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清华简《(旨阝)夜》《蟋蟀》诗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诗小序>是战国至汉初有关<诗>的"教学提纲",其自身也蕴涵有一种附会历史情节的解<诗>倾向,<诗小序>既然可以运用史事比附,那么<(旨阝)夜>同样也可以.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对清华简<(旨阝)夜>中的<蟋蟀>诗为周公所作之说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比较清华简《蟋蟀》与今本《诗经?唐风?蟋蟀》,可以看出两诗颇多相似之处:从语言文字上看,《唐风?蟋蟀》有近2/3的文字、近1/2的语句与简文《蟋蟀》相同或相近,说明两诗之间具有渊源关系;从地理背景上看,两诗分别出现于西周时期的宗周、晋国,都运用西土地区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凸显了西土地区相同语境下乐歌的特色,流露出保家卫国、乐生恶死的思想;从创作时间上看,简文《蟋蟀》产生时间较早,《唐风?蟋蟀》作于西周后期周宣王时期,《唐风?蟋蟀》是在简文《蟋蟀》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但两诗在句式、用韵、人称、起兴和主题等方面也存在较多差异,尤其是在主题上,简文《蟋蟀》凸显的是偃武厌战的思想倾向,流露出闵伤士卒庶民的人文精神,《唐风?蟋蟀》主要表达时不我待、及时行乐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3.
鱼缸与大海     
老醋 《快乐青春》2010,(5):49-49
一条小鱼被捕了上来。打鱼人看它太小,样子还美丽,便当礼物送给了小女儿。小女儿把小鱼养在鱼缸里,小鱼每天在里面游来游去,常常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历代诗人常常借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在众多的丈人诗词中,蟋蟀是一个频频出现的重要意象.笔者认为,蟋蟀在古代诗词中以"悲秋"这一文化心理为基础,包含了人生失意的愁苦、相思离愁、怀乡等丰厚的内涵,具有特点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忽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诗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相似文献   

6.
朋友     
凝溪 《快乐青春》2010,(10):51-51
蟋蟀见甲虫在伤心地哭泣,便问:“你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 甲虫说:“我同朋友出来玩,走散了。” “别难过。”蟋蟀说,“我跟同族们见了就咬,无法相处,我们做个朋友好吗?这样你就不会伤心了。”  相似文献   

7.
两个版本的《蟋蟀》,主题思想都归结于"康乐毋荒"。"康乐毋荒"之思想,就其哲学意义而言,不仅与清华简《耆夜》周公另外两首诗一致,而且也正是《周礼·大司乐》乐德之教的精神之所在。但具体言之,二者旨趣亦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在于:"康乐毋荒"之诫,今本始与归皆在"职思"之事,事具体而急迫;而简本归趣则在"终以康"之理,理抽象而思远。简本《蟋蟀》比《唐风·蟋蟀》更为原始,以乐教语说形态附着于《耆夜》,后随《耆夜》等书类文献,于楚昭王时由晋入楚。《唐风·蟋蟀》之原本乃某位黎国大夫为刺末代黎侯,变化接近简本的早期乐歌《蟋蟀》而成,黎灭国之后,流播于晋,后收入《唐风·蟋蟀》。《毛诗序》所传《蟋蟀》"刺晋禧公俭不中礼"之说当源于子夏与魏文侯说《诗》。  相似文献   

8.
吓与打     
马少华 《快乐青春》2014,(12):55-56
一帮朋友在餐厅聚会,吃饭时,朋友小陈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上个月我去胶东,经过一个村子时,一条大狗突然从远处向我冲过来。你们说,那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跑肯定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是用石头打它。”一个朋友说。小陈说:“对,乡下有句俗话叫‘狗怕蹲下’,当你蹲下时,狗以为你要捡地上的石头打它,就会落荒而逃。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那条狗向我冲过来,我刚一蹲下它就转身跑了。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则寓言故事—— 蚂蚁每天都不辞劳苦地建筑房舍储存粮食,而蟋蟀则忙于张大喉咙唱歌。寒冬来临,蚂蚁躺在温暖的家里,幸福地享受着美味,可怜的蟋蟀由于没有储存粮食,而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新的抒情诗的结构式,有纵式、横式和混合式三种。所谓纵式结构,就是按照时间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抒写事物,描绘画面,创造意境。如杨贵才的《牧歌》(《河南日报》81.11.5) 水塘里爬出一条青牛, 抖抖尾巴点一点头, “哞”地一声呼唤, 稻棵里钻出条红领巾,乐悠悠。 他踩着它的犄角猴身一跳, 它立刻变作他坐下的轻舟。 弯曲的小路是它的航线, 肥嫩的小草是它的追求, 红领巾是他的伙伴, 它跟着他在绿色的草地里遨游。  相似文献   

