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社区独生子女家长的抽样调查,研究其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教育行为和孩子的成长状况.结果发现:重庆市城市社区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呈正相关影响其教育行为.家长的教育期望对孩子造成一定压力,但压力没有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并且孩子乐意与家长交流.但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长存在一定担忧.  相似文献   

2.
新政新知     
《社区》2013,(36):6-7
我国一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炯权 《社区》2014,(9):62-63
20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道出了一对农村夫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子而到处流浪、自讨苦吃的辛酸。20多年过去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倒逼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再一次作出微调。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称“单独两孩”政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分析50后、60后、70后和8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育需求得到满足的父母的家庭幸福感显著更高,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80后和7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幸福感明显更高.研究建议:国家亟须完善包括生育政策在内的社会政策,提高家庭建设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民众生育需求的充分释放和家庭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13年12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独生子女问题的根源在于不良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独生子女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其人数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一些国家的独生子女数已超过儿童总数的30%至40%。中国自1979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到1997年,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5800万,全国30%以上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新兴的独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五普”资料,从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妇女数、终身独生子女数、按政策生育独生子女数等角度分析了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同时分析了独生子女的年龄、性别结构及其地区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梳理和史料分析,独生子女政策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政党或某些精英的所为,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政策旨在对国家的人口进行计划控制,这种试图使人口变化遵循人类计划的努力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理性化逻辑,因此,现代性才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根源;第二,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成的对科学宗教般虔诚的态度也是独生子女政策获得精英和普通民众支持的动力来源,独生子女政策的整个论证过程都在科学的名义之下;精英们之所以相信独生子女政策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因为此时我们已经掌握了使人口清晰化的人口统计技术和对人们的微观生育过程实施控制的避孕节育医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现行生育政策对遏制中国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政策本身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不宜长期实行,否则会因下一代人口的过快衰减而影响家庭、社会甚至国防安全。为了让公民满足在生育上的刚性需求和实现平等的生育权利以及降低政策的负面影响,建议将现行生育政策调整为全国统一的“补偿一孩,允许二孩,控制三孩”,并将这一政策延续到2033年前后。调整生育政策可能会出现生育率波动、推迟和抬高人口峰值、计划生育工作滑坡、独生子女家庭总负担加重、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更加紧张等风险,需要切实规避。  相似文献   

11.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儿童社会化及社会适应有重要作用。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假装游戏、家庭规模、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关系、家庭言语交流、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背景等。家庭教育对策主要包括:常与儿童进行假装游戏;多给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创造丰富的精神成长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心理测试法对1309名高校新生学生进行测试,对原生家庭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考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性别、年龄、家庭子女排序、经济状态、留守经历五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成年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未成年组;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多子女家庭,无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有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优于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鉴于此,高校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积极心理取向和侧重预防的综合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家长教育观念、家长素养、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四方面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1161名0-6岁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家庭养育,存在重智倾向,家庭养育受家长生活环境和家长实践智慧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难以满足家长不断增长的养育需求等。据此,通过依托社区建构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掘社区本土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策略,建构适宜于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等原因而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幼儿的监护和抚养义务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幼儿的处境较完整幸福家庭幼儿有很大差异,而且与问题家庭幼儿的处境也有所不同。从单亲家庭状况容易对子女人格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并对单亲家庭与问题家庭教育子女的处境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以便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良好人格的培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相信在家庭、学校、社会团结协作的教育合力之下,即便表面不完整的家庭也一定可以培养出性格完善、人格健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家庭参与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随着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个性化发展,在投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非理性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宏观政策变动后家庭投资自主权增加;社会、学校教育目标的定位偏差与误导;教育筛选功能的负面影响;教育市场的特殊性等.为减少非理性行为,社会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规范教育市场、完善教育投资服务体系和贷款制度、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学校除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采用多层次的办学评价指标;家庭也应不断提高自我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环境创设潜在的文化意蕴、审美意蕴、生活意蕴、生态意蕴,教育者应努力挖掘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隐喻价值。在创设前应通悉幼儿园人、物及精神内在,在创设中应调动幼儿内在经验与环境互动融合,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超越幼儿已有经验与材料投放相契合;在创设后应再生与延展环境的隐喻价值与幼儿成长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7.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儿童的心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应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采取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策略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90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90后初中学生家庭具有良好的育人氛围、大多数家长具有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但调查同时发现少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内容存在重智轻德、重科学轻人文,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阅读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家庭、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儿童读物阅读状况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 ,为了使研究工作以及实际的阅读行为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并更好地为儿童读物的创作者和出版者提供现实依据 ,就迫切需要对目前学前儿童的读物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此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范围内对194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内容涉及学前儿童读物的重要性、拥有读物的数量、购买读物的标准和依据、读物的内容和类型、读物的利用状况和利用方式、购买场所及购买年龄、对儿童读物市场的整体评价等多个方面 ,并就调查结果在儿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程度间的差异状况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得出了儿童读物仍然是诸多教育媒体中家长和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媒体等六方面结论  相似文献   

20.
Immigration and family change are two demographic processes that have changed the face of European societie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inequalities in child outcomes. Ye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utside the USA on whether the effects of family dynamics on children’s life chances vary by immigrant background. We asked whether the effect of parental separation o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varies between immigrant backgrounds (ancestries) in Sweden. We used Swedish population register data on two birth cohorts (born in 1995 and 1996) of Swedish-born children and analyzed parental separation penalties on grade sums and non-passing grades (measured at ninth grade) across ten ancestry groups, defined by the mother’s country of birth. We found that the parental separation effects vary across ancestries, being weakest among children with Chilean-born mothers and strongest among children with mothers born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In general, the effects were weaker in groups in which parental separation was a more common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