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瑞俊 《老友》2020,(2):47-47
我大概有10多年不玩摄影了。那天早晨,我随老妻去爬附近的五一山,到了半山腰,曙光初露,回望晨曦中的兰州市区,高大的建筑物笼罩在薄薄的轻雾中,静谧,缥缈,如梦似幻。我知道这个机会不可多得,就掏出手机拍了照。回到家,我把那张照片传到电脑上,用修图工具剪裁,加强对比,提高明亮度。嘿,真是一张不错的照片!这完全改变了我以前的认识:手机拍照,那完全是个"傻瓜",能拍出什么好照片?  相似文献   

2.
了解西方现代摄影的发展史有助于正确理解西方的摄影观念。笔者分析了直接摄影、现代主义摄影、后现代主义摄影等西方摄影流派 ,对如何借鉴西方现代的摄影观念来发展中国的摄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摄影文学讨论中所谓"摄影"、"文学"诸元素经"审美复合"已产生新质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摄影文学作品中"摄影"是目的,是主体,"文学"是工具,是附庸.它们根本未能化合,仍是两张皮.据此,"摄影文学"宜更名"文学摄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全息摄影技术的含义、原理、特点,叙述了其与普通摄影的区别,给出了全息摄影技术的几种应用,说明了全息摄影技术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摄影文学·纪实文学·摄影纪实文学@孙春旻$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相似文献   

6.
论手机道德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使用的道德失范,既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又干扰和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等。从道德层面规范和调节手机使用就成为当务之急。手机道德从本质上说属于社会公德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公共生活中需要道德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新领域。根据手机的使用以及对他人与自身的影响,把"无害原则"确立为手机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一基本原则,手机道德的基本规范可以从手机使用的场合、手机使用的时间、手机功能的运用、信息浏览与传播的内容以及废旧手机的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媒体的浪潮中,手机电子杂志将是影响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以为代表的手机电子杂志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中国学术期刊实现手机出版提供了借鉴.因此中国学术期刊在实现手机出版的过程中,应学习各类手机期刊的良好经验,由国家建立公益性学术期刊出版机制,形成集团化出版平台,并根据手机出版的技术需要,调整与改善编辑出版规范,达到学术期刊纸质版、数字版与手机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照相手机、数码相机以及网络的盛行,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由此产生了各种失实图片.对新闻摄影行业和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了巨大冲击.为此,在"读图时代"只有坚持和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完善的行业相关机制,以法律人,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9.
首先继承了传统的讨论摄影特性的思路,对摄影纪实特性和艺术特性进行了颇有启发意义的对比分析。其次着眼于启发,对摄影的侵略性、武断化、表面化以及霸权特征等进行了阐释。再其次介绍和讨论了摄影的信息特性、技术特性和表现特性,指出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获取手段,有力地加强了人们认识历史、交流思想、开展科学研究、积累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对人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影响巨大,对摄影的把握必须重视其信息特性。同时,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其表现特性也非常突出。但两者的实现,又都有赖于对摄影技术特性的重视和运用。最后,从宏阔的角度对摄影的有形特征和无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样思路比较宽阔的对比研究,最终得出了"摄影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的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照相手机的发展使新闻图片采集过程平民化,新闻摄影空前的大众参与使新闻摄影领域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让专业摄影记者产生了极强烈的危机感.为此,专业摄影记者应积极面对激烈的竞争,提高理论文化素质,建立广泛通畅的信息网络,站牢日常报道的阵地,拼抢突发新闻的报道,多出精品,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1.
手机新媒体的功能承载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媒体,手机在传播方式上取代了传统的直线型传播模式,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清晰;在传播空间上,它实现了移动状态下的传播,使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不复存在;在媒介功能上,它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功能于一身,满足了语音、文本、视觉等多方面的需求。手机承载着社会意义,象征着身份、时尚,对使用者心理、交流习惯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将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外对手机依赖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在手机依赖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方法也主要采用定量研究;考察了手机依赖和性别、年龄、自尊等八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手机依赖的危害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手机依赖的防范主要从手机本身和教育两方面着手。国外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从生理和心理的微观层面进行,还缺乏宏观层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意境之美——3G手机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3G手机的功能特点,应用现代人机界面设计原理,对3G手机界面的视觉效果和交互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从3G手机界面中视觉语言的个性化、多通道泛交互理念以及界面设计中的高情感化需求几个角度进行了的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在未来3G手机的界面设计中达到美好意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信息化的概念和应用入手 ,从外形、设施系统的一体化、信息功能的模块化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 4个方面对手机设计的趋势作了初步探讨 ,并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正确性和度的问题作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移动购物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者对网购方式的热衷,手机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状况也深受其影响,如何定位本行业目标市场,明晰网购手机用户特点是手机行业生产商和销售商普遍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手机市场上网购手机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阿里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淘宝指数进一步明晰网购手机用户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趋势。最后提出手机行业在线企业的营销对策: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多元化发展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信息时代,手机短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手机短信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频率极高。从格式上看,用于手机短信的比喻既有明喻式、暗喻式、借喻式三种基本格式,又有博喻式、较喻式、反喻式、引喻式等几种变化格式。多种格式的比喻灵活运用于手机短信中,呈现出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手机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形成“手机文化”的明确概念与特征界定。按照手机应用特点和文化形态考察可知,手机文化有以下基本特征:(1)手机文化是典型的给大众生产娱乐快感的文化;(2)手机改变了文化的传统特质,形成了互动的、非线性的开放状态;(3)手机拆解了文化的集体性而建立起了文化的私密性;(4)手机是视觉性文化,“一路观看”是手机使用者最喜欢的信息传播和审美方式,视觉化是手机传播中人/机新关系的文化枢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的现状,提出了生产商延伸责任制下手机逆向物流渠道构建的三种模式,即手机生产商直接回收模式、手机生产商委托零售商或电信运营商回收模式、手机生产商委托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回收模式。手机生产商选择手机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应综合评估回收渠道成本控制能力、逆向物流资源状况及管理能力、社会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能力、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状况等因素,构建最适合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短信诈骗行为的泛滥,不仅严重侵犯了人们的财产权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手机短信诈骗,应强化监管和打击,建立和完善手机号码实名制和储蓄实名制,加强宣传教育,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通过明确界定三种典型手机网游玩家行为动机类型以及该市场发展状况,运用结构方程,实证检验了手机网络游戏玩家行为动机对该市场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手机网游玩家行为动机已经表现出了多重交织的特点;相对探索体验性动机,玩家互动沟通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更显著构成了影响我国手机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的因素;基于动机影响下的市场分析也表明,该市场发展仍然还处于低层次"拉锯"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