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力作,它们同是描写爱情这一题材,在戏剧史上都有较深远的影响。优秀的文学剧本,不仅能供舞台演出,而且也有较高的文学阅读价值,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读者共同欣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状况、阶级关系、社会思潮、民族风貌的反映。每一个作家的艺术总要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它不但基本取材于本民族的生活,反映本民族的情感,心理习俗、兴趣爱好,还在艺术形式上受到本民族文化传统、欣赏习惯的熏陶,为本民  相似文献   

2.
孙犁前期小说代表了解放区文学的艺术高度.其风格朴雅隽永部分源于孙犁女性书写对民族文学传统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学完美女性形象的借鉴;对水与女性相融的民族文学模式的继承;红色意象与山地女娃相融的文学模式的开创;对<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诗而不是经。但它被冠以“经”,列作群经之首,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这可以说是这部优秀诗集的厄运。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欣赏《诗经》的过程中,必须撇开社会功利目的性,把它纳入审美系统来考察,才能发现其文学、美学价值。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在于它们能与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读者取得直接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邹华编著的《多元多彩各美其美——走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本书的编写旨在通过对我国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介绍,概述各少数民族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丰富独特的艺术形式、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和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其中侧重介绍和评述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学代表性作品。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做到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学珍品,把它们陈列给欣赏者,本书在体例方面主要以少数民族文学的体裁分类进行  相似文献   

5.
《平民史诗》的作者纳吉布·马哈福兹是埃及当代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多产和高超的艺术蜚声阿拉伯世界。他的作品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继承发扬了埃及古代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文学的某些艺术手法,在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並开拓了埃及文学的表现领域,为埃及小说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在世界文坛上亦享有一定声誉。  相似文献   

6.
«当代彝文文学史»是目前彝族文学史中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其中民族语文学凸显民族艺术特质和民族文化特征、立足民族性将外来文学精华民族化三个方面?构成了其民族文学观的主要内容,在世界文学语境下,其实质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文学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一切文学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民族地域之上。但真正优秀的文学又必然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超越时空是一切文学具有永久和普遍生命力之表现。钱钟书的《围城》即具有这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这不朽艺术魅力的获得,在于作品卓尔不群的艺术品格。作者以超越意识为调控机制,选择透视国人文化心态的艺术视角,并把这种“透视”物化为艺术实体,使人在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引起思索、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界根据文学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类型主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兼具几种文学类型特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之所以具有纵横捭阖的艺术魅力,从其反映现实的方式而言,它融合了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既有对蒙古民族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真实再现,也有以直接抒情为主的主观化艺术表现,还有大量富有审美意蕴的象征表达。把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特征熔于一炉,这正是《江格尔》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民俗学与文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再现生活时,总是离不开真实的民俗生活;作家描写人物或事件,也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民族生活的习俗。因此,民俗生活理所当然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发表的《棋王》,曾经誉满海内外。不管是读者还是评论家,几乎都被《棋王》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民族风格所吸引,把它当作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誉之为“中国文化小说”。 但是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我认为要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棋王》,必须引进“民族性”和“民族化”两个概念。王朝闻先生认为:“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化,是内涵既有联系也有差别的两种概念,也是应当区别对待的两个认识范畴。民族性,是指特定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和他民族的差别。但它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着的。……民族化,就是把他民族的艺术成果,作为丰富以及改造本民族的艺术的外在条件来加以利用,并成为本民族的艺术手段。其目的在于壮大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 以此而观《棋王》就会明白,八十年代读者看好《棋王》的是小说的“民族性”。但是,《棋王》的真正文学成就则在于“民族化”。作为一部当代小说,阿城并不是单一地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而是将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小说艺术民族化。八十年代的读者只看到《棋王》的民族性,正好从反面证明,阿城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已臻“化境”,竟让许多读者看不出“外来影响”,已形成新的民族性。 本文从小说叙述者的角度,探讨《棋王》将西方现代小说艺术民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在传承中又有对于现代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女性人物形象倾注了更多的痛惜与企盼,具有浓郁的悲剧特色.这由此呈现出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特有的文化内涵,独具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美术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的素质教育。他不仅需要民族艺术的支撑 ,还需要外来艺术的补偿。融通中外古今优秀文化 ,创建有新时代民族美术特征和创新能力的现代美术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伟大目标 ,切不可盲目跟仿 ,照搬欧美艺术与教育。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 ,使当年资产阶级在民族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再度凸现。资金积累不足与外来资本压力、政治因素影响与社会分配问题等复杂情状仍然是困扰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的语境中重读《子夜》 ,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提供一个新角度 ,也有助于对《子夜》的艺术价值作出更全面、客观的评判  相似文献   

14.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二泉映月>二胡曲,内容深刻、结构严谨、艺术新颖、演奏手法有所创新,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提高,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的创世神话史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针对这一神话史诗,从文学和美学角度就史诗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展开一定的剖析与鉴赏,试图探究到阿昌民族神话史诗的艺术精髓和人文素养,领略这一民族奇葩的无穷魅力,进而更好地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小说家对《红楼梦》多有痴迷情结 ,而他们研究《红楼梦》时自嘲的“门外红学” ,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着《红楼梦》艺术精神对现代小说的深刻影响。现代小说对《红楼梦》的艺术仿效和艺术吸纳 ,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与西方小说艺术间的互在性 ,而且证明《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层次是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 ,用我们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文学修养去进行艺术创造 ;更深层的内涵是 :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外现和艺术智慧的精湛运作 ,进行极具原创性与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7.
《外国文化与文学精编》是2005年10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想给外国文学寻找一个更大的坐标,一个更广阔的生成背景,在与文学相关、相类的其他精神文化参照下,对文学进行更为深入和准确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教材是传统外国文学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是想把文学放在文化大语境中探寻其生长的气候土壤,探究其根脉的走向。教材诠释了东西方一些优秀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层内涵,展示了世界文化巨子们博大心灵里流淌出的深厚的人文热情,以不同文化领域中的人们彼此之间的呼唤与回应、共振与和鸣来体会不同类型的艺术杰作中蕴藏着的震撼人心的美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曲牌的创作艺术车得驷引言《格萨尔》是藏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典型代表。它是许多世纪以来,藏族文艺创作的精华,在华夏文明之中,也不愧是个佼佼者。其艺术魅力之大,使人不敢与接,若与之相触,则不舍弃之。其中似乎充盈着多种美的旋律,丝丝藏民族特有的文学情...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学史是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史”的撰写,必须建立在长期的、大量的、坚实的民族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而整个民族文学的研究,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只是极少数人进行的孤立的、零星的工作;直到五十年代末,才出现以“任务带研究”的较多人参加的、有组织有领导的“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刚着手进行的编写工作突然中断了近二十年,因此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民族文学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萨维尼秉持一切追溯至其源头的原则和逻辑方法,对法律作出的完全不同于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新的诠释法律应源于民族共同意识和行为方式;法典必须通过科学手段达到全面与完美,语言必须精确;立法必须审慎,必须确定立法原则,并要具备立法时机和立法条件;外来法继受则要求所继受法律与本国法律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