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鉴于此,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时代命题。在此,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提出的背景与过程、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相关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时代要求学者们对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加以关注。梳理国内外现状研究,有利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3.
二战开展大规模的军事研究延续了美国大学进入"大科学"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偏好。为了使美国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顺利运转,美国联邦政府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了"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契约设计,这种外在的管理体制与"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的内部运行机制达到了很好的契合。"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是其活力所在,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如何认识在不同经济社会时代的人本管理,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中争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三个不同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形态的演变进行了比较,认为自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以来一直存在着人本管理,只是具有不同的形态而已。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本管理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实现方式,并且不断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青岛市坚持把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青岛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徐晓玲 《南方论刊》2012,(4):93-95,105
作为广州的核心区域越秀区,在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历史时期,已成为广州发挥世界文化名城"文化引领"功能的主要区域,必将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越秀区如何作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将文化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将文化资源要素注入到经济发展、城市更新过程中,以文化品位增强城区魅力,以人文关怀提升居民幸福感,是越秀区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强化越秀作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区域品牌,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向科学发展转型相适应的文化动力、文化条件和文化环境,为建设"幸福越秀"和实现"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以"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国际社会挑战与机遇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延伸与落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耦合发展,体现为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耦合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互动。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机制的构建,应通过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办学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服务机制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范逢春 《兰州学刊》2014,(11):164-170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深入改革的本质要求,"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中国经济社会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的终极性价值何在?工具性价值怎样实现?如何洞穿为治理而治理的表象、关照社区治理深层次矛盾、进而创新治理之道?基于"社会质量"理论追求的"社会正义、团结、平等及人的尊严等"基本价值观,我们试图延伸社会经济安全、社会包容、社会凝聚与社会赋权的触角,经由"大民生"系统、"大合作"平台、"大团结"文化、"大循环"轨道的循环,从社会质量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耦合与政策创新中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建设"两型社会"势在必行。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在经济领域,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占了经济信息的70%,因此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文章首先概述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其次讨论会计信息质量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最后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讨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建设"两型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大学毕业生创业难、就业难的情况与文化水平较低的义乌商人成功创业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该研究分析了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即独特的价值观与朴素的哲学知识、特殊的自我认知、有效的学习策略、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等;阐述了借鉴义乌商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经验和规律,将其运用到大学教育特别是创业教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个学理性的命题,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一具有极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实践命题,它的实践价值表现为: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主题相契合、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对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具有重大的指导性;科学发展观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具有极强的规正性。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中国梦"进程中赋予大学的使命责任。首先,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三心四能",而且还能实现"五个结合",即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结合、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结合、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结合。其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的核心和关键。再次,坚守"教师主体,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前提。要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就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彰显教师个性、加强教育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方面。实践"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制度来建立高水平的课程体系;二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4.
程广丽 《兰州学刊》2014,(4):121-126,179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中国经济伦理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突出表现对社会变革的追问与反思,对当下"风险社会"的理性承担。在对金融危机的道德审视中,经济伦理思想史建构自然无法回避诸如国家安全问题、人类发展问题、主权信用问题、经济一体化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新问题。为此,中国经济伦理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总体性理念直面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对话,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为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益民  黄学军 《云梦学刊》2007,28(5):116-119
现代大学的建立既是对传统大学封闭性的批判与否定,又是对传统大学职能的继承和拓展,更是大学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现代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生儿,是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竞争的产物,是政治家、教育家设计并组织建造的“大厦”,是由社会公共财富创造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社会资源。重视培育与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民生主义已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一个主题。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里,孙中山首绘民生主义蓝图,毛泽东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民生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提供了政治保证;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里,邓小平思考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新时代;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基础上,继续把民生主义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刘理 《云梦学刊》2010,31(2):54-57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不应一味迎合社会被动适应社会文化,大学不仅仅要走进区域社会的中心,而应走在区域社会的前头,引导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主动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更好地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引导,更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实现其社会责任,大学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跃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大庆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牢产业、市政、社会、人文、体制基础,这是实现既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其中打牢产业基础是重中之重,是发展的核心,是贯彻"坚持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全力推动接续产业战略升级"的切实举措。只有打牢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推进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实现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再论“社会政策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语境下讨论“社会政策时代”这一术语,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社会政策时代”既不表现为社会政策的密集出现,也不表现为社会政策模式的稳定化.从历史维度和类型学维度的二维分析方法来考察,我国当前的社会政策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表现为两点:从历史维度看,社会政策从公共政策的从属地位走向公共政策的中心地位;在类型学维度上,一种新型的、与经济政策协调发展的、具有投资效应的积极社会政策开始兴起.社会政策时代也给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新的任务:社会政策研究应该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问题的讨论;社会政策的建设应更强调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政策制定者需要将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政策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