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乐》2007,(11)
俗话说,忍是心上一把刀。人在盛怒之下,能以理服人是一种本事,能以理服己则是一种涵养。读《三国演义》,发现曹操总在宽容与小肚鸡肠间转换。有时对背叛、冒犯他的人,他不计较;有时为一件小事,他却  相似文献   

2.
不相信     
《北方人》2008,(7)
20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7)
他和她是一对恋人,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了这座城市。他们租了一间房子,房子很小,只好买了一张单人床。单人床很狭窄,根本就容不下两个人的身体。她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习惯了一个人睡一张大大的床。现在就不行了,无法伸展身体不说,还有掉下床的可能,这让她多少有点不习惯。他喜欢抱着她入睡,抱得很紧。单人床空间本来很小,他又喜欢死抱着她,这让她很不舒服,就让他放开。他同意了,谁知下半夜不知不觉中,他又把她抱住了,像害怕失去她一样。这让她很生气:"你把我抱得这么紧,我呼吸都感觉困难。"但她多次提醒也不见效,他到下半夜还是会明知故犯。她怀疑他有什么毛病,要不为什么有抱人睡觉的嗜好。他看出了她的疑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一户人家,家境十分窘迫,兄弟姐妹好几个,家里就两张小床。父母睡一张床,几个孩子就睡在一张床上,十分拥挤,常常会把一个孩子挤下床。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孩子被挤下床,  相似文献   

4.
张鸣 《阅读与作文》2009,(11):42-43
从前,有个好逸恶劳的人,叫李老五,他专靠打赌来混日子。 有一次,他在人前打赌说:“谁能说出一件事,说得使我不相信,就给他五两银子;”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滋味     
《北方人》2007,(10)
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而是手里高高举起一张1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10美元?”200只手刷地举了起来。演说家接着说:“我打算把这1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  相似文献   

7.
采访郭启宏是一件幸福的差事,他68年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满屋子密密麻麻的书都化成涓涓细雨入人心田.他的正气、骨气、志气,还有一点不骄的傲气,就像他笔下的诗仙李白,有一种古朴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雨天的回忆     
那是一个飘着细雨的星期天,我帮大姐看着商店。随着咚咚的敲门声,门口出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不用细打量,就看得出他是个捡破烂儿的人:身穿一件沾有泥迹的衬衣,衣领发黄,一条灰色的长裤挽得高低不一,手里提着一个白袋子,显得有些沉重。  相似文献   

9.
阿虎 《老友》2011,(12)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他箭技高超,能百步穿杨,但他有个毛病,好自吹自擂。一次,他正在习射,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众人连连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当即挥笔写了一上联: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大家看不明白,更对不上来。张弓见了更加趾高气扬:哈,我张某人不但箭法好,无人敢比,出的对子也无人能对,堪称绝对!恰在这时,走进一个卖弓的人,听罢张弓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冬的一个雪夜,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的吴艺五老人被送进了医院,他感到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而还有一件心事尚未了却。作为组织的最高机密,这件事在他心中已埋藏了几十年。他觉得此时该告诉后人了。 在病床上,吴艺五老人断断续续地对中国民联组织上海负责人梁佐华说:“我们‘民联’……还有一个人……在台湾……这个人叫吴石,1949年去台湾……我们不能忘记他。” 由于当时两岸隔绝多年,大陆长时间不知道吴石的情况。直到美籍华人江南著《蒋经国传》出版,才知吴石以通共罪处决。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12,(13):41-41
上海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调解员施云清每年调解纠纷200余件,平均每个工作日调解一件,而且件件成功,无一反复。他成功调解的故事,在居民中广为流传,大家称赞他是“我们小区的土法官”。 情暖医患 居民唐某预约社区医院上门验血,医务人员因故迟到,病人突然死亡。唐某家属三十多人聚集到社区医院,说“社区医院害死人”,要求巨额赔偿,不然抬死尸上市政府。社区医院不同意唐某家属的说法,病人长年患病,属正常死亡……问题不能解决,社区医院挂号大厅群情激愤,局面混乱。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3,(16):1-1
笔者近日对三件事情一直难以释怀。一件事是有一路人向一报摊摊主询问西单地铁站在哪,该摊主头也不抬就说不知道。由于这个报摊就在我们办公楼下,笔者印象中这位摊主在这儿摆摊至少有十年了,报摊离西单地铁站也就300来米远,怎么就不知道西单地铁站在哪儿呢?如果这位路人买她一张报纸,也许她就会告诉人家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傻子、一个正常人和一个聪明人,历尽艰险,爬上一座高山,见到传说中的神。神被3个人感动,决定帮他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傻子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试探着说:"天太冷,我想要一件羊皮袄。"神挥一下手,他的身上就多了一件羊皮袄。羊皮袄做工精细,又漂亮,又暖和。傻子开心的笑了。不过很快他就开始后悔。他想,为什么不跟神要两件羊皮袄呢?正常人想了很久,对神说:"我想要100万美元。"神挥了  相似文献   

