书法学习观;写字美观与实用并重的书法价值观;学书入法与自得其乐的具体学书方法论;严谨求实,敢于质疑的理论研究观;不以书家自居,甘于淡泊的书法名利观。沈从文的书法思想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书法结字美的核心是线条布局的密度。能够对线条布局密度产生影响的既有结字的长度、宽度、角度、弧度、浓度、向度,又有用笔的速度、力度、幅度等,还有章法、情趣等因素。书法结字当以"密度"为核心,使得线条布局中的各种"度"能协调一致,并使情趣、韵味等能得到最为合理的展示,从而体现书法美。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书法具有传统性、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质。20世纪中国文化产生过强烈的现代化诉求,在某些层面曾发生过较为激进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上急于求成的"骤变"所产生的弊端逐渐显露。在陕甘宁边区,具有维系文化功能的书法,由传统渐入现代的发展模式对当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陕甘宁边区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它并不拘囿于传统,打破了传统书法被知识精英所垄断的局面,让书法走出文人雅士的书斋,成为群众参与的一种文化形式。陕甘宁边区书法在实践中紧贴时代、记录历史,最终形成了新的传统,承载着陕甘宁边区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书法理论中,傅山通过"作人""正""奴"等概念深入表现其遗民人格。在书法创作中,傅山通过笔力、"奇字"、率性、疾速等表现方法和"丑""拙""支离""直率"等创作审美来表现其遗民人格。遗民人格对傅山书法理论的渗透,能够使其书法理论观点鲜明、内涵深刻、铿锵有力和感人至深,但往往带着某些偏激。这种渗透,能够在其书法创作的取法对象、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