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傣族社会历史的研究中,过去大家都认为,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存在的“滚很召”这一农奴等级是来源于奴隶,并以此作为论证傣族经过奴隶社会的主要根据。本人曾在拙著:《“滚很召”的来源及其性质》(载《民族研究》1980年第5期)中否定了这种看法,进而指出:滚很召的性质“系因各种社会原因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而隶属于农奴主的农奴集  相似文献   

2.
等级制度,是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农奴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进行统治、剥削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级制度的这种作用,也通过各等级的婚姻关系反映出来。农奴主和农奴实行阶级内婚,同一阶级的不同等级也原则上都在本等级内部通婚,实行等级世袭;等级间通婚要受到种种阻碍和限制。等级内婚的这种状况,是由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决定的,成为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进行统治、剥削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美丽、丰腴、神奇。象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缀饰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千百年来,傣、哈尼、彝、瑶、佤、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在那里耕耘、狩猎、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他们的兴旺、繁荣之梦。今天,召存信,这个西双版纳养育的傣族州长,肩负起了带领那里的人民把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现实的重担。花甲之年不言老召存信今年已经60岁,1955年就当上了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解放前,召存信曾是车里宣慰使议事庭的庭长,担任过地方武装的大队长,并且娶了傣族公主为妻,处身于傣族封建社会上层。解放前夕,年轻的召存信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我们傣族人的故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还是通向老挝、缅甸、泰国的大门。然而作为祖国西南端的要塞、边关。在历史上国家并未派一兵一卒把守,本地区的主体民族傣族也从未组建军队来防守,但各勐(坝子)各地区都授有一名或若干名“昆悍”(先行军官)负责军务。解放前,召片领是西双版纳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既是行政上的统治者,又是军权的最高掌握者。在召片领的下边,分别设有“勒司廊”(议事庭),勒司廊下又设“帕雅龙纳花”(右榜元帅)、“帕雅龙纳赛”(左榜元帅)和“帕雅龙真悍”(先锋将军)。三位将领统帅着整个西双版纳的“昆悍”。在先行军官下有军士和相当于“士”一级的官。但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系统的军衔制  相似文献   

5.
在已发表的研究傣族古代社会历史的论著中,都一致认为古代傣族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出现过奴隶社会的。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傣族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出现家长奴隶制以后,由于本身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没有发展到奴隶占有制阶段,形成奴隶占有制社会,就向封建社会过渡了。  相似文献   

6.
刀世勋传奇:从末代傣王到语言专家文/刘增林摄影/马克刀世勋,傣族著名人士,曾任云南省西双版纳地方政权的领主“召片领”及车里宣慰使。1944年2月正式袭位,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最后一位傣王。如今,刀世勋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傣族历史、语言专家。他是如何走过这段...  相似文献   

7.
傣族社会的家族公社及其残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保存有较完整的农村公社,在一些村社里,还残存着按血缘关系组成的家族公社。本文就残存在傣族农奴制下的家族公社作一简要介绍,并试析其残存的原因。 傣族的每个家族公社都有按山陵、河川、沟渠、林木等自然景物为界线的地域范围。有家族共同占有的土地——家族田。家族田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九(勐混、勐笼等部  相似文献   

8.
关于叭真及其与坤真、坤壮和陶真关系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叭真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史籍《泐史》中提到的西双版纳历史上勐泐王国的创建者,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众和我国研究傣族历史的许多学者也据此认为,叭真在西双版纳建立了第一个傣族  相似文献   

9.
《孔雀公主》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美术电影牌片厂联合拍摄的彩色神话故事片《孔雀公主》,取材于我国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中流传的召。  相似文献   

10.
小辞典     
《泐史》是记录云南西双版纳家族统治阶级历史的一本傣文史书,因西双版纳傣语原称“勐泐”,故名。全书共分三卷。上中两卷记叙西双版纳傣族统治者的世系,由一一八○年第一代召片领叭真入主“勐泐”起至一八六四年第三十二代召片领逝世止;下卷杂记负担、庄园、疆界等。已有汉文译本。  相似文献   

