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报》今年元月月初版,发表了王晓玉(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对谢烨母亲谢文娥的专访报道。 采访中,谢文娥认为目前舆论界评论顾城的倾向是极不公平的。她说,“凶手不死,我可以依靠法律申冤;凶手自杀了,是非总还有的,天理总还是有的,我想我总还是可以在舆论界寻到公道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三年十月八日,著名诗人顾城在纽西兰的一个小岛上,先用斧头砍死了自己的妻子谢烨,而后他也自缢身亡。他的死给钟爱他的诗歌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遗憾,也给关注他的命运的人们留下了咀嚼不尽的话题。斗转星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叹惋、责怪、理解、鞭挞,关于他的才华与放纵,暴唳与自戕的种种议论,都早已如过眼烟  相似文献   

3.
顾城之死     
1993年10月8日,旅居新西兰的中国诗人顾城,用斧头击杀妻子谢烨后自缢身亡。“顾城之死,震惊了海内外文化界,舆论媒体一时哗然。”“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我们没有听到对作为杀人者的顾城的谴责之声,却看到许多对作为自杀诗人顾城同情之泪,或诗化他的死亡的词句”(《北京青年报》编者按)。对于顾城,不仅“大报小报,你炒我热……;作咏诗,连篇累读,歌功颂德有加,哀痛惋惜无尽”(《解放日报》署名文章),而且某些出版社一时也兴起对顾城遗著的出版热,“其势头与‘炒’明星无异”,这就是所谓“顾城现象”。这些现象涉及到法律,道德、舆论导向等等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本刊摘选了一些有关此事资料和官论,供读者进行分析,判断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3年10月8日,顾城用斧头砍死妻子谢烨,然后自杀。在国内,对这一恶性事件的反应是大段沉默的时间,尽管有人说受到了“深刻的刺激。”在这段沉默之中,书摊上出现了一本极为畅销的读物——《英儿》,署着顾城和雷米的名字(雷米是谢烨的笔名)。书的扉页印着内容简介:“顾城生前曾多次暗示亲友,小说写完后他将死去”,并且指出,这个由语言构筑的理想世界“看去似乎完全是虚构,但却几近真实”,而“这异样的幻影,最终驱使他走向毁灭”。这本读物无疑地成了进入这起事件的一个通道,并有了某种权威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代人的心灵雕塑──论顾城的诗《一代人》黄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在顾城的诗中,最能反映出诗人心境的莫过于他的这首曾经震动整个当代诗坛的《一代人》。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  相似文献   

6.
《社区》2010,(16):54-54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通过中介公司作为居间人购买了位于北京昌平区天通苑的一套房屋,该房屋的性质属于经济适用房。在我购买该房屋时,出售人取得该房屋还不满5年,于是中介公司建议我与房屋出售人在签订房屋买卖协议时签订一份借款协议,这样我与房屋出售人就形成了债务关系,由卖房人将房子抵押给我,双方到昌平区建设委员会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我为房屋的抵押权人,以保证卖房人不能再将房子抵押或出售给第三人;  相似文献   

7.
童秀萍 《社区》2012,(14):52-53
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我的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 金手镯和红毛衣 1942年,吴冠中从艺专毕业时,正赶上日本人打进国土,他到重庆沙坪坝的一所大学任助教。在这里,吴冠中认识了他一生的情感归宿朱碧琴。但两人的恋情,遭到了朱碧琴家人的反对。但骨子里深深相爱的他们还是在1946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韩桂馨 《21世纪》2010,(12):73-74
本文作者韩桂馨和李银桥是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认识的,当时李银桥是毛主席的卫士,而韩桂馨负责照顾主席家的小孩。两人经主席撮合,于1948年冬天在香山结婚。两人跟随着主席一直到1962年,李银桥被主席派到天津市公安局任副局长,1979年,李银桥被调回北京任北京市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当副局长。3年后,调入公安部工作。  相似文献   