11.
据《清华简〈(旨阝)夜〉》记载,《蟋蟀》一诗系周公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系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儒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其目的就是为了尊隆文、武、周公,以抵消来自其他学派非议圣贤、否定周制的巨大压力。战国时期楚地"诗教"文化发达,《(旨阝)夜》中的一些诗作则可看成是战国楚地儒士对于《诗》的一种拟作。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成功之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市分散的小农户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转移农村部分过剩劳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式的渐进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的渐进革命。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不能说已经取得成功,还处在转轨的阵痛之中,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也不是有利无弊的路,但它毕竟是一条可行的路,是利大弊小的选择。中国式的渐进改革这个命题有三层含义:第一,它是一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革命;第二,它具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渐进性;第三,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彩绘木雕小座屏(见封四),是一九六五年冬于湖北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里出土的。这件漆器的两端着地,中部悬空,屏座上置一雕屏,雕屏四周围以长方框。在这件长51.8、座宽12、屏宽3、高15厘米的小座屏上,由雕刻的动物组成连续性的图案,计有凤、鸟、鹿各四只,蛙二只,小蛇十五条,大蟒二十六条,共计五十五个动物。这件彩绘木雕小座屏,左右对称,匀衡美观,上镂空而下为整块,显得稳重;运用透雕与浮雕的手法,五十五个动物穿插交错,相互争斗,变化复杂而又有规律,画而生动。它在写实的基础上赋予想象,又不失  相似文献   

15.
动物识数     
在凤头麦鸡前放三个小盘,一盘里放一杀小虫,一盘里放两条,另一盘放三条。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从不先吃一条的,这说明凤头麦鸡知道“2”比“1”多,但它只能数到“2”。 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就躲到大树顶上,不飞下来。四个猎人当着乌鸦的面进入草棚。走掉一个猎人,乌鸦不飞下来;走掉两个猎人,乌鸦也不飞下来;可是走掉三个猎人后,乌鸦以为猎人全走了,就飞了下来。这说明乌鸦  相似文献   

16.
赵青 《快乐青春》2014,(10):50-51
马来西亚有一种鸟叫苍鹭,这种鸟觅食的办法很奇特。每当它肚子饿的时候,便会在一片沼泽地的上空盘旋几圈,然后在一个岸边停下来,瞪着眼睛,注视水面。观察一阵后,它便会飞到草丛里捉虫,捉到一条,便将其叼起投放到刚才观察的水域,然后再捉虫再投放……如此反复多次后,一个可喜的现象发生了,许多小鱼扎堆在那片水域里等待天空掉下来的小虫。当苍鹭发现小鱼扎堆后,便飞到岸边折一根草杆,然后同样投放在这片水域里,小鱼以为草杆也是小虫,便争先恐后地抢夺草杆,可草杆坚硬不柔软,况且随着鱼儿泛起的水花来回漂,鱼儿根本无法吞下它,最后导致抢夺的鱼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江西百花丝毯总厂是1981年由17名待业青年筹建创办的小集体企业,它的前身是湾里服装绣花厂。该厂创办初期由于产品质量较差,市场销路不好,致使经济亏损2.6万余元,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面对这一严峻现实,该厂的创业者们并没有退却,而是冷静地思考,积极地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摆脱困境,奋发腾飞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钱欣葆 《快乐青春》2011,(12):24-25
有一只胆小的小刺猬,它整天跟在妈妈的旁边,不肯离开妈妈一步。 一天,刺猬妈妈生病睡在家里,小刺猬也和妈妈睡在一起。刺猬妈妈对小刺猬说:“孩子,我肚子饿了,你去给我找些野果来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史研究的进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影响和推动有目共睹。这种影响和推动,一方面在于它开拓了深入发掘中共历史档案文献资料的一条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为推进历史包袱沉重的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崭新视角。许多中共党史问题的突破,就是得益于此。但人们或许还很少意识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有助于厘清1919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这一国际革命组织存在期间中共与莫斯科鲜为人知的各种复杂关系,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众多中共党史学者提供了一条全面研究和深入思考中共与莫斯科关系的历史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去思考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来自莫斯科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实始终存在,它并不会因为共产国际的解散就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20.
小金鱼拔牙     
王华锋 《快乐青春》2011,(12):27-28
池塘里有一条小金鱼,很不听话,非常爱吃糖。妈妈告诉它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它偏不听,气得妈妈不理它了,它就自己出去找糖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