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其过多的性爱描写成为一部有争议的小说,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性"的哲学性思考,同时寄托了作者希望通过回归和谐使性爱获得解放来拯救人类的愿望。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来分析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2.
命名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中凝晶着作者的匠心。本文即以《金瓶梅》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一部人情小说中的人物取名艺术,并挖掘人名背后的市民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在当时一部具有实验性的小说,小说由15个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作者试图通过每个人物的独白表现各个人物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迥异的性格,并进而在总体上彰显他们对相同的事件所做出不同的反映.小说通篇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十几个人的心理活动就像拼图一样,拼出了一部小说.但是这幅拼图是不完整的,需要靠已有的图案去猜想出那些没有拼出来的画面.这些图案也是不美丽的,因为它们反映出的人物的心理状态是非健康的.在小说中,作家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底层人民的身份危机与精神危机,揭露了当时人们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书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在创作意义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能够折射真实的时代背景、社会百态和人性特征。通过对小说中的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意在揭示小说文本中隐含的女性人文精神世界,发掘作者对女性形象的理解、解释和欣赏,阐明小说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就是对生活女性的人文写真。  相似文献   

5.
论《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布朗一次黑夜林中之旅的记叙,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小说中,这种思考是通过主题象征、人物象征和场景设置象征等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6.
临川籍作家万斌生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宏阔画卷。书中作者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和规定情境或文献中的只言片语而撰写了大量拟作,这些拟作很好地服务于人物创作、服务于小说,使小说更臻完美,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作家的才情。  相似文献   

7.
吴仕民的《佛印禅师》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讲述了佛印一生云游逐道,为信仰九死而不悔的人生故事。作品在小说艺术上注重写作的限度,具有明确的形式意识。作者不仅采用了成长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而且还在贴合人物成长与情节发展的知识叙写中,体现了一种从人学传统向名物学传统回归的倾向。这一变化,反映了吴仕民克制作者意图、解放文本意图的形式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 ,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 ,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 ,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 ,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贝娄是战后美国文坛一位重要小说家,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是一部富于喜剧精神和抒情色彩的唯美现实主义杰作,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水平上一次质的飞跃.小说的形式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思想命题相适应,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关怀.本文拟从叙事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阐释作者对当代文明与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时俗"的伟大的世情书,小说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市井社会中的俗人,"饮食男女之事"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和五光十色的表现.西门庆作为小说的第一主角,不仅是作者全力刻画和重点描述的人物,而且作者围绕着他还写了社会各阶层其他众多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气和社会面貌.解剖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金瓶梅>作为一部"寄意于时俗"的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阿特伍德在《别名格雷斯》中通过制造紧张的悬念、让真实的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相互作用等手法把平面的史料转化成一部构思新颖、有相当社会批判深度的扣人心弦的小说 ;同时作者对叙事、象征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增进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事作品,小说中一些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者菲勒斯中心主义倾向的影响下,成为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或祭品。而以往的评论者却忽视了作者这一价值观对女性人物所造成的戕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面临着三大问题:“性”与“爱”的分离、身份缺失以及“阴茎羡慕”。  相似文献   

13.
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通过潘红霞、“幸福”和拓女子三个人物的各自不同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纯精神上的完美的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作者对理想爱情和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青衣>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一部关于京剧演艺生涯的力作,作者颇有个性地选取了京剧中的青衣角色进行演绎,叙述了扮演青衣的三代女性的悲欢戏剧生涯.小说的故事并不曲折,但对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见作者功力,以感伤的抒情之笔,抒发了作者的人生之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很多意象性人物名字,小说人物的姓名除了在作品中承担人物形象的符号作用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或者指示意义,这些意义一般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或汉字的意义而生发出来的。这一类型人物多见于白话小说中的世情小说,他们一般充当的多为小说配角。从这些人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情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特征,是叙述者或作者直接介入作品的一种方式。小说中之所以出现意向性人物名字,汉字的独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司汤达的《巴玛修道院》是作者生前就获得赞誉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通过人物活动展现的、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生动描绘,都能与作者的杰作《红与黑》相媲美,它和《红与黑》被称为司汤达的创作中的“双璧”。值得一提的是,《巴玛修道院》是司汤达的“域外小说”,写的人物是意大利人,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虽是一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男性小说文本,但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是为作者所肯定的良母、贤妻、节妇、烈女,成为小说宣传“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人物系列。作者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站在肯定的立场,以钦敬的态度、干净的笔墨来描写女性,从而提高了女性形象的道德品位,使《三国演义》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Halliday的人际功能理论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来分析小说Prideand Prejudice片断中的人物角色之间的权势关系。通过对小说中语篇资源的研究,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表明了小说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此研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及欣赏。  相似文献   

19.
《旋律的配合》是奥·赫胥黎最杰出的三部小说之一,是一部饱含哲理同时又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赫胥黎借用音乐领域中的对位法理论作为叙事手法。对位法的应用,使得多个主题、人物、观念、情节得以同时发展,赋予了小说交响乐般的特色。本文拟对小说中对位法在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的应用作出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0.
黄建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始终以关注人物的精神存在为特点。这种关注, 既表现了作者本人对他所熟悉和热爱的乡土人物精神滞后的拷问和痛惜,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渴望。尤其是作者以一种历史眼光将笔下的人物贯穿起来, 指出这种精神滞后的根源所在。另外, 作者使用的极富雕刻手段的笔法对其刻划人物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