9.
老骥 《社区》2008,(23):18-19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20世纪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10.
正母亲来过北京两次。一次在1963年,一次在1981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原说好起码要住一年的,但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受不了啦。她对我说:"我整日这样吃喝,却没有人给我说话,这不是让我坐禁闭吗?"拗不过她,在决定返回故乡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什么也没有。就是我想要—个会画的人照我的样子给我画一张像。"我立刻就理解了,她想到她身后的"位置"问题。这是常情,岂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照一张相,然后放大。她很愉快地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1.
黎林峰 《北京纪事》2010,(12):48-50
刘志胜,北京人,8岁起在什刹海体校习武,1979年改练中国跤,师从跤坛名宿李宝如。  相似文献   

12.
吴晓波 《市民》2006,(9):12-17
伟人去世30周年了! 2006年8月,我陪女儿去北京。上天安门,带她去毛主席纪念堂。排队参观的人很多,绕了纪念堂整整一个圈。排在找前面的是一个企业家模样的中年人,他一直在打电话,“我在毛主席纪念堂呐,我去看一下他老人家。”他的身后站着两个小伙子,一个抱着好大的一捧鲜花,另一个则给他打伞遮阳。  相似文献   

13.
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顾城用他的至情至性的文字带我们去寻找真善美,尽管周围黑暗居多,但诗人的心是澄澈的,眼是明亮的,在他的诗歌里我们的灵魂得以安放。人类在向文明迈进,识字的人多了,可是读书的人少了。总忘不了曾经的书店里一个个静静读书的身影,而如今不是电脑就是手机,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里住久了,不知不觉中与人疏远了许多,懒得管别人的闲事了,所以,当弟弟打电话来,说他的朋友张德新要来北京推销大米,让我给安排一下住处时,我颇为不快。好在老公说单位的招待所可以住,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15.
顾城杀妻的消息传来,已经三个多月了。 这三个多月来,在北京的报刊上,没有见到一篇公开谴责其杀人罪行的文章,反倒有出版家匆匆祭出了顾城的《英儿》与《墓床》。另据报载,还有数卷的顾城自选集也要出版上市,还有一些顾城的诗文也待报刊发表中,其势头与“炒”明星无  相似文献   

16.
力雯 《社区》2002,(20):13-14
我叫秋明,是安徽芜湖人.我离开家乡有一个痛苦的原因,我12岁时得了盲肠炎,卫生院不知为什幺把我的输卵管给切掉了,因此我不能生育.在农村.不能生儿子是要被人截脊梁骨的.丈夫刚结婚时待我还可以.后来知道我不能生孩子.就经常打骂我.我自觉理亏,就一忍再忍.我常常含着泪劝他,到了北京多赚点钱.咱们也盖上个二层小楼.我千方百计哄着丈夫,就怕他把我扔了……  相似文献   

17.
晕书综合征     
赵毅衡 《社区》2008,(35):16-16
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数年轻人给的是:“我一看书就头晕。”  相似文献   

18.
徐小平 《21世纪》2008,(6):14-15
汶川地震时,我正在上海飞往北京的途中,所以没有感到震动。落地后,打开手机,看到北京住处一位邻居发短信给我:楼里有明显的震感,住户全部聚集到了大堂,你在哪里……灾难面前,我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得这么亲近、这么温馨……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12,(25):49-49
北京的洛先生来电咨询:我在北京有一家商贸公司,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买卖。2011年10月,因杨某开设的某公司拖欠我的贷款达4年之久拒绝偿还,我将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一审判决该公司支付给我本金130万元,利息50万元。二审以后,案子虽然经过法院文书的确权,但杨某仍然未向我公司支付款项。后我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该公司在法院执行期间,搬离了公司注册地址,无法找到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相似文献   

20.
逃得美好     
周云蓬 《社区》2011,(26):61-61
我在北京住了15年。但我知道,即使住上100年,我还是个外乡人,北京太大太骄傲了。2010年,我决定,尝试着离开那里来到绍兴,这个比天通苑大不了几倍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