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多年来云南杂散居民族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其主要政策措施,进而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现阶段云南杂散居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困难,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快杂散居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魏晋"杂胡"释义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是匈奴的专称,但匈奴帝国部族构成复杂,为示区别,把匈奴单于部族之外的别部称作"杂胡".故魏晋时所谓"杂胡",其本义是指匈奴帝国解体后,曾经与匈奴部族有过政治统属或血缘关系的有关部族."杂胡"是指其种类繁多而言,并非指其小弱.至唐代,匈奴杂胡均已消失,惟西域昭武九姓胡依然保留有种类繁多的特征,故在隋唐以后昭武九姓逐渐独擅杂胡之称.  相似文献   

3.
传世文献中有关羯人西晋时活动的记载颇为罕见,意味着该族人口不多,部落组织正在离散.晋末并州一带的杂胡与匈奴已有明确界限,羯胡被视为杂胡而不属于匈奴的范围.史家将羯胡称为"杂胡"或"匈奴别部",其实是与五部屠各或匈奴五部相对而言的.羯胡首领石勒起兵之际麾下同姓人物极少,其本部兵力与刘渊的五部屠各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石勒最初在刘渊政权下组建的胡人武装,其成员多为各种杂胡而未必都是羯族.石勒转战河北后开始大规模扩军,此前被成批卖往河北的并州杂胡纷纷加入其军团.石勒建国后为提升诸胡地位而称其为"国人",羯胡人数骤然增加并达到惊人的数目.羯胡的语言、风俗及状貌与康居等西域胡相同,西域胡在后赵羯胡之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可信的.后赵末冉闵鼓动汉人灭绝羯胡,各地的西域胡也一并遭到大规模清洗.并州杂胡的民族认同与河北流民的地域认同,成为石勒羯胡政权核心群体得以凝聚的重要纽带.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基础,后赵在与前赵的军事对抗中逐渐占据优势,并州杂胡也最终取代五部屠各,成为十六国初期北部中国新的异族统治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口及分布、民族意识、民族关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杂散居民族的特点,指出了做好杂散居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杂散居地区影响民族关系问题是"全方位的",影响该地区民族关系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而宗教是其中比较敏感、较易与其他因素相关连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宗教因素在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问题中的作用或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宗教在维护杂散居地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回族为例,从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回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宗教信仰等方面所享有的权益,指出了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中所存在的早婚现象、家庭暴力、辍学等影响妇女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从正确对待婚姻形式、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妇女素质,关注社会性别的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夏文《经史杂抄》一书出土已近百年,因首尾皆佚,内容芜杂,此前一直未获全文解读,出处亦不明。本文指出此书主要依据敦煌汉文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编译而来,是目前所知西夏人编译的唯一一本通篇征引汉文俗文学的作品。对它的解读可以解决夏译汉籍悬而未决的最后一个谜团,从而为研究西夏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份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杂散居少数民族?在我国6700多万(1982年统计数)少数民族中,除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的4900多万人口外,其余都统称杂散居少数民族。其中,一种是虽有一定程度的聚居区,但构不成一级自治地方;一种是零散住在汉族地区或民族自治地方的某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从唐代笔记杂纂看唐人婚礼,既承袭古代"六礼",又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有些新的变革.传统婚礼的形成、发展与流变,其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是一种夫为妻纲、传宗接代的庆典.因而,婚礼中各种仪式活动也渗透着"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宗法意义.因此,本文以笔记杂纂为切入点,探讨以婚礼礼俗为代表的隋唐民俗生活,并基于此来讨论文学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罗爱军 《西藏研究》2005,(4):104-110
文章对西藏自治区中小学体罚现象作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了体罚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惩戒权是教师所必需的一种教育管理权力,解决体罚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应把握惩戒的尺度,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公正的处罚。  相似文献   

12.
论两广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护墓主在阴间不受侵扰。两广地区腰坑习俗兴盛原因是由于战国中晚朝岭南越人部落社会的兴盛 ,衰落原因是由于秦汉以后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传播推广 ,使腰坑习俗逐渐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承载力在研究区域内存在着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差异.两广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承载力状况的对比表明,广东在开放的系统内人口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广西在封闭的系统内人口资源承载力相对超载.广西应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磊 《世界民族》2005,(2):71-78
查特吉的<历史与民族>通过对达里尼查仁等人的民族历史叙述的考察,揭示了后殖民理论的尴尬处境--试图摆脱殖民叙事,却抹杀了被殖民国家内部的多样性;试图彰显单一民族的历史,却无视民族国家内部宗教与民族多元的现实,在民族内部与外部、自性与他性、自我与他者之间陷入了后殖民历史叙事的圈套.  相似文献   

15.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racial/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less likely than whites to engage in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LTPA); yet few studies to date have included Asian subgroups in the analyse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disparities are not well known.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the 2007 California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 = 37,164) to examine racial/ethnic disparities in self-reported adherence to LTPA recommenda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cculturation, and neighborhood perceptions. Nine racial/ethnic groups were included: non-Hispanic whites, non-Hispanic blacks, Mexicans, and six largest Asian subgroups. Results confirm that racial/ethnic minorities are, in general, less likely than whites to meet LTPA recommendations, whereas heterogeneity is also evident across Asian subgroups. No significant disparity is revealed for the Japanese and Filipinos but whites are advantaged compared to all other Asian group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percent of lifetime sp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cess to park, playground, or open space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eeting LTPA recommendations. SES and acculturation play differential roles in explaining group disparities for blacks, Mexicans, and some Asian subgroups. Perceiv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does not mediate LTPA disparities by race/ethnicity. Net of these mediators, the advantages of whites in meeting LTPA recommendations persist for blacks, Mexicans, the Chinese, and Korean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theorize and operationalize additional multilevel pathways linking race/ethnicity and LTPA while assessing measurement errors in the existing constructs.  相似文献   

16.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河湟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区位条件、民族组成以及环境背景,其城镇的演变也极具地域特色。本文从政治、军事、贸易、宗教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明清时期城镇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政治军事因素是城镇演变的主要因素,民族贸易的作用不容忽视,宗教的社会影响虽然很大,但在城镇演变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1,2(6):1-11,99
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的城市历史悠久,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时常遭到破坏,部分城市的发展中断。清代,由于这些地区纳入到统一的中国版图,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清代藏、新、蒙地区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与内地城市相比,它们仍然处于不发展的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何平 《世界民族》2007,1(4):52-62
今天东南亚的绝大多数居民属于蒙古人种,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属于另外一个种族,那就是黑色人种。今天这个种族的人数虽然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海岛地区,但是大量的资料表明,他们很可能曾经是中南半岛的主人,甚至很可能还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东南亚的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世纪前期的中亚为背景,勾勒了该时期英俄争夺中亚,并达成1873年英俄协定的历史概貌,以便使我们对英俄进行殖民掠夺的本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