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电信诈骗的类型层出不穷,其骗术的迷惑性也千差万别.相对于传统诈骗方式,电信诈骗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行诈骗.为防止电信诈骗发生,我们应当从完善手机SIM卡实名制法规制度、制定有关电信运营商的监管职责法规制度、建立重要电信设备监管法规制度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打击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某县采取关闭全县所有银行柜员机的方式,为了城市“脸蛋”好看,某市禁止瓜农“当道”卖瓜,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进网吧,某地以“挽救一代人”的名义关停当地所有网吧……。  相似文献   

3.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实名制、举报平台和防骗教育构建起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三条防线. 实名制是很多国家防范电信诈骗的首要屏障.在美国,手机账户需要与个人社会安全号捆绑.如果用户不能提供社会安全号,也必须出示护照、信用卡、学生证等能证明身份的文件.此外,运营商还会通过技术手段来“强制”用户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当用户没有提供社会安全号时,运营商会对手机设置开启“网页卫士”功能,阻止用户进入一些网站.如果用户想关闭这一功能,就必须提供社会安全号、住址等信息.  相似文献   

4.
论手机短信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发短信是手机的重要用途.手机短信具有信息传递快捷、价格低廉、互动保密以及安全阀等社会正功能,而部分不法之徒则通过发送不良短信、借助短信进行诈骗等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编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这种合法形式来实施诈骗犯罪目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诈骗犯罪.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从犯罪方法上又分为利用合同进行全额诈骗和利用合同进行差额诈骗;利用合同进行差额诈骗犯罪,又分为签订合同时实施差额诈骗和履行合同时实施差额诈骗.差额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欠款纠纷,虽表面形式上相似,但因两种行为性质不同,又具有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颁布的《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规定》和相关国情 ,阐明了存款实名制的内涵和发展 ,较系统地论证了我国实行存款实名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我国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提出了较有见解的构想 ,特别对充分发挥其人性化功能提出了很好的可行性意见。文章对我国实施存款实名制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客观的剖析 ,对实行存款实名制的利弊和潜在风险作了中肯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短信息服务的行业化,手机短信陷阱越来越猖獗,大有蔓延之势,这方面的法律规制等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术界对此尽管作过大量的学术探讨,但还有待于寻求出最好的解决路径。鉴于此,笔者就目前手机短信陷阱现状以及手机短信陷阱现象的种类进行了实证考察,针对手机短信陷阱问题提出相关法律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交际已日益成为一种厂泛实用的新的的交际方式,而手机短信在语言材料、修辞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其显著特点,可以说,手机短信已成为一种新的特殊的语体,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本文旨在从短信语体的语音修辞和修辞格等角度对时下流行手机短信进行语言分析,以窥得短信语言之一瞥。  相似文献   

9.
“用实名存钱保密吗?”自4月1日实施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以来,储户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话出有因,原因何在呢?储户:实名制带来保密问题所谓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是指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使用本人法定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及其证件号码,以确定其对所开立的账户上的存款享有所有权的一项基本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只是身份实名制,还没有过渡到全面实名制。身份实名制是最低限度的实名制,即银行对储蓄存款账户开立者的身份进行检查,检查证件是否真实有效,账户姓名是否与证件姓名一致,而不需要其他个人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进行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者主要利用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后,公众缺乏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律和现实之间的空隙;此外,社会治理程度不够也为该类犯罪制造了机会,如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松散,现金结算制度不规范等。针对导致该类犯罪的多重因素,有效治理此类犯罪,除了立法完善,技术跟进以外,可以引入资格刑,而且更应该加强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日益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型文体。与手机中文短信一样,手机英文短信呈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短小精练、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等等。多种修辞法的运用是促成这些语体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短信诈骗近年来长期处于高发态势,犯罪人利用被害人的心理弱点设置骗局骗取财物。短信诈骗案件的频发包括制度、社会以及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社会宣传、法律规制、技术防范、行政监管和责任追究等路径来控制短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3.
对于手机短信作为证据以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实务界与司法界一直存在分歧,如何确保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可采性是讨论的焦点。手机短信证据保全是保证手机短信证据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手机短信证据保全主体、保全对象的理论研究,以及倚靠重庆邮电大学证据保全中心为实验平台所得手机短信证据的保全程序与方法,确保手机短信证据的适格,以期改变目前对于手机短信证据易收集难使用的尴尬局面,发挥其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4.
手机作为人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手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所承载的人际传播意义内涵有了很大的拓展,越来越体现出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开创了人际交往的新方式。本文从手机语音传播、手机短信传播、手机微博传播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手机媒体在人际传播视阈中所呈现出的新特质以及对于个体自我形象建构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Web2.0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和手机终端为发布平台的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微博舆论场”,成为了社会公共表达的全新平台,在公民参政、民主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非理性、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见不鲜。构建一套科学的网络舆论暴力治理机制,需要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舆情研判与调控机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6.
手机文学,又称"短信文学""拇指文学"或"移动文学",是首先为手机用户创作而在手机上以短信的方式传播的文学,目前已经形成了短信文学、WAP文学和彩信文学(彩E)三种类型。它是文学领域里继网络文学之后伴随现代传媒的脚步所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文学现象。从已有的创作情况看,手机文学具有篇幅短小、方寸千里,构思奇巧、节奏紧凑,语言生动、诙谐幽默等基本特点。尽管手机文学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但其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手机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国内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手机短信交流的便捷、资费低廉优势和大学生追求个性、互动的特征是高校手机文化兴盛的主要原因;手机的使用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同时也对其学业、心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手机作为新载体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但也对传统教育管理制度构成了挑战。因此,高校应从手机文化建设、短信平台建设以及法制保障等层面予以应对,并从手机上网、传播学、心理学等视角对高校运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湖南红彩信活动选择手机短信(包括多媒体短信)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并获得成功,有其重要的技术背景和文化背景。手机的高普及率和传播功能的发挥是活动成功的基本条件,泛娱乐化下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渴望是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手机短信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度,调节公众情绪,积淀社会文化。传播内容的贴近性、传播时空的占位性、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是手机短信传播的基本特点。手机短信传播社会影响力的生成,一是基于传者的分裂式增长,二是得益于受者的从众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