11.
景颇族是我国保留有较多的原始社会残余的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前,在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和旱谷。生产水平较低,但已能提供一定数量剩余产品。手工业、畜牧、采集都只是家庭副业,交换主要发生在民族间,与周围民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在生产关系方面保留着农村公社的特点:土地村社所有和私人占有。已出现个别相当于地主富农的剥削者。奴隶制没有充分分展,即在村社的基础上向领主制和地主经济两种类型发展。在社会政治制度方面保留着山官制的等级制度:官种、百姓和奴隶,但奴隶等级已只有个别家庭奴隶了。同时又受着傣族土司和当地县政的双重统治。在习俗方面,婚烟行一夫一妻制,等级同婚,同姓不婚,姑舅表优先婚配。婚前有恋爱自由,但结婚一般由父母包办,实行买卖婚姻。宗教迷信中万物有灵的观念点主要地位,宗教活动很多,祭司有较高的地位。总的说来,解放前景颇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内外各种条件影响下,发展是跳跃式的,形成了社会经济多种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傣族共有五十多万人,较大的聚居区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两个自治县,共计三十余万人,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景东、景谷等县。解放前,傣族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但由于各地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尽相同,在社会发展上是不平衡的。总的说来,边疆地区傣族以封建领主经济为主,内地区傣族则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而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之下,两类地区又都具有半殖民地的性质。本文将以西双版纳为重点,阐述边疆地区傣族的封建领主大土地所有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 解放前,云南傣族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包括领主制和地主制两个阶段,但由于各地区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这两个阶段的发展程度在各地显得很不平衡。大体说来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西双版纳和德宏的陇川、瑞丽等县以及耿马、孟连的大部份地区,领主制还比较完整,其中西双版纳最有代表性,在这类地区,领主的大土地所有制构成其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分布在四川、云南大小凉山一带的彝族,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在这里,基本的阶级关系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对立。社会成员被划分为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世袭贵族,其他三个等级都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根据民主改革时划分的阶级,黑彝等级绝大部份是奴隶主,极少数是一般劳动者,曲诺等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解放前各民族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为我们研究各种社会发展形态,提供了极其丰富生动的材料。早在六十年代,马曜、缪鸾和同志就从事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社会和中原地区周代历史的对比研究,用力甚勤,成绩显著。1963年发表了《从西双版纳看西周》一文。1978年的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会上,  相似文献   

16.
西藏社会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尚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发展阶段。西藏农奴制统治的大部分地方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济经上封建领主占有主要生产资料、部分占有农奴人身和向农奴收取地租。这个社会里“奴隶不是奴隶,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但是,对于体现这些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因地域分布、政治组织和统治农奴的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同时,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在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差税制度上,也有各地的特点。这就反映了西藏奴制社会形态中,  相似文献   

17.
傣族古代社会形态是如何演进的?或者说,傣族历史上是否经历过一个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说经历过这个阶段,看来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若说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何以在人们一致公认的封建社会时期,傣族社会中却有大量关于奴隶的记载?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对此,本文试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直到唐代时,傣族社会的最大政治单位还是一些由各酋长分别统治的部落.此后,约在公元九—十一世纪时,今西双版纳境內的傣族诸部落以及泰国、老挝北部的一些泰、老部落开始在互相联合的  相似文献   

18.
龚锐 《民族研究》2003,(2):36-43
如果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西双版纳傣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朋友,您到过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德宏傣族地区吗?您看过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表演的孔雀舞吗?倘若在泼水节的时候,您踏进西双版纳的首府“黎明之城”——景洪,可以听到娓娓动听的歌声,看到姑娘们身着绚丽的孔雀彩裙跳孔雀舞的优美舞姿。这时,您就会更加感到,您已经置身在这美丽的“孔雀之乡”了……云南傣族聚居区素有“孔雀之乡”的美誉。傣族人民一直保持着饲养孔雀的习  相似文献   

20.
路崎岖,颠簸起伏,我乘坐的汽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为十二,而“版纳”意指一千份良田。在16世纪时,傣族土司将田地重新分割为十二个田单位“版纳”,这12块富饶肥沃的宝地被后人统称为西双版纳。四月的西双版纳,犹如北方的盛夏,最高温度可达37℃。景洪是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景洪”为傣语译音,意为“黎明之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来西双版纳传经布道。某日,他沿着奔流的澜沧江向北走了一整夜,黎明时分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成群的孔雀漫天飞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深有感触,遂将此地称作“景洪”。傣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