14.
王晶晶 《社区》2012,(1):63-64
18年里,他为顾客拍了数十万张证件照。人们称这里为"神奇照相馆",而他称,叫"不马虎照相馆"还差不多。在关门这一天,400多人来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15.
找工作当然得靠真才实学,但有这么一小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弄张假文凭、假证明就能蒙混过关,从此平步青云。殊不知,到头来他们常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案例]小李2005年从某校计算机硬件专业专科毕业后,在一家私营企业从事计算机维修工作,之后又跳了好几次槽,可他总觉得工作不理想、收入不满意。看着其他IT人员越来越“吃香”,小李认为自己是吃了文凭不高的亏。能认识到自已专业水平有限是件好事,可本应把精力花在“充电”进修上的小李竟动起了歪脑筋——何不弄张本科假文凭,如此不是就能“天高任鸟飞”了?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9,(5):55-55
今年71岁的张德科老人是新疆阿勒泰市公路总段退休工人,他隔不几天就会用220伏电流来为自己做“健身运动”,当地人都称他为“奇人”、“电人”。他的身体不仅是导体,而且还能控制电流。电流通过他的身体后能将一条活鱼在两分钟内烤熟。张德科老人经常通过自己身上的电流给亲戚朋友治疗风湿、关节炎、腰疼等疾病,疗效十分明显。他的身体通过220伏电流后,5个手指就是电针”了,用来电疗。  相似文献   

17.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那就是在我们中国还没有加入WTO 以前,我国五星红旗就高高地悬挂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大厅里。这件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不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于是,我和老伴便立即站在五星红旗下,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9·11"事件后,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炸毁了,但是,这面国旗却永远在中国人心中飘扬!是的,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尤其是中国人在海外看到五星红旗,心情就更不一样,格外感到亲切,格外感到可爱。1999年10月1日,我正在美国芝加哥探  相似文献   

18.
周学珍 《社区》2005,(2):52-53
张老头耳朵不好,他是我们单位社区大院儿的看门人,人称张聋子。他说话的声音特大,那天他手里挥舞着几张汇款单,对我嚷开了:“你来了3张汇款单。”他奇大的嗓门把路人和小贩的目光全都吸引到我的身上。待我快步迎上去的工夫,张老头又再次大声地唱起票来:“一张25元,一张30元,一张120元,你发了。”带着不满转身离开时,我又听到张老头和小贩们的议论:“她经常得稿费单,是我们这里的大款。”我几乎要愤怒了。张老头听力不好,所以造成了他的嗓门奇大,而他又是个喜欢嚼人细故的老头,偏偏他是大院儿的看门人,邮递员把信件、包裹和单据都交给他,由他…  相似文献   

19.
林夕 《可乐》2008,(6):22-22
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快下课时,她发给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纸上写出三件事: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相似文献   

20.
正好多年前的一个中午,我和一家报社的摄影部主任在快餐店吃饭。他要了一份炒饭,吃着吃着他皱起了眉头,原来炒饭里掺进了一张小指甲大小的纸片,他夹起纸片,正待发作,忽然愣住了,原来这张碎片上写着"某某摄",而这个某某正好是他部门的摄影记者。作家保罗·奥斯特在他的《红色笔记本——真实的故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作家朋友的女儿,当时大腹便便,已经比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