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当代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遇到挑战。然而,只要我们对这些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依然是最先进的阶级。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不容质疑。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主要有结构、劳动特点、就业方式、分配方式、 私营企业中工人地位及其工人阶级先进性含义等诸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中国 ,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 ,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 ,还是在内部结构上 ,都正在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些新变化 ,以调整工人阶级内部关系及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 ,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当代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使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面临着挑战。其实 ,只要我们对当代工人阶级的新变化进行科学分析 ,就会发现当代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 ,工人阶级依然是最先进的阶级。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工人阶级的状况关乎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其意义不言而喻。历史地看,先进性是工人阶级的突出特征。然而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经历着时代洗礼的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显著变化。“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的论断,是对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发展要求特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的内在依据。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先进性。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在改革开放中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印度农业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结构杨昌沅印度农业工人阶级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后30年,20世纪的头30年则是它发展较快的时期。由于印度农业工人阶级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这支队伍的结构具有某些特殊性。研究这个课题颇有意义。19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估当代西方出现的“新中间阶层”,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本文认为,这种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由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和资本主义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引发而出的。文章列举种种理由提出,“新中间阶层”属于体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仍然逃脱不了工人阶级的一般命运,只不过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工人阶级”的新特点罢了。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章就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概念、工人阶级的构成等方面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从唯物史观视角考察了马克思提出的“社会革命的时代”,分析了马克思这一表述所关涉领域的广泛性,认为“社会革命的时代”是“全面革命”的时代,它不仅使政治结构、而且使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从马克思的表述可以看出,彻底的“社会解放”是整个工人阶级“社会革命的时代”致力于达成的目标。工人阶级必须为之建立新的政府形式,并由此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现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的推动、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重大变化.用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新变化,处理好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汤普森试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从总体性、多元素和互动论的角度,深入"一整条生活之道"和大众文化政治中重构1780-1832年间的英格兰工人阶级形成史。他认为,工人阶级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是涉及工人日常生活总体的文化概念。只有一个工人主动选择成为阶级中的一员,他的身份才算建构完成,而完成的标志则是他抛弃了封建家长制的保护和约束,走向自主和独立,培养民主和社会化性格。在汤普森看来,在工业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家长制文化的制约,因此,早期英格兰工人阶级仍然是激励我们的同路人。  相似文献   

13.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学说力求从工人阶级的视角读解资本主义发展全程,宣称工人阶级斗争是引领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本体力量。工人阶级不断通过自身的转型,从专业工人,到群众工人、社会工人,推动着资本主义历经自由资本主义、计划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这一独特的历史阶段论恰恰是哈特、奈格里帝国与大众逻辑的理论前提,有必要加以考察以反思批判当代西方左派的“帝国”话语以及全球化时代的革命主体学说。  相似文献   

14.
从"支部建在班上"模式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入手,介绍了将"支部建在班上"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并结合当前班级党支部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党建工作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班级党支部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个体户等社会阶级和阶层并列 ,视之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阶层的形成进一步说明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从而使得工农联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因此,团结农民工阶层,拓展农民工阶层领域的统战工作,扩大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以实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李大钊的大量文章中,对众多中国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李大钊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是由时势造就的;伟大人物也是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才干。他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分阶段评价一个人的漫长一生,并把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历史过程之中。李大钊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认为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变迁全为人力所造,决不是几个伟人。李大钊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功过是非、褒贬抑扬依据于客观历史事实。李大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值得史学工作者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diffusion effects on married couples' fertility behaviour during the historical European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o this end, a blended logistic model of parity-dependent stopping behaviour is developed, including indicators for both natural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and diffusion effect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birth intervals of three 19th century generations of urban working class couples living in the Belgian town of Leuve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ccupational status cannot explain the adoption of stopping behaviour.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iffusion mechanisms were at work on a neighbourhood level: the proportion of Francophone couples living in the Leuven street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Flemish couples were applying stopping behaviour. Also, working class couples who were living in a town quarter that was hosting many upper class peopl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stop.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