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金瓶梅》的传播接受、《金瓶梅》的成书方式、董其昌与陈继儒二人的交游厚密关系、《金瓶梅》的创作风格等可以推断,《金瓶梅》的作者是陈继儒从吴越间延招来荟蕞成书的"穷儒老宿"。  相似文献   

2.
继《〈金瓶梅词话〉作者为武进作家白悦》和《续考》《三考》之后,文章从医学、金华酒、白悦与夏言的关系等角度进一步佐证"白悦说"。  相似文献   

3.
在《金瓶梅》作者“徐渭说”中,陶望龄是个关键人物,但陶望龄和《金瓶梅》之间的直接资料几乎没有,只有通过研究《金瓶梅》抄本收藏者和陶望龄的交往,才能找到陶望龄和《金瓶梅》早期传抄的关系。文章在潘承玉《金瓶梅新证》的基础上,通过追寻陶望龄和徐阶、王肯堂、文在兹的关系,探讨陶望龄作为《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中作为非作者总源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黄霖的《金瓶梅》研究"外学"与"内学"兼善,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一是《金瓶梅》作者成书研究,二是《金瓶梅》社会价值研究。黄霖的主要代表性著作《金瓶梅考论》和《金瓶梅讲演录》为金学大厦的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石。黄霖提出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说"是独具代表性的"一家之言",他提出的《金瓶梅》"反腐败经典说"也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讯     
《闲评金瓶梅》,作者周双利教授,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近期出版。全书二十万字,以闲话的方式,纵意而谈,不拘格套,所论的问题都研究《金瓶梅》的重要问题,如谁是《金瓶梅》的作者,《真本金瓶梅》的由来,《金瓶梅》在日本与西方的传播,并论及《金瓶梅》主题思想,小说结构以及艺术手法种种,最后是纵谈《金瓶梅》的研究历史。作者以随笔的笔法,议论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金瓶梅》的语言(下面均简称“金语”)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讨论《金瓶梅》的作者是哪里人时,“金语”更成了各家争论的焦点,意见颇不一致。台湾学人魏子云先生是研究《金瓶梅》的名家。他对《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思想艺术”和“作者是谁”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石昌渝、尹恭弘两先生在《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前言中说:“关于《金瓶梅》的成书和作者的考证,魏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这样一部奇迹般的文学作品,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五四"前后,《金瓶梅》研究没有出现一个在我们想象当中可能出现、应该出现的与"五四"精神相一致的研究的新局面。在《金瓶梅》的研究历史上,它真正的繁荣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衡量一门学问繁荣昌盛的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是它所需要的基本资料的整理出版,二是出现一大批著作、论著。《金瓶梅》的研究,也就是金学,正是朝着这样一个昌盛繁荣的目标,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为学术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俗人俗语,白描传神,讽刺艺术,小说说"小"。通过论述,我们认识到《金瓶梅》的艺术光芒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李开先和贾三近的祖辈、父辈中,有多人的名字与《金瓶梅》中地位卑贱的人物或反面人物的名字用字相同或音同,如果《金瓶梅》的作者真是李开先或贾三近,在避讳甚严的古代,他们是不可能那样做的;再加上《金瓶梅》的作者对泰山周围的地理形势很不熟悉等证据。由此,笔者推断,《金瓶梅》的作者不可能是李开先或贾三近。  相似文献   

10.
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价值体系的重构。明代中后期正是这样的"破而未立"的时期。心学的传播和深入使得禁锢人性的程朱理学被冲决,个性解放潮流大行其道,但是也造成了矫枉过正的混乱的社会局面。面对这种矛盾,《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在作品中以儒释道核心观念积极探索挽救社会风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小说《续金瓶梅》不是对《金瓶梅》的简单续写,全书有三条线索:一是宋金两兵交战;二是吴月娘母子的坎坷遭遇;三是《金瓶梅》中转世人物的生活经历。其中,作者创作的真正用意表现在第一条线索,它展示了作者浓厚的政治情绪和对现实的关怀,体现了作者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12.
我在《<金瓶梅>原是评话说》论文中曾列举八方面的“内证”,得出以下结论:“《金瓶梅》原来是评话,所以《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其实是《金瓶梅》评话的最早的记录者、整理者、加工者和再创造者。他在《金瓶梅词话》成书中的作用,约略相当于施耐庵、罗贯中之于《水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同意为《金瓶梅》作序的欣欣子是屠本畯,《金瓶梅》作者是屠隆、屠大年之说。欣欣子读过《金瓶梅》全书“凡一百回”;而屠本畯“恨不得睹其全”。屠本畯未从屠隆、屠大年处读过《金瓶梅》;而在王宇泰、王稚登处读过抄本各二帙。欣欣子、廿公、袁中郎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而屠隆、屠大年是大梁、无锡、鄞县人,非兰陵(武进)人,亦非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  相似文献   

14.
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论《金瓶梅》“廿公跋”的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瓶梅》“廿公跋”,无论对于理解“崇祯本”系统《金瓶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的关系,还是对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等重大问题,都是关键之一。作者认为,“廿公跋”的矛头是指向“弄珠客”序的,最早见于内阁文库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廿公跋”写于崇祯末年;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相似文献   

16.
读了陈昌恒先生的《〈金瓶梅〉作者冯梦龙考述》(以下简称《考述》)○一文后,对其说法实难苟同。我们认为:《金瓶梅》作者决非冯梦龙。现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陈先生作学术上的磋商,以期共同进行科学的探讨。在陈先生的《考述》发表以前,王利器先生在1987年所写的《〈金瓶梅词话〉成书新证》一文中就表示过不赞成冯梦龙是《金瓶梅》(或称《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的说法。他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与山西及作者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金瓶梅》的有关文物,作品语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词曲等方面与山西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从多方面推考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化名为笑笑生,祖籍在山西太原,客籍在江苏“兰陵”,是嘉靖间大名士王稚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证了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兰陵笑笑生不是《金瓶梅》的作者.文章认为将《金瓶梅》的作者说成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兰陵笑笑生考证不过是一场大闹剧,这场大闹剧的演出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真全面地总结了二十年来<金瓶梅>作者考证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金瓶梅>作者考证的重要线索、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主张在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中倡导一下"汉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刘辉说:“不从《金瓶梅》小说本身的研究出发(我们认为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内证),而是光在作者问题上兜圈子,难免要走进死胡同。”我完全同意刘辉的看法,所以在对《金瓶梅》的作者冯梦龙作了必要的外考后,再从《金瓶梅》小说本身作如下的内考。 冯梦龙的生活经历与《金瓶梅》 深厚的生活基础,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那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巨著,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