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民族问题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集中体现在1950年7月21日他在欢迎赴西南地区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里。作者认为,这篇讲话始终贯穿着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并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新时期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说是邓小平民族理论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多元、民族文化浓厚,是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典型区与集中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导向。在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发挥西南地区高校育人作用和注重西南地区家教家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经济文化类型: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经济文化类型是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因素。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下,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表现为文化互补的必要性、密切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等特征,并影响到了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和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鹤庆新华村民族旅游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以加工民族手工艺品而著称的鹤庆县新华村,经历了弘扬民族工艺,脱贫致富———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与盛兴集团合作,打造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民族工艺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创业过程,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族旅游村,探索出了少数民族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论坛主要围绕"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理论对话、‘藏彝走廊’与西南民族研究、民族认同与宗教、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研究及民族识别与西南民族的研究、国家走廊与贵州民族研究"五个专题对西南地区发展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西南地区民族法学研究的状况,从独立学科角度,梳理民族法学研究的视野、方法及其变化,指出民族法学研究发展脉络,提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习惯法、法律人类学、民族法律史等,进而对研究中的各个阶段做了学术性总结。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加强和突出了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族高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也只有主动适应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地区解决知识贫困问题,培养民族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作更多的知识贡献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深化民族高校自身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用一份半开放式问卷对221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大多处于积极状态;(2)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归属感、客观身份、自豪感、政治与政策、历史和地域等;(3)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客观身份、自豪感、地域、习俗、文化、历史和归属感等;(4)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双重身份的认同在某些维度上符合线性两极模型,而在其他维度上则更符合二维模型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9.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它已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甚而成为激化明末西南地区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面对民族问题,毛泽东成功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其实践特点表现为:第一,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性;第二,确定了各民族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和具体途径的多样性;第三,通过制度和法律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第四,促进了各民族的互助性和共荣性。  相似文献   

11.
南岛语民族的起源及其与中国南方民族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今天分布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南岛语民族的起源及其与中国南方民族的历史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南岛语民族先民的主体来自中国南方,与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和分布在云南的土著民族的先民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今天的南岛语民族主要是由从中国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先后迁徙出去的"原始马来人"和从中国东南和华南沿海地区迁徙出去的"续至马来人",与当时分布在东南亚各地的黑色人种进一步融合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只要 有民族存 在,必然 会有民族 文化交 流和民族 关系问题 。只有促 进民族 文化 交流, 才能 改善民族 关系,促进 社会进 步。在社 会主义条 件下,民 族文化 交流 同改 革开 放的 精神 是一 致的, 从一 定意 义上 说,改革 开放就是 民族文化 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帝国主义时代基督教在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的传播情况加以论述,从而进一步探讨基督教在西南民族的传播轨迹以及对西南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事业与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内容都要经过学校教育,因此,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以解决,要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在政策上倾斜,切实增加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F0002-F0002,F0003
贵州民族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原社会学系)由著名社会学学者赵森林教授挂帅,创建于1988年,是当时全国第一批建立社会学系的14所高等院校之一,西南地区唯一的社会学专业布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于2004年成立社会发展学院,下设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和1个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2个研究室(旅游社会学研究室和民族社会学研究室)、1个研究中心(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和1个调研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贵州调研基地)。  相似文献   

16.
论宗教与民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宗教,还是对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过自己的宗教,一定民族的社会生活蕴育、产生了该民族的宗教。宗教产生以后,又在各民族的发展中逐步壮大,并对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精神生活产生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任何一个民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在当今世界,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依然错综复杂,不仅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影响着世界政治,令世人关注。因此,研究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科学发展问题,还高度重视民族发展问题,并就民族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发展观。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民族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前提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史记·西南夷列传》描绘了西南地区内部各民族的独特特点,追溯了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交往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汉武帝三次通西南夷的情况,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史观;将复杂繁乱的历史问题叙述得条理分明,体现了司马迁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具有重要意义。他始终把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我国民族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支存在争议的白族和土家族的直接先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