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超良 《学术论坛》2001,36(1):157-160
"类精神"从价值层面关注人、理解人,以实践思维方式探讨人的本质,确立人性发展的"类精神"追求."类精神"以其对"类"的人文关怀,契合了教育追求人"成为人"的终极目标.研究"类精神"及其教育,有助于确切把握教育的人文走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伦理学新走向--类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是人性规定的特有范畴,它建构起了人对人自身认识的从未有过的价值维度,从而使伦理学真正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人类生存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人们对“类存在”、“类生命”、“类意识”、“类价值”、“类特性”、“类伦理”的认知与追求正渐渐成为新时代的突出性标志,为此,“类伦理学”将为全球性伦理问题的真正解决提供可切实依据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3.
4.
《四库全书》中的湘人著述(上)@王晓天$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5.
许惠芬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05-110,158,159
依据马克思人类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论述,人的伦理主体的历史发展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作为群体的伦理主体、作为个体的伦理主体和作为"类"的伦理主体。"类伦理"概念的提出,是从唯物史观的伦理学视野出发,对人类道德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一种尝试。从这一意义上,类伦理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构成了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逻辑之始点。当今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全球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诸多困境,需要类伦理作为一种普遍伦理所展现的实践智慧来应对重重危机。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周易》考察了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的起源问题.《周易》确立了华夏民族的逻辑推理方式--推类,形成了推类的基本方法和孕育了推类的法则,从理论上奠定了推类逻辑的传统.据此,可以确认:《周易》就是推类逻辑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类美学论纲     
类美学是人在与自然互动走向类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理论体系 ,是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觉形态的以人与自然共处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形态 ,是以否定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美学学说。从类美学的意义上去认识生命不能将它等同于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而是使人的生命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 ,是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和赋予价值的类存在。类美学是具有超越性质的美学 ,体现为对客观美学、形式逻辑美学和实践美学的超越。类美学的创立对于改变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发展马克思的美学理论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都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具有什么性质和特点?这取决于古代三个逻辑学概念:"故"、"理"、"类"."类"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推类遵循同类相推、异类不推的推类原则.因此,推类是:当且仅当两个对象同类,从某个对象具有什么属性,可以推知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该属性.它区别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麦加拉一斯多噶学派的含有复合命题的推理,也不同于培根倡导的归纳推理,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青 《阴山学刊》2012,(6):85-88
差异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类的存在方式。类本质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产生,是人类的生存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以类认同为中介,从类差异走向群体差异再向个体差异发展,最终走向类的和谐——类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历史题材文学是否要有历史根据?对于这个问题,吴晗与茅盾的看法不同。吴晗更强调历史剧的历史品格,茅盾则更强调历史剧的艺术品格。在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中,上述两类作品在文学史上都存在,而在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思想解放,由于整体政治环境改善,由于商业运动介入创作,这种分野更为清晰地显露出来,而且出现了所谓戏说的新品种,因此对于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题材创作进行类型的划分,并进一步分别揭示它们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就可以把目前的历史题材作品大体分成三大类:再现类、表现类和戏说类。再现类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强调史书所写历史的忠实性和客观性,不随意杜撰历史,其特色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审美精神。表现类的作品通过由一变多或由多变一的想象,虚构成符号性的形象体系,把现代的观念表现出来、诠释出来。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借历史之外衣,所指涉的是皇权、统治、财富、欲望、享乐、权术、阴谋、算计等等,并不是历史本身,所表现的是浪漫主义的审美精神。戏说历史题材,戏说,搞笑,表现后现代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同一歌题的古乐府与拟乐府的内容没有限定,歌题与内容不合不类是常见现象。学术界一般认为产生不合不类现象的原因是只限延用旧曲旋律,不限歌辞内容。然而乐府歌辞内容的不合不类在先秦雅乐中就已经存在,歌诗必类就是要求歌辞内容的相合相类,但实际上歌诗不类是常见现象。乐府能够接受不合不类就是因为先秦雅乐已经存在歌诗不类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价值的创造及发展趋势,要准确理解马克思对于商品价值内涵的界定及分析逻辑。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期,各种产品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为非自动化生产,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和全面替代人的劳动,自动化生产将成为产品生产的基本方式,产品作为劳动产品的属性逐渐减弱,而此时社会还不具备实行计划经济的生产力发展基础和所有制基础,需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用来交换的由自动化方式生产的产品可被称为“类商品”,与之相匹配的经济体制可被称为“类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社会向未来非商品经济社会过渡的产品形态和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龚赤兵 《中文信息》2003,(10):85-86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属于结构模式的一种,它主要用于在原有的、已经实例化的对象的基础上,动态地增添新的功能,就好像对该对象装饰、增加动人的色彩一样,因此而称之为装饰模式,装饰模式可以是子类继承的一种替代方法。采用装饰模式,不需要改变原有的类和接口,就可以对该对象增加新的功能,对客户端是透明的,因此,使得程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很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构建的类文本理论为基础,在对其理论进行必要梳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类文本叙事的概念,并在修正和重建热奈特类文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类文本叙事的特征及其功能,对类文本及类文本叙事进行了新的类型学研究及其批评框架的建构,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批评框架,并丰富既有的叙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李燕飞 《东岳论丛》2007,28(6):194-19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哈桑和韩礼德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英语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英语写作中,为了使语言更好地行使交际功能,必须要考虑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情境语境,熟悉所写语篇的语篇结构,选择典型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来描写和陈述世界中的事件和活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早年所使用的类概念在三个方面和费尔巴哈存在区别:首先,费尔巴哈把类本质理解为抽象的内在意识,马克思则把类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活动;其次,费尔巴哈虽然认为类本质源自于类生活,却没有说明类生活的内容,马克思则以国民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类存在的三种对象性关系;最后,费尔巴哈认为,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原因就在于,人先天就具有以性本能为主要内容的类本能,马克思则把人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而创建出来的共同体。总的看来,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基于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类概念则基于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的综合性理论期刊,我们力求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逻辑传统中的类和推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概念是逻辑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在中国逻辑传统中 ,我国古代思想家 ,特别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对类概念进行了考察、理解和把握 ,并赋予类概念以逻辑的涵义。在此基础之上 ,他们提出了“推类”这一称谓 ,并论述了推类思想。推类是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根据传统逻辑的认识 ,推类具有传统逻辑中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 ,但它又与传统逻辑类比推理有异 ,这种相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依据、分析的对象、实际的运用、结论的性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环境正义体现的是“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下的人类关系,环境正义的伦理倾向与类正义相契合.类正义是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正义模型,它以全面、整体、发展的视角思考正义问题,以人、自然、社会的本质统一的人的存在方式为根本依据确立正义规则.类正义可以从思想求、人性、现实三方面予以分析,而这就为环境正义作为类正义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可能性、价值应然性和实践必要性三重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