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并创造性地将文化建设理论应用于实践来解决俄国的实际问题。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判俄国的传统文化,是贯穿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全过程的重要问题。列宁秉承唯物史观对俄国传统文化生态展开评判,他批判“奥勃洛摩夫”消极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各种错误的文化观,主张树立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文化观,在深刻洞悉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俄国文化生态进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回顾列宁对俄国传统文化生态的评判实践,对于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文化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学习列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论,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将从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入手,探讨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民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在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通过文献介绍和文本翻译的方式传入中国,不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接触、接受、认可、认同,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探索中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行动准则。以列宁及其文化著述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爬梳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关于人民文化观的介译,进一步彰显其在中国的生机和活力,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民老师的地位,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主要任务是农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家机关和共产党员的文化建设,是解决苏维埃俄国全部经济任务的关键。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非常重视 ,不仅要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而且要求党政干部要搞好文化建设 ,要边学习边工作 ,把文化建设作为监督党政职能和建设苏俄社会主义的关键。同时列宁对人才培养和教师工作也非常重视 ,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可操作性研究 ,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可以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入手 ,肯定了文化因素在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阐明了列宁晚年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列宁为经济和文化落后的俄国指出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的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体现了他对文化本身某种重要的政治意义的敏感 ,这对于一个后起的 ,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关于两种“思想体系”的重要论断是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笔理论财富。在当代条件下,我们应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直接关涉到社会主义运动的长远发展。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逻辑又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从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创者,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不仅阐明了进行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也提出了如何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些思想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对当前我国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具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基于十月革命后的实践经验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文化建设"上,在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同时,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实现社会精神生活的变革,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依据具体的实践,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对知识分子采取正确的政策,正确对待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学习和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列宁晚年的意识形态学说极大地彰显了文化建设对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在新的历史和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国思维.国际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跨越文化不自信之“坎”树立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成为执政党后,俄共(布)自身面临十分迫切的文化建设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设俄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为己任,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并努力将之贯穿在党和国家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学习研究列宁加强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的思想,对我们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文化综合创新”作为对传统文化现代姿态的一种探寻,是指融合中西文化之优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共产竞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开辟,既是“文化综合创新”的结果,更是“文化综合创新”的进一步体现.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首先,从文化视野上要重视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双重影响;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要重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汲取世界先进文化资源并存;最后,从文化交流上要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14.
“文化革命”思想是列宁政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建设的思想和措施,对今天我国开展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其杰出的理论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各国法治的历史沿革及其法治信仰构造、哲学认识论基础,我们可以将世界范围内“区域法治文化”归纳为“欧陆理性主义法治文化”“英美经验主义法治文化”“新加坡威权主义法治文化”等几种类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属于“新型法治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内涵。相对于国家法治文化而言,“湖湘文化”等区域法治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湖湘法治文化等区域法治文化,不仅是湖南等省积极推进地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赵文 《南都学坛》2012,32(4):93-97
列宁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利用西方先进设备、科学管理技术来发展现代工业。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依据是俄国落后的国情,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当前,我们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利用资本主义文化;要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对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其杰出的理论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件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以其专长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特殊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仅多次论述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自己的实践中信赖和支持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今天,在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列宁对知识分子的光辉思想和感人活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宁提出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文化建设转移的战略决策,并反复告诫全党同志,要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号召无产阶级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在培养共产主义一代新人中,必须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必须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文化异常落后.国内居民大部分是文盲,九岁以上不识字的占人口总数的76%;在农村则占80%.妇女情况更为严重,文盲竟达80%.列宁曾经这样指出:“人民群众这样被剥夺了受教育、获得光明,求取知识的权利的野蛮的国家,在欧洲除了俄国以外,再没有第二个.”十月革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