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在多次关于品牌建设的讲座中,我向听众提出一个投射性问题,即如果你企业的命名只能在“虎“和“羊”中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不管面对的是哪个行业的管理者,大多数的答案无疑都是“虎”。我想如果让读者做选择,结果也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闻听好友说我是“大美人”,狂喜。可为表谦虚之意,便惺惺作态重新注释一遍其含义:“大”——我的个子大;“美”——心灵美;“人”字自不必说。这样显得好听点。  相似文献   

3.
要想写文章,先得有材料。过去的人谈文章,总是喜欢拿他和“人”相比,说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就像是人的“血肉”。人不都是以“有应有肉”、“血肉丰满”为健美、结实吗?材料之对于文章也是这样。你没有内容,缺“血”少“肉”,皮包骨似的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瘦得可怜的“小瘪三”一样,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4.
人性的掌声     
我今年才10岁,学“奥数”才1年时间,就获得了“中环杯”的市三等奖和“希望杯”的全国三等奖。老师同学夸我了不起,很幸运!记得去年秋季,妈妈特意为我报了奥数班。一开始,我不太愿意,被动去上了一节课,觉得蛮有趣的,就有点喜欢上了“奥数”。学了才一个月,妈妈又给我报了一个“中环杯”的考前培训班,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拿一个奖,哪怕是优秀奖也行,这样就能更有条件地竞争一所好中学。  相似文献   

5.
怕老的背后     
张继东 《社区》2013,(28):56-56
自古以来,怕老的人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时间的箭头也许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不仅“飞快”,而且只有“单向”。人为什么怕老?其实,那是一种对死亡的焦虑。也许有人会反驳:我才不怕死,我只是怕青春不再,怕力量不再…”其实这些“怕”都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城铁5号线     
生命!多么宝贵的礼物啊,这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我们应该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充满生机和无限可能的世界里而感到幸福!然而,灾难降临了,这份“礼物”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种诅咒、一场灾难。“为什么?为什么倒霉的是我?”  相似文献   

7.
行者 《21世纪》2011,(1):62-62
曾看到中央台的“实话实说”中有这么一段情节,颇有感触。主持人在节目最后,问一位在中国生活的爱尔兰年轻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希望,那位爱尔兰年轻朋友说:“我走在街上,人们常叫我外国人,使我很不自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都是中国人。我希望他们以后不要这样叫我。依我之见,中国人称呼“外国人”是褒扬的意思,绝无贬意,因为被称作“外国人”者,只限于白人,黑人朋友一般被称做“非洲人”,或者以肤色直接称呼。  相似文献   

8.
“辛派词人”是词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此流派称谓从最早的稼轩词风格指称“稼轩体”、“辛体”、“稼轩风”.到之后的“苏辛派”、“辛派”、“辛派词人”,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从指称的变化过程看.它一方面反映出由辛弃疾所开创的这一独特词风渐被同时代人及后人认可.并在创作上体现出有意的推崇和仿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一领域已愈来愈多地得到词学家的关注并在研究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冬娜 《社区》2009,(15):50-51
“这些人怎么这么没素质!” “他就不能真正关心我一下?” “为什么我总这么倒霉!”你总爱这么抱怨?久而久之,没人再愿意听你的唠叨。爱抱怨的人,可怜又可恨,比小气鬼更让人避之不及,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你变成这样。  相似文献   

10.
“文如其人”在文学理论上似已成为一个格言一条定律。人与文的统一、做人与立言的统一 ,是我们自古而然的追求。但也要看到 ,人与文、言与行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不一致性。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人文相背言行不一的客观存在 ,而且要认识到 ,艺术创作在很大意义上是“创制” ,是一种理想形态。“文如其人”的现实含义是 ,人有多复杂 ,文就有多复杂。  相似文献   

11.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2,(9):59-59
胆固醇往往被认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很多人对胆固醇的基本认识。这种心态往往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希望吃的胆固醇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胆固醇的看法,无论是血清胆固醇.还是膳食胆固醇,均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客观评价胆固醇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先锋作家,是一个生活在夹缝中的人,骨子里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大丈夫气概与小资产阶级的个人情调,共同造就了一个独特的郁达夫。他的感伤既非斯特恩式感伤,又非传统文化中之感伤,这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灵魂与社会精髓之感伤,是“小我”与“大我”完美结合的感伤。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弘扬雷锋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种种困惑,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过时论”;二是“超前论”;三是“矛盾论”。笔者认为两者关系不是对立的。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理想道德形象。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价值导向的旗帜。弘扬雷锋精神必将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5.
“假币”     
王淑君 《社区》2005,(15):57-57
在公司“打工”就是压力大,虽然被称为“白领”,但单单“打工”二字,也可说明每天须昏天黑地地忙,绝没大街上那些闲逛的女人们发自骨子里的那般悠闲。很早以前,我就打定主意,有朝一日,我一定独自上街随意地“消闲”一天。七月的一个周末,我迫不急待地奔向了时装城。我信步走进一家小小的精品屋,立时被一身牛仔套裙迷住。我问早已笑盈盈迎过来的女店主“:哪儿产的?“”香港,这是今年最新行的款式。”说着,她从衣架上了下来,打量了我一番“:小姐,这款式最适合你这苗条的身材穿!您要是喜欢,给你打个8折,470元。”我用手捏捏,料子确实不错,我欣…  相似文献   

16.
早上刚走进教室,兰就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要告婷,她在咱们班放高利贷。”我乍一听这话猛地打了一个冷颤:班上竞有这样的人。还是个女生?我不由得气愤难抑,想问明白后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了《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提出了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的观点。这是一部纯哲学的书。大凡谈及死亡的问题都有其宗教背景,但“主体”似乎是一个纯哲学的概念,本书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主体”、“意识”、“自我”、“个性”等哲学术语,又使用“我”、“我们”、“人”等日常术语,内容宏大广博,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8.
梭罗生态思想是在多重背景下的建构,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即对人与这个地球上“共同的居民”相处的思考。梭罗的“爱的共同体”承认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相生的美好愿景。因此,在这样的共同体下,我们重读梭罗的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探寻梭罗研究的新途径,而且对于当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叫“通用汽车”的ID在国内某微博网站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条消息。这个ID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出生于1907年9月16日,家乡在美国,现在上海浦东新区。“他”还俏皮地跟各路朋友打招呼“我是通用汽车,你是谁?以前我喜欢喝汽油,胃口太大,现在我的胃口和我的日本同行差不多,还爱上了喝氢气、乙醇和插电。”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5):48-48
用“你”还是用“我” 在2009年第1-2期第35页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你必须留下来,写100遍‘我上课要注意力集中’。”这里的“我”字应该是“你